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论文题目选择范围1、 道路运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2、 货运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3、 传统运输业如何向物流业转型4、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5、 大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6、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7、 水路运输存在问题及策略8、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9、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关键技术10、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理论与策略11>其他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均可二、 论文要求1>字数:论文4000-5000字2、 内容:紧扣论题,完整的逻辑,按照“引言提出论题,正文 展开论证,收尾解决问题”的大框架进行书写3、 格式:参见附件,另强调所有的图标必须编号,参考文献必 须规范附件:论文格式居民轨道选择意向建模与应用研究【四号加粗】211000;温旭丽、杨悦、陈玮【小四】(东南人学成贤学院,南京,21008&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南京,南京希芙凯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210000)[五号】摘要:木论文是基于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背景,对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意向进行建模分析,旨在为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依据论文分析了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出行方式、出行费用、性別等),构建了居民轨道选择意向转移模型,并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向量,利用MATLAB-ANN的BP网络,求解模型效用值,最后结介苏州市进行应用。
小五】关键词:轨道交通;模巒构建;MNL模型;BP神经网络;出行选择意向;影响因素【彳、五】1绪论【一级标题四号加粗】随着城山人口和规模持续上升,城市客运交通供不应求的才质Id益突出重点发展以轨 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并通过 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引导城市布局调整、促成城市川地优化重组,促进城市发展,己经成 为我国许多大城市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从初期的&流需求预测, 到沿途站点的选定,直至最后的线网规划布设,都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预测由于我 国的轨道交通正处于发展时期,许多非省会级大城市也获得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许可,但由于 这一类城市没有建设轨道交通的先例,在未来客流预测时,需对其居民原有的交通方式向轨 道交通转移、轨道选择意向进行建模分析,便于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依据五号】 2居民轨道选择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四号加粗】2.2居民出行方式分担状况分析【二级标题小四加粗】论文采用了“步行”、“自行车”、“电动车” “公交车”、“单位人客车”、“出租 车”、“单位小汽车”、“私人小汽车”、“摩托车”、“其它”十项來反映出行方式结构。
根据居民出行影响因素(出行特征、出行者特征、交通方式特征),对苏州市居民历年出行 分担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到结果如表表1 苏州历年居民出行方式分担状况1【表格内小五】式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单位大 客年出租车单位小汽车私人小 汽年摩托车其它2006 年26.5%17.9%20.7%10.4%2.7%4.4%1.6%7.1%7.5%1.2%2000 年27.7%41.8%12.6%6.4%1.6%0.7%13%0.8%6.7%0.4%1996 年18.8%63.7%4.8%43%1.5%1.4%5.5%山衣1可以看出,自行车的交通分担率在逐年下降,电动车、公交车和私人小汽车的分 担率有所上升,但公共交通分担率相对自行车、电动车,仍显得很小,这对人城市修建轨道 交通能否顺利的转移客流量提出了挑战居民出行以步行和白行车/电动车为主,两者之和 已达到65.1%,公交车为出行方式的比例仅为10.4%,与省会级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所 占比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原有的交通出行方式(考虑其出行费用、出行时间等)对 轨道交通方式的转移存在着不小的影响,因此将其作为非集计LOGIT模型建立的一个重要选 择枝。
2・2居民收入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随着居民牛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也对出行方式选择产牛了影响,在苏州市,私人小汽车、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个体交通工具是近年苏州交通工具增长的主力2006年苏州市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对应的交通方式的选择如图1图1显示,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的分担率基木是随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小汽车、出租车的分担率随屛此表中调查数据均來源于《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民家庭收入的增加显著呈增加的趙势;而公交车使用情况是呈抛物线形式,步行仍为居民使 用较多的出行方式而在修建了轨道交通后,由于线路的通达性、便利性,以及票价的相对 价格,会对居民原有的交通方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需将居民的收入也作为研究居民出行方式划分的非集计LOGIT 模型建立的一•个选择枝,但山于调杳的局限性,可将收入的影响转化为职业対出行方式选择 的影响因素2.3不同性别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除了上述儿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外,性别上的差异也会对出行方式产生一定的彫响,通过 表2可以看出,女性选择口行车/助力车、出租车、单位车的出行的比例要明显高丁•男性的 选择,而公共汽车的选择也高于男性30%以上。
这说明女性对于出行方式选择较倾向于安稳、 舒适的交通方式对于男性来说,轻骑摩托为私人小汽车的选择比例较女性选择的比例大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会因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将性别作 为研究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LOGIT模型的一个选择枝3居民轨道交通转移模型构建3・1非集计LOGIT模型3.1.1基本原理3.1.2 MNL?3.1.3效用值的确定3.2基于BP网络的MNL模型3.2.1 BP网络原理3.2.2 BP网络标定MNL模型4居民轨道选择意向模型标定应用5结论参考文献:[1]李辰.交通方式划分的LOGIT模型方法[D].南京:河海大学,2004.⑵ 刘灿齐 编著.现代交通规划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⑶ 陆化普等编著.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⑷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7实现[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5.[5] Bishop, C. M. Neural n 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 n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6] 尹逸云 基于BP神经网络的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 学,2008[7] 丛爽著.而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版社,1999.⑻ 沈吐镒.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9] 何明卫•城市居民出行目的地选择的非集计行为模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人 学,2007.[10] 尹逸云,卢红锋,彭雄文,寇飞.基T LOGIT模型和BP神经网络的交通方式划分 研究[J]•甘肃科技,2008.1,第24卷.[11] 罗成汉.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BP网络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4(5), 第21卷.[12] 刘帅,周涛,胡圣华.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8(9), 第3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