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鉴湖女侠秋瑾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0KB
约3页
文档ID:48183003
鉴湖女侠秋瑾_第1页
1/3

鉴湖女侠鉴湖女侠””——————————秋瑾秋瑾前言:前言: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城西南,为浙江名湖之一,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黄酒就用鉴湖 水酿制而成,更为重要的是,悠悠鉴湖水孕育出众多人杰,王羲之、陆游、徐渭、鲁迅、周恩来以 及本文的主角秋瑾都诞生于此秋瑾(1875~1907) ,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又字竞雄,号鉴 湖女侠,祖籍浙江绍兴,晚晴著名女革命家、女权运动家,致力于民主共和,女权解放,1907 年,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秋瑾的事迹无疑是壮烈的,更带给我诸多疑问:“到底是什么使 秋瑾能冲破封建的枷锁,义无反顾投身于民主共和的伟大事业?又是什么使秋瑾这一弱女子能够完 成大丈夫男儿们都无法未尽的使命?又是什么能使秋瑾能蔑视死亡,从容赴死?”种种疑问在我脑 中徘徊,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许,了解秋瑾得从三个地方谈起······ 关键词:关键词:鉴湖,日本,轩亭口,中华同盟会一、 探究过程(一)(一) 、探访鉴湖、探访鉴湖乌篷船儿轻划过湖面,穿梭过一座又一座石桥,轻风吹,碧波荡,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这便是 鉴湖,又名镜湖湖虽不大,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秋瑾出生前,这里已出现众多杰出的爱国 人物,诸如陆游、徐渭等人早已是名声在外,如此人杰地灵,毋庸置疑,后世的越国儿女自会受其 潜移默化的熏陶,想必是三尺孩童也晓得何为国,何为义,无怪乎秋瑾虽出生于绍兴的官宦地主家 庭,但少年时热情而又倔强,最为钦佩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比男儿烈。

”生逢乱世,纵使很多事身不由己,但越国儿女从先人继承下来的爱国担当感却无时无 刻不激励着年少时的秋瑾:“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 1904 年,她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可以说,鉴湖赋予的历史印记给了秋瑾很大的勇气,不能说彻底,但或多或少还是对她很有影响 力的除此之外,鉴湖不光是她的启蒙之地,也是她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之一从 1906 年春,秋瑾从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夕起,鉴湖一直是她从事革命活动,联络革命党人的 重要场所,在这里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猫捉老鼠”的险情,见证了浙江民主革命力量的 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见证了革命失败的苦果,如果有可能,鉴湖可以开发为革命圣地供青少年展 览参观又一阵风吹过,湖水痴了,带起阵阵浪花,述说着往日的离合;绿草醉了,轻轻地摇晃头颅,沉 浸在昔日的梦中划过历史的长河,对秋瑾的敬意油然而生,无尽的风啊,请带走我的哀思,让伟 大的烈士安息二)寻访日本(二)寻访日本如果说鉴湖是秋瑾的国内战场,那么日本东京是她的国际战场打开尘封的档案,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到秋瑾在留学日本时的革命活动1904 年,她赴日本求学,积极地投入到中国留学生 的革命斗争中去,入东京留学生大会和浙江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

1905 年 8 月中华同盟会成立后,她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写下“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等诸多革命豪言与此同时,秋瑾还联络当时留日的女同学,组织“共爱会” ,并自任会长她带头发起创办了《白话报》 ,署名“鉴湖女侠” ,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 《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更为重要的是,她结识了革命的领路人— ——孙中山,孙中山对眼前虽女儿身,却有着赤诚革命心的女子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哪怕是在秋 瑾就义多年之后,他还念念不忘:“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 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这实在是对秋瑾作出贡献的最大褒奖作为当时革命人士云集的地方,日本让秋瑾的革命事业达到高峰,孙中山的领导,志士仁人的帮 助下,她更加理性成熟,更坚定了其为革命事业砍头颅,洒热血的信念,义无反顾地为革命牺牲的 心理已经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而以后的事实证明,她也的确做到了,具备了一个革命家应有的所 有素质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跨越生死,超越时空!(三)重走轩亭口轩亭口,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心,是秋瑾英勇就义的地方1930 年,人们为纪念秋瑾,在其就 义的地方树立了纪念碑,碑身刻有“秋瑾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虽经风霜洗礼,几个大字却 依然光鲜夺目,正如秋瑾的不屈精神难以泯灭,每当瞻仰,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时间回到 1907 年,秋瑾从日本归国,同徐锡麟秘密组织光复军,准备相继在安庆与绍兴举行武 装起义,不料,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不得已他提前行动,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 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 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但她誓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绍兴大通学 堂与前来围剿的清军作殊死斗争,由于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 直至行刑前,秋瑾只字未提同志的名单,当主刑的晚晴官员问她有什么遗愿时,她提出了三个要 求:“一、准许写诗诀别世人;二、不要枭首;三、不要剥去衣服”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杀人要 砍头,如果是女子还要剥去衣服,秋瑾并不畏惧死亡,她想捍卫的只是一点点做人的尊严,不要身 首异处,不要在被杀之后把纯洁的躯体暴露在这个罪恶的天地之间 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地走向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用行动践行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时的誓词,将越国儿女以国家为己任的情怀表现地淋漓尽致鉴湖水,带着秋瑾的灵魂载入了史册二、 历史启示秋瑾的故事结束了,但她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今天她依然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她被捕期间写下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表达了一位女革命家忧 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诗人陶澹如的诗句成为了秋瑾留给世界最后的回忆莫 思回首,明月当头只是晚风不识愁,无语寄风流 身不得,男儿列心更比,男儿烈!秋瑾的传世照片里,有不少男装的图片她相貌的柔美和她 行为的刚烈成反比如果从来她就是一个男人,也许,她自身的痛苦会少些或者说,留给他人的 痛苦也会少些但历史之所以称之为历史,是因为它没有如果,事实是,秋瑾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 的事情,区区弱女子,身扛着为千万万中华同胞解放民主的重担,何其伟大,何其无私! 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崛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太需要这种担当与爱国情怀,作为 社会一份子,每个人都是建设者和参与者,虽不一定要为国家献出生命,但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维护国家形象,参与公益社会事业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可群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过去如此, 今天如此,明天更需如此三、 附录(1) 绝命词秋瑾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2)“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共产国际女领导人 卢森堡(3)“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革命先驱 孙中山参考文献:参考文献:①① 夏衍 《秋瑾传》 ②② 秋瑾 《秋瑾散文集》 ③③ 《秋瑾烈士革命史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