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景东县 . 安定乡妙曼普洱门户 特色彝族山镇一、政区概况一、政区概况(一一)名称来名称来历历: :安定,为傣语地名,安为盆,定为富饶意为富饶之盆地2(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安定乡位于东经 100.32-100.47、北纬24.37-24.49 之间,东西长 25 公里,南北宽 9.3 公里,东与楚雄州南华县兔街镇、大理州弥渡县五顶山乡山水相连,南面、西面分别同本县文龙乡、漫湾镇相邻,北与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毗连,自古以来就是滇东南连接滇西各州的陆上交通要道人民政府驻鼠街村,区号 08796348502,邮政编码 676206,距县城 50 千米三)政区沿革(三)政区沿革:安定乡境目前已知最早为傣民族居住地秦朝(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6 年)为哀牢王国辖地汉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属益州郡辖地汉朝永平十二年(公元 69 年),属永昌郡辖地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南诏政权设银生节度(现景东县城),安定属银生节度属地宋朝景定三年(1262 年),安定属威楚府辖地德祜元年(1275 年),大理国政权在今文井置开南州,安定属开南州辖地。
元朝至大四年(1331 年),安定属景东军民府属地明朝- 2 -洪武十七年(1384 年),安定属景东府辖地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安定属景东直隶厅安定时属景东里山川所辖1913 年,安定属景东县上北区辖地1940 年,正式成立安定镇1949 年 11 月 23 日,景东县宣告解放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第八支队进驻安定,成立风文永边区人民政府鼠街分区人民政府1949 年 12 月,成立安定区人民政府1953 年 7 月,安定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1958 年 9 月,文龙区合并安定区,改称安龙公社1960 年月,安龙公社分别设立安定、文龙公社1961 年 5 月,复设安定区1968 年 9月,安定区政府改称安定公社1984 年 1 月,安定公社改设安定区,为县派出机构1988 年 1 月,安定区改设为安定乡四)政区划分:(四)政区划分:民国时期置 10 保 89 甲,1950 年,安定区人民政府成立,时称为景东七区或安定区设 10 个行政村1953 年安定区人民政府改名村公所后,10 个行政村改为乡人民政府1956 年,安定区调整为 6 个乡1957 年,上级又将安定区调整为 10 个乡。
1958 年,安定区与文龙区合并为安龙公社,下设 22 个管理区1960 年,安龙公社分设为安定、文龙公社安定下设 12 个管理区1961 年初,又新增鼠街管理区1961 年 5 月 22 日,安定公社改为安定区公所,下设 4个公社1962 年,安定区又设 13 个公社1965 年,安定区区划调整,设 15 个公社2000 年,村级体制改革,实行村民自治,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合作社改为- 3 -村民小组至 2012 年,安定乡共辖 16 个村民委员 190 个村民小组16 个村民委员为:民福、河底、迤仓、中仓、外仓、古德、青胜、青联、青云、兴旺、望福、沙拉、旧村、菠萝、芹河、鼠街五)人口面(五)人口面积积: :乡人民政府驻地鼠街村与景东县城相距49 公里,是普洱市的北大门全乡幅员 23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0527 亩,有 16 个村民委员会,190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1689 人,其中劳动力 13590 人 2004 年,下辖 16 个村民委员会,190 个村民小组境内的民族与人口为:5685 户,21689 人,其中农业人口 19949 人,非农业人口 1766 人,少数民族 20672 人。
其中男性 11383 人,女性 10306 人,性别比例(女:男)为 100:109民族有彝族、汉族、白族等,其中彝族人口 20672 人,占乡境内总人口的 95.12%,汉族人口 976人,占乡境内总人口的 4.5%14 岁以下 4265 人占乡境内总人口的 19.5%,15~59 岁 15616 人,占乡境内总人口的72%,60 岁及以上的老人 1937 人,占乡境内总人口的8.95%,其中 60 至 69 岁的老人有 1144 人,70 至 79 岁的老人有 679 人,80 至 89 岁的老人有 112 人,90 至 94 岁的老人有 2 人平均寿命 70.12 岁人口出生率 9.63‰、死亡率7.37‰、增长率 2.5‰;人口密度 94 人平方公里安定乡是景东县彝族人口最多的乡镇,是名副其实的彝族乡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4 -(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地貌安定乡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兼有大陆性气候,由于地貌切割严重,高海拔高程气候与垂直差异突出,最高海拔 2889 米,最低海拔 1350 米2、气候气候年平均温度 15℃,年降雨量 1300-2000 毫米,多为高寒山区,气候寒冷。
独特的立体气候为安定乡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烤烟、畜牧、林果、茶叶是安定乡的四大支柱产业安定为普洱市最北端,但仍处于纬度编南,也即在北回归线偏北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处于无量山和哀牢山上段的丛山峻林之中,江河虽源小流短,但山内有山即有水,坡向十分复杂,海拔高差较大,地貌变化无穷,因而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形成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年温差变化不大,昼夜温差较大,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另外是气候资源丰富,对各类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同时,气象灾害也频繁出现,主要原因是暴雨较多,山高坡陡,致使水土流失严重3(水文:水文:境内处于无量山和哀牢山中上部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两山山体博大雄奇,纵横逶迤,众多的山体犬牙交错,笋状般直插云霄,蔚为大气壮观境内从无量山和哀牢山流入之水全部流入川河川河- 5 -是红河右岸最大的支流因流经李仙上下寨而得名发源于南涧县宝华镇石丫口山西南麓,从安定乡入境流入景东,经镇沅、宁洱、墨江、江城纳入阿墨江后始称李仙江,在流入绿春县与小黑江汇合后出境流入越南至莱州与藤条江(越南南那河)汇合后改称黑水江,在越池附近注入红河在安定乡境内有名的河流主要有如下几条:老仓河:安定西南,发源于无量山诸山系,主要源头有两条,一条源于文龙帮崴,一条源于迤仓,两条河于热水塘汇合。
老仓河是安定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集雨面积 88 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 0.66 亿立方米,流域内年降水量 1 453 毫米,达 1.279 亿立方米,在文龙乡三岔河注入川河南涧河:安定东北,安定北部与南涧、弥渡分界河发源于安定东北部哀牢群山,经青联、青云等村汇集后在鼠街村注入川河沙拉河:安定东南部,发源于芹河南、旧村等地哀牢群山之中,流经沙拉村于文龙乡三岔河村注入川河沙拉河长 14公里小村河:发源于青云,经小村,从鼠街流入川河小麦庄河:发源于古德小麦庄,故名,旱季流小,雨季常有山洪汇集另外,还有发源于沙拉村流入文龙的会良河,支流发源于芹河北部的瓦尾河、古得河等 6 -(四)(四)矿产资矿产资源:源: 安定乡完全处于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人户居住地在海拔 2200 米以下地带,处在哀牢山和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带有着典型山地气候特点,这些山地成了古老植物的庇护所和新生植物的天然生长宝地同时,也成了各类动物的良好生存地两个保护区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结合体至今,无量山有高等植物 187 科 798 属 1867 血量哀牢山有高等植物 207 科 720 属 1486 种。
哀牢山有野生哺乳类动物 86 种,鸟类 323 种,两栖类动物 26 种,爬行类 39 种无量山有野生哺乳动物 123 种,鸟类 373 种,两栖类动物 43种,爬行类动物 60 种有国家级一、二级保护植物和动物另外,有饲养家禽家畜 10 余种,有鱼类、蜂类各 10 余种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矿产因理藏较深,至今未开发,水热和水能开发取得一定成效水热资源位于中仓村老仓河谷,已于二十一世纪初投入开发使用五)自然灾害:(五)自然灾害:水、旱、雪、风、虫灾安定地处无量山和哀牢山主峰地带,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地质灾害频繁景东府志和景东县志(民国)曾有记载旧时所出现大灾大难,常使受灾者居无定所,只能啃草根树皮艰难度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虽经常发生旱、洪、风、雪、兽、虫、瘟疫等灾害,但我们党都能及时组织人民群众抗灾- 7 -救灾,进行生产自救,或者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帮助受灾者渡过难关,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安定乡境自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暴发回族、彝族起义军与清兵拉锯式战争以后,境内各地营盘林立,不少村寨被焚为平地,百姓死伤无数,使得田园荒芜,饥馑连连,瘟疫流行民国初期,疟疾、瘟疫流行,农家十室九空,尸骨遍野、惨不忍睹。
民国中后期,疟疾、乙脑、霍乱、天花流行,加之国民政府抓兵派款,土匪大盗杀人劫货,啸聚山林,地主恶霸趁火打劫,抢男霸女、掠田占地,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上乡境处无量大山的高山峡谷之间,海拔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每年均有各种自然灾害不同程度交叉发生,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生产生活负担,致使生产生活质量长期处于低下阶段1、水灾境内由于处于山地带多雨带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渡开荒也给水灾埋下了隐患又加山高坡陡,每年雨季降雨盛期,局部地区都有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小损失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曾多次受到洪水袭击,造成重大损害明朝嘉靖六年(1527 年)秋,水溢圯桥梁,漫田庐,米价高涨八年(1529 年)六月二十六日,霪雨害稼隆庆六年(1572 年)秋,川河上游久雨,冲两岸房舍、庄稼无数,米价高涨清朝康熙八、九、四十九年(1669、1670、1710 年)秋季久- 8 -雨,多坏民舍1945 年秋,久雨未晴9 月 23 日夜,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田地庄稼被冲毁无数1947 年 8 月 29 日,秋雨连绵,川河水泛滥,淹没两岸禾稻1978 年 6 月 20 日,安定、南涧大雨倾盆,川河下游河水大涨,21 日冲毁麻栗庄大桥。
1986 年 10 月、9 月,哀牢无量山区和南涧降大暴雨,川河水流入鼠街,茶厂、酒厂被淹,仓库、职工宿舍倒塌 6 幢 40 间,损失财产合计达 21.5 万元,安定到南涧的公路中断半年2011 年 7 月 28 日降大暴雨,川河水流入鼠街,造成了著名的“7.28”洪灾2、旱灾由于安定乡境均有大陆性气候,旱季时间较长,春旱年平发生,如遇冬春连续无雨的时间长,雨季时间推迟,往往就将造成严重干旱另外,每年秋季也会出现一些插花性干旱清时期清康熙三十年(1691 年)大旱清乾降三十三年、四十六年(1768、1781 年)春夏大旱1921 年秋冬无雨1943年旱情严重,禾苗枯死1948 年,夏大旱,农历 5 月仍未下雨,田地干涸1958 年 5 月至 6 月初,干旱无雨,无量山和哀牢山区山地玉米多受灾1987 年 5 月,整月未下雨,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少雨和高温月1994 年 1 月至 5 月,干旱严重,水稻无法栽插,玉米无法下种2010 年大旱,烤烟、庄稼严重受灾,人畜饮水受到严峻挑战 9 -3、雪灾清同治七年(1881 年)五月大雪1958 年 12 月,无量山连续数日雪花飞舞,气温下降,积雪达 60 多厘米。
1961 年 3月 23 日,境内降雹,平均每粒重 0.9 市两1983 年 12 月 28日凌晨 6 时 30 分至下午 2 时 25 分,乡境各地降大雪,境内公路中断,大部分地区小春颗粒无收,高山地地带雪厚达 1米2003 年 6 月 2 日下午 6 时,乡境突遭到风雨、冰雹袭击,受灾最严重的青云、菠萝两个村玉米受灾 4 750 亩,成灾 450亩,烤烟受灾 150 亩,直接经济损失 20 余万元2005 年 7月 30 日,青云村被暴风雨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