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对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试行)》建立切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别教育课程系统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课程设置应表现先进的特别教育思想,切合特别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建立和睦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基础培育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表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拥有初步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拥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点;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基本 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术;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联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敬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经过一般性课程来知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经过选择性课程来知足学生的个 别化需求,促使他们多方面的发展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联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争既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广泛特点,较全面知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鼓舞学生学致使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质生活问 题的实践中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联合在课程功能上,重申学生踊跃生活态度的养成,着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育学生的个人材能4.教育与痊愈相联合 在课程特点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术阻碍、精美动作能力缺点,言 语和语言阻碍、注意力缺点和情绪阻碍,课程注意汲取现代医学和痊愈技术的新成就,融入 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咨询和指导、职业痊愈和社会痊愈等有关专业的知识,促使学生 健康发展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联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别教育获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别教育和一般教 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联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课实质,经过探究、总结、发展和创建, 不停调整、改正和完美课程,使课程更合适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联合在课程实行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依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别需求,开发校本课程,表现课程的多样性课程设置表1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节)课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程生生生劳唱游绘画运动信康第艺校木活活活动与律与手与保息复二术课程、、年语数适技动工健技训语休I级文学应能术练言闲 I低年级3-中年级3-423-413-43-43-46-942-32-323-43-43-46-9高年级 4-54-513-4222-3-10表2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及比率1(%)表-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程生生生劳唱游绘画运动信康第艺校本活活活动与律与手与保息复二术课程年语数适技动工健技训语休级B '低年f 中年彳*高年文学应能术练言闲级 10-6-711-31213222级 10-8-97-85-112222及 13-13-3-48-110-110-110-12510-110-110-12)6-76-7,11-120-!0-30!0-3030课程设115153置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依据课程设置的原则,着重以生活为中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向的培智学校课程系统。
方案充足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乞降特点,建立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系统般性课程表现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率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着重学生潜能开发、缺点赔偿(身心痊愈),重申给学生供给高质量的有关服务,表现学生发展差别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率的 30%〜20%两类课程的比率可依据实质状况进行合适调整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六类科目: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密切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术,拥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增强听闻能力的训练,把教授知识与赔偿缺点有机联合,使学生拥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优秀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 础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有关的简单的数的观点、数的运算、时空认 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育学生拥有初步的计算技术、 初步的思想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平时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生活适应——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目前及将来生活中的各样生活知识 技术、经验为课程内容。
培育学生拥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劳动技术——以培育学生简单的劳动技术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经过劳动技术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定的劳动知识与技术,养成优秀的劳动习惯,具备必定 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音律动与舞蹈、游戏相联合经过音乐教课、音乐游戏和律动 训练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觉能力,赔偿学生的认知缺点,提升学生的动 作协调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和睦发展绘画与手工——经过绘画和手工技术的教课和训练,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视觉、察看、绘 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味,提升其审美能力运动与保健——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经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响能力和协调均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提升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育踊跃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优秀的卫生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依据当地的地区环境、学校特点、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 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四类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
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信工具运用、计算机操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余现代信 息技术应用为主帮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升生活质量一般 在高年级设置痊愈训练——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语言、思想和个性 等方面的主要缺点,联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有针对性地进行各样痊愈训练、治疗、 咨询和指导课程力争使学生的身心缺点获得必定程度的痊愈,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获得 必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获得提升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的特点和学生的详细状况可选择学习 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民族语言、一般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可以使用语言的学生也 能够采纳其余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或交流辅具艺术休闲——经过程度适合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试试学 会感觉美和表现美,丰富、欢乐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 生活情味和生活品尝,提升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校本课程——学校可依据地区特点、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质生 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拥有本校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设应该充足利用和发掘学校与地方的 课程资源。
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 2周,灵活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 足、观光、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详细状况自行安排寒暑期、国家法定节假日为 13 周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出30节,7〜9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出32节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 35分钟,可依据学生的年纪、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 行合适调整6. 每日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日安排 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 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日有许多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安排 2课时班队 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2 课时课外兴趣活动7. 学校应全面推动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定和实行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 讲堂教课与个别教育训练相联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准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供给挽救教课,知足不一样学生的发展需求成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论系统,发挥评论的诊疗、激励、导向功能,采纳多样化的 评论方法,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在不一样层面的发展评论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评论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依据培育目标与学生的实质状况 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感情、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论内容,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评论应促使课程建设与发展 评论应促使学校高质量实行课程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 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点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都应 成为学校课程评论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加的评论制度学校应踊跃采集各方面对课程实行的建议与建议,提升教师、家长参加课程实行与管理的踊跃性,促使学校评论与社会评论有机联合要踊跃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创建优秀舆 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