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京剧演员孟小冬简介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1977年5月27日),1907年生于上海, 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 (冬皇)之誉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 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下面是京剧演员孟小冬简介人物简介14祖父孟七(清同光时期白^红净名角)和父亲、伯、叔均为京剧演员,她 5岁学艺,7岁登台,先后向姑父(又说为舅父)仇月祥和谭鑫培的琴师孙 佐臣学习须生,宗孙派(孙菊仙)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旋即走红, 岁随仇等在上海、浙江、济南、汉口、福建以及菲律宾等地与粉菊花、露 兰春、姚玉兰等同台演出因童声嗓音高亢,戏路以高嗓老生为主尤以 在上海大世界演出较久, 孟曾籍机向同台老演员何顺奎、潘仲英、沈云祥等多方面请益文武老生戏当时孟小冬为适应自己高嗓条件,剧目多而 杂,经常上演剧目为《曹操 逼宫》、《辕门斩子》、《七星灯》、《哭秦廷》 《闯幽州》等也偶演家传红净戏,颇肖其祖父后经名家建议,孟小冬于1924年北上投师,先至天津,投奔新天津报社刘髯公处复经刘介绍 向天津名票王君直、王庚生、韩慎先、李采繁等学习,潜心研究谭派演唱 艺术3年间,客居新天津报社,苦练基本功从靠把戏到衰派戏,一字 一腔,一板一眼,丝毫不苟。
同时并向窦砚峰、李采繁等研习京剧字韵 孟后又进京先后拜陈秀华、余叔岩为师,艺业大进,终成一代名伶孟小冬北上深造期间,还曾经向陈彦衡、言菊朋、苏少卿、鲍吉祥、 杨宝忠等人请艺,钻研谭派、余派须生艺术并与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 等戏,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1931年离异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直到 1943年余叔岩病逝1949年春离沪赴香港定居,1950年与杜月笙结为夫 妇,1951年杜病逝后在香港课徒传艺1967年,移居台北,1977年与世 长辞师从大师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艺术上的发展,除了演出以外,她 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孙佐臣、王君直、苏少卿等人请益,钻研谭派艺 术孟小冬见识越广,理解越深在鉴别比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择, 最终她把目标锁定了余派(新谭派)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 深刻,决非其他派别所能望其项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高音立、中 音堂、低音苍),能藏险妙于平淡,更为她所爱对余派心仪已久的她下 定决心要寻找机会立雪余门,亲炙教导 其实,余叔岩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被余一口回绝介 绍人走后,余对身旁的朋友说: 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
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 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漫长的 等待,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 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这时的余叔岩体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 殷勤奉侍,照顾周到;请问艺事,敬业执著,余叔岩自然也倾铤相授,一 招一式务求完美孟小冬的艺术在拜余之前较之拜余之后有了质的飞跃,能与当时京剧老生翘楚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相颉顽,誉满全国,被尊 称为冬皇”有人这样评价说:‘孟小冬)自拜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 间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是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 •…・假若余派的东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艺,孟小冬倒真是一位唯一够资格的研究 生名贵则名贵极矣,然大好艺术不能广传,总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孟瑶《中国戏曲史》第三册)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膀胱癌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师,她的挽 联写道:清方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 ;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剧坛佳偶孟小冬初到北国,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 雅社等坤班演出。
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 名男角老生相颉顽,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虽然演戏要男女分班,但 大宅门的堂会却不受这个限制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 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 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 、《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进而更撮合他们成了一 对佳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主要作品传世录音孟小冬14岁开始在 百代“、丽歌“和 长城”等公司灌制唱片,并有1947年演出实况录音和在港台教学录音传世 1978年后台湾出版了她的《凝晖遗音》,上海出版了《冬皇妙音》,天津出版了《孟小冬唱腔及为钱 培荣说戏录音集萃》等录音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