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观的宣扬_古代文学论文 浅论《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观的宣扬.摘要:秋胡戏妻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古乐府《秋胡行》也以秋胡戏妻为题材,唐代的《秋胡变文》发展成了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元代石君宝根据历代史料记载而改编的著名剧作《鲁大夫秋胡戏妻》,此剧《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今仅存《元曲选》本,其剧情设置巧妙,语言本色,人物刻画形象,成就较高,今仍在舞台演出本文把视角专注在女性贞节,试运用文本分析法从剧本典型情节的安排和典型人物的刻画两方面入手探讨剧作,着力强调和宣扬女性贞节,并进一步剖析元代剧作家致力于宣扬女性贞洁观的社会历史原因 关键词:秋胡戏妻 女性贞节观 社会历史原因《秋胡戏妻》(原名《鲁大夫秋胡戏妻》)全剧让人悲喜交加,戏剧剧情巧妙充满喜剧色调,但又充分体现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作者在简单的故事背后进行深入的思考,讴歌了剧中女主人公为坚守忠贞勇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本文就《秋胡戏妻》文本进行细致地阅读分析,从剧本典型情节的安排和典型人物的刻画找寻作者刻画宣扬女性贞节的踪迹,并深入挖掘元杂剧作家热衷于宣扬女性贞节的社会历史原因一、设定典型情节宣扬女性贞节《秋胡戏妻》男女主人公新婚第三天,男主人公从此离家十年,通过这漫长夫妇分离时间突出女性守节难度的做法体现女主人公的贞节情操。
再见面时已彼此不相识,如此情节考验女性贞节的程度达到不尽人意,女主人公梅英做到了,在这十年中她不仅要与处于四面楚歌的人生绝境作斗争,还要与李大户的垂涎滋扰做斗争,可见本剧这一典型情节的设置为体现女主人公的贞洁情操做好了铺垫剧中丈夫从军十年,女主人在家含辛茹苦,采桑养蚕,伺奉婆婆,处于生活艰难的境遇,面临外界权势钱财的逼迫利诱,梅英表现得十分刚烈,义正词严捍卫贞节,这表现出她坚贞不屈、视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之后秋胡做了高官,衣锦还乡,在桑园巧遇梅英,竟无耻地加以调戏,并以黄金为诱饵,这又遭到梅英的严词拒绝当梅英弄清真相后,尽管秋胡此时做了高官,给她带来了荣华富贵,但她也决不原谅秋胡的丑行,而是向他索要休书,誓与他一刀两断经得起这种特殊情节考验的女性必定有着贞洁情操,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贞节的典型代表二、刻画典型人物的宣扬女性贞节在剧中,罗梅英冲破检验其贞节的重重关卡障碍,合格地成为作者宣扬贞节的理想对象,并在作者笔下成为女性贞节的典型流传不衰因为女主人公所反映的精神是全剧的灵魂,所以其人物刻画倾注了作者很多笔墨与精力,描写了一位勤劳、善良,具有坚贞的操守和顽强的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罗梅英的艺术形象。
女主人公高大的形象俨然成了礼教的化身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宣扬了她的贞节:1.自尊自爱,贫贱不移,贫寒守节《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从婚前她与媒婆的一番对话就可看出,她能够“饥寒守自然”婚后秋胡一去十载,她更是辛勤劳作,尽心尽力侍奉婆婆,毫无有怨言即使处于四面楚歌的人生绝境也毫不畏缩父母贪财骗婚,李大户夸耀自家富贵,秋胡以金饼相诱,都没能夺了她贫寒守节的志气,这些都表现出了梅英自尊自爱,贫贱不移的高贵品格2.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坚守贞节《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通过了重重考验她的贞节的障碍,堪称历代节妇的楷模面对李大户抢婚,她严词斥骂,对李大户炫耀自己财势之行为轻蔑无视而夸耀自己的丈夫,赶得李大户丧气地溜走对桑园中调戏自己的秋胡也是严厉斥骂,对秋胡的强拦和引诱,梅英都顺利脱身,当秋胡还是不依不饶,恐吓梅英要打死她,梅英却铿锵有力的回击,将秋胡骂了个灰头土脸,也捍卫了自己的贞节,这就把一个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坚守贞节的劳动妇女形象鲜明生动地刻划了出来2.宽容大度,善良孝顺,维护婚姻《秋胡戏妻》中罗梅英不堪忍受秋胡的恶行向其索要休书,但最后还是原谅了丈夫梅英以孝为先,因婆婆的以死逼和而妥协,又仔细思考,在封建社会婚姻观念影响下梅英只能如此,再别无他选。
罗梅英的宽容大度,善良孝顺,原谅丈夫,其实质又是女性贞洁的贞节的表现,她在挽回、维护婚姻,就是要从一而终三、宣扬女性贞节的社会历史原因《秋胡戏妻》这部剧作仅仅是元杂剧中众多歌颂和宣扬女性贞节的代表,同类题材和主题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等,元杂剧作者醉心于这类作品的写作应该说并不是一种巧合, 描写女性贞节层出不穷的元杂剧背后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1.儒家礼教思想影响深刻从独尊儒术的汉代到崇尚程朱理学的宋代这一千多年中,儒家思想占据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儒家的男尊女卑观念作为支配两性关系的核心观念,成为整个封建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支配、制约着中国社会伦理观念和两性关系观念, 程朱理学蓬勃发展,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极力提倡女子守节,儒家礼教思想深深植根在人们心底元代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比之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妇女的贞洁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与贞节的强调便有了其深刻的社会土壤2.元代文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元朝统治者一般都重实用,轻文学,再加上元代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科举入仕的道路遭到破坏,造成了元代前期的文人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大量文人科举入仕无望,无法施展治国安邦之才华,只好转为治家。
而女性作为千百年来父权制社会、家庭最底层的人物,自然成为文人们最先最教导的对象由此,元杂剧作家宣扬女性贞节便不仅仅是其自身理想的寄托,更是承载和反映了这种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3.古代女性地位低下、自主意识淡薄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模式决定了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了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身份地位,更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男性主要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角色,而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女性社会角色主要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为女性规定了严格的职责大多女性不能受教育,她们自主意识淡薄,没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更不懂得去找寻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的价值,她们以“相夫教子”为职责,这就是决定女性贞节的主观思想性《秋胡戏妻》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女性贞节传统精神,这也正是此作品如此优秀,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的真正原因,这种精神使剧作得以升华剧作成功地对女性贞洁观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促进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播,而这种传统的贞节观的艺术化体现,又体现在剧作中典型情节的设定和对女主人公典型形象的刻画以及其所折射的元代社会历史背景参考文献:[1] 王季思 .《元杂剧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02.(元)石君宝.《秋胡戏妻》P283.[2]王菊艳 龚莉 .《“秋胡戏妻”的故事演变与不同时代的文人心态》[J].浙江:《嘉兴学院学报》.2010.09.P131-136.[3] 刘季.《论<秋胡戏妻>中梅英形象》[J] .青岛:《 青岛职业技术学报 》.2005.03.P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