2022年繁昌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8日在繁昌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区长:潘君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等机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 “十四五''开局之年“开门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3.6%o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居民人均可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五年奋斗,经济总量再上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70亿元,年均增长7.9%O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省县(市)区前五名,人均财政收入稳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
累计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25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2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五年翻一番、达到47家市场主体3.6万余户,累计增长90%2019、2020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A类第五名先后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去年9月,繁昌“撤县设区”,实现了由“县”到“区”的历史性跨越五年聚焦,创新赋能促集聚,转型发展提质效依托中科大、哈工大、西交大、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一流科研院所,打造安徽省增材制造协同研发中心、芜湖激光应用示范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2家、总数达93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2件增加到32件,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8%O增材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共享、大族激光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发展,春谷3D打印产业园入园企业超60家、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集聚地,国家工信部第一批12项增材制造行业标准立项计划中,11项由我区主持新能源和智能装备产业初见规模,中信博、永臻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签约落地海博无人矿车、海中智能机器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酷哇智慧环卫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大健康产业驶入快车道,年产值突破60亿元,获批创建省级特色小镇,获评省级健康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青梅)+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全区三次产业占比由2016年3.7:69.9:26.4调整到3.5:58.5:38五年砥砺,生态优先助发展,环保攻坚出战果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圆满完成非法倾倒固废处置、沿江岸线整治和“大棚房”清理等急难任务,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一统筹两增加三减少四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累计拆除沿江非法小码头27座,修复生态岸线18.2公里,取缔石子破碎点19个,治理废弃矿山35座,退出选矿企业17家、淘汰落后产能344万吨,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74家,建成全省首个全域全天候科技管矿信息化监管平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表扬并奖励2500亩土地指标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繁昌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我区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县五年接力,城乡建设快推进,人居环境更和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9%o累计投入资金17.9亿元,实施“精致繁昌”建设项目144个,新改建城市公共绿地11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47公里,新建停车场15处、新增车位1128个。
累计改造棚户区895户、老旧小区29个,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原海福大酒店、满庭芳大酒店、大红鹰地块等一批闲置地产项目实现盘活利用总投资18.26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12.63亿元的道路建设PPP项目全面推进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0个,完成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五年倾心,民生保障出实招,群众更有获得感投资180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37项累计新增就业3.4万人,获评首批全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19元、28992元,年均增长8.6%、9%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太湖县脱贫攻坚,三次获得全省县域结对帮扶考核“好”等次优质教育供给提标扩面,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7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6%O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五年获省政府表彰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引入北京首创实施供水公司市场化改制,关闭收回镇村小水厂10家,全域供水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我区连续五次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各位代表!五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确保繁昌发展行稳致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才能加快实现繁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刻感受到,繁昌的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全区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水等大战大考中,全区干部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展现出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昂扬斗志,我们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在此,我谨代表繁昌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繁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繁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在繁昌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品质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做得还不够好,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营商环境还不优,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作为精神不强等。
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和期望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是繁昌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阶段放眼国际国内大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更要看到,危机变局中蕴含着重大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芜湖市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必将为繁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布局了一批战新产业,集聚了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创新平台,锻造了一支善于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开创繁昌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发挥优势,真抓实干,着力创建产业创新发展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发展先进区,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在全市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全省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新征程中作出繁昌贡献。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紧扣省、市、区党代会确定的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繁昌发展的定位和要求,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进一步提高站位、拉高标杆,到202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9%,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区)排名提升5位以上、力争进入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碳排放降幅完成市下达目标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五年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3D打印及智能装备、大健康、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构建“头部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新型建材、冶金铸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推进工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150亿元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经济运营中心持续推进“一域双星”创建,丰富繁昌慢谷旅游度假区产品供给,打造长三角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二)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绿色发展前瞻布局“双碳''战略,科学规划碳达峰目标和路径。
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擦亮繁昌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品牌,将绿色化贯穿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准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控制、运行管理等全过程全面推进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一统筹两增加三减少四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城乡绿化行动计划,优化城市绿地结构,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到2026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三)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牢牢把握“撤县设区”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打造规划建设精美、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城市整洁美观、居民生活便捷的“精致繁昌''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全力提高城市能级,提升城区承载力,建设海绵城市、智慧繁昌持续在“七有”上发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托育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建成城市书房10个以上,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到2026年,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5%o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