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工程方案分享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文件精神和《高等学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建立方案》要求,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程建立,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工程实施方案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建立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从事专业知识学习、研究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应当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创新训练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构造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持续性的社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为了鼓励创业,近年以来特别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团中央、省政府、教育厅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促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要求。
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是我国自主创业者的主体,但传统教育机制下很难培养帮助大学生获得根本的创业知识创业训练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观念,不仅蕴含了素质教育的意义,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育创业意识、增加强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对大学生的创业训练正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开展变化,采取针对性、适应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对于提高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创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教育、实训、指导、效劳”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气氛,全面开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场面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的目标是:以我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研究院”所建立的综合效劳基地、创业园区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三创”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国家开展战略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与工程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创造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工程 参与工程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工程、自主完成工程 注重工程的实施过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主要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申请者必须学业成绩优秀、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创新创业的根本素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每个团队一般由3名学生组成鼓励学科穿插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每年上半年开放申请一次,经过个人申请、高级职称教师推荐、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予以立项资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内容包括创新训练工程、创业训练工程和创业实践工程三类 1.创新训练工程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工程设计、方法选择、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 2.创业训练工程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学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展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工程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工程(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根底,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效劳,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工程的评审工作由教务处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按照有关评审方法进展评审,形成评审意见,必要时应组织现场辩论 评审论证后报主管校长审批同意后立项,由教务处负责登记备案,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基地管理效劳中心配合,并对工程实行跟踪管理 工程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工程审批立项通知后,工程主持人需认真填写《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工程合同书》,依托校内各实验中心、新农村开展研究院的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效劳站、创业园区等平台条件,制订科学合理、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有效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