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史记》霍去病形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50KB
约12页
文档ID:43458533
《史记》霍去病形象_第1页
1/12

淮南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1论论《《史记史记》》中霍去病的形象中霍去病的形象学生:史志红指导教师:陈大利淮南师范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摘摘 要:要:霍去病是西汉著名将领,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后世无数热血男儿视他为偶像,文人墨客更是将他的形象反复渲染作为霍去病形象的发端, 《史记》中所塑造的霍去病形象,是最接近于现实的霍去病本文就是依托《史记》中关于霍去病的相关描写,试图还原最真实的霍去病本文分析了《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的形象特质,着重讨论司马迁笔下霍去病的主要特质通过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的形象对比,讨论司马迁未明书的霍去病的形象特征,并通过分析司马迁塑造霍去病形象时所用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揭示一个比较丰满的霍去病形象关键词:关键词:史记;霍去病;卫将军骠骑列传;人物形象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Huo’s imageStudent: Shi Zhihong Instructor: Chen Dali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the media Abstract: Western Han Dynasty Huo was a famous general, and his short but brilliant life. Later, as his numerous blood man named idol, men of letters is the image of his repeated exaggeration. Huo image as the originator, “Historical Records” Huo shaped by the image, Huo is closest to realit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description on the related Huo, Huo trying to restore the most re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Records•Health General Biography hussars” Huo’s image in the character of Huo focus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ima Qian. By Huo and Wei Qing, Guang image contrast, to discuss the book Sima Qian Huo unknown image features, and by analyzing Sima Qian Huo shaping the image of artistic technique used 《史记》中霍去病的形象2when, as we reveal the image of a rather plump Huo. Keywords: Historical Records; Huo; Methodist General Biography hussars; characters引言引言霍去病(公元前 140 年—公元前 117 年) ,西汉著名军事将领。

他出生在河津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西南) ,父亲是县里的衙役,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当差,母亲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霍去病从小就生活在平阳公主府的下层人之中,生活贫苦,但他胸有大志,刻苦学习骑马、射箭、格斗等军事技能后来,霍去病家族出了一位显贵—卫子夫她是汉武帝宠幸的皇后,大将军卫青的姐姐,也是霍去病的姨妈但是,显然卫青对霍去病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因为他,霍去病才得以步入军旅并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他是无数后世青年的偶像,他年少成名,战功赫赫,作为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而深入人心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李白一首《胡无人》 , 让人于千载之下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一、一、 《《史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的形象特质中霍去病的形象特质作为霍去病形象的发端,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及相关章节中,司马迁为我们描绘的霍去病都具有哪些特质呢?(一)功业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报国情怀“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这应该是司马迁对霍去病少有的赞赏之笔它充分体现了霍去病的报国情怀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所以”由此上益重爱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淮南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3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 功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 ”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二)荣辱观:狭隘的家族荣辱观这主要体现在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件上, ” (李敢)乃击伤大将军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李敢是李广的儿子,在李广因失期自杀后,他认为卫青是他间接的杀父仇人,于是将卫青打伤这件事被霍去病知道后就变得不可收拾,霍去病不顾同袍之义将李敢射杀。

霍去病所处的时代是个十分看重家族血缘关系和家族荣誉的时代,这是形成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门阀之争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去病毕竟和卫青是甥舅之亲,李敢这样做,是对霍去病家族的挑战,同时卫青也是霍去病少年时的偶像,霍去病步入军旅卫青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当李敢打伤了卫青,家族的荣誉和少年的偶像情节使霍去病丧失了应有的理智,于是霍去病在陪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李敢、霍去病同为扈从时射杀了李敢本来卫青已不追究被李敢打伤的事情,但是感觉受到侮辱的霍去病如此任性而为,只能用狭隘的家族荣辱观来解释这件事没有谁是赢家,卫青由此被认为是李广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李敢身死;霍去病不仅因此招致骂名,更在这件事不久即死去,他的死也因为这件事更添了一层迷雾;甚至是汉武帝,也因为偏袒霍去病而招诸多议论三)道德观:以”忠”为中心的道德体系司马迁在《史记》中涉及了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民族道德和道德观念社会伦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荣辱、生死、爱国、礼让、忠义、孝锑、诚信等各种人生观念”在《史记》的人物身上均有体现而”忠”是霍去病道德体系的中心这个”忠”是对汉武帝的忠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司马迁借《史记》中霍去病的形象4苏建之口点出了霍去病的”忠” 霍去病对招揽门客并不感兴趣,这与他的”忠”是分不开的充分尊重汉武帝的权威,尽一个人臣的本分四)秉性气质:不羁、勇猛、创新霍去病的不羁,不是恃宠而自骄、不是挟功以自傲,那是他骨子里最深刻的气质,是他对自己的认同与自信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 《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结合他的战功看此言不虚,但是连汉武帝的账也不买,可见其的不羁“勇猛”是霍去病给人的另一个主要的观感, 这个”勇猛”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说他 ”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从其作战 经历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 ”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霍去病此战斩敌 2028 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 3 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

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匈奴军众 ”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 ”局势十分混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 ”驰入”匈奴军中, ”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控制了局势由此可知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 ”之言不虚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 万人,孤军长驱直入 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 ”杀敌数千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 ”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 ”师大率减什七 ”,损失过半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 ”不至学古兵法 ”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 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淮南师范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 5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霍去病的创新体现在他对战术的创新上汉武帝在漠北之战后褒奖诏书有这样一段”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赉,绝大幕……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取食于敌,逐行殊远而粮不绝” 霍去病部清一色的轻骑兵,高速、突然、攻击力强,往往使对方措手不及霍去病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汉军传统的呆板攻防战术,从而控制了战场主动权,它常以速度形成相对的军事优势,突然接近敌人,以迂为直,避实击虚,扩大战争空间,并从敌方获取给养,节省兵力兵器,加速战争进程这就使霍去病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后人对霍去病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 霍去病这一形象的认同 ,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 ,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 豪杰血脉贲张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二、二、 《《史记史记》》中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的形象对比中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的形象对比说到霍去病,不得不提汉武帝时期另外两位名将—卫青、李广。

同为一时名将但他们的遭遇、气质、性格却相去甚远从中我们也可看到霍去病的更多特质一)不惜人力、不爱士卒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这可能是他不惜人力、不爱士卒的根源霍去病年少得志,十六岁即随卫青第一次外出征战,战争的残酷早早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印记他也深知若要获取胜利需凭借的就是人力、士卒所以在他的心里士卒便成了工具,胜利的条件霍去病”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塌鞠事多此类” 一个”事多此类”便将霍去病这方面的不足做了一个深刻的批判对于李广和卫青,司马迁在这方面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李广仁爱士卒,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