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保晋公司四个时期的经营及其延伸发展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79KB
约16页
文档ID:234796125
保晋公司四个时期的经营及其延伸发展_第1页
1/16

    保晋公司四个时期的经营及其延伸发展    黄顺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经清廷农工商部奏准立案山西著名票号商、争矿运动的主要领袖渠本翘出任保晋公司的第一任总理总公司设在太原海子边,阳泉为本号,平定设分公司由于平定的6个矿厂离太原总公司太远,不便管理,民国5年(1916年)7月,山西督军府书记官崔廷献接任第三任总理,8月,将总公司从太原迁至阳泉站西石卜咀村东庄沟口东盖保晋院就近经营保晋公司历经风风雨雨,在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当局将保晋公司衍化为阳泉矿务局,下属有4爪矿、1个铁厂1950年1月7日,成立阳泉矿务局和改制后的阳泉铁厂,均属中央直属企业保晋公司发展的四个时期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民国26年(1937年),是阳泉煤矿的保晋时期保晋公司是山西近代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山西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典型公司的创立宗旨是开拓本省利源,采掘各种矿物,以兴地利而裕民生为此目的,公司从创办之日起,便拟定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章程,且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及经营中屡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几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保晋公司,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到1937年10月日军侵占阳泉经营了30余年,经历了4个历史时期。

一、创办时期,倍受煎熬终成正果(1906~1916)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冬,刘懋赏、冯济川等爱国绅商着眼于“赎回矿权自办”的目的,禀请山西巡抚恩薏棠创办保晋公司保晋”即保护山西矿产资源之意山西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体章程,推举渠本翘为总理保晋总公司设在太原海子边,并在平定、寿阳、大同、晋城、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设分公司或分销处该公司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开阳泉以至山西全省近代煤炭工业之先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保晉公司呈请农工商部奏准立案,但迟迟未获批复同年12月17日,由清廷外务部出面调停,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签订《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收回矿权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三(1908年7月1日)保晋公司呈奉农工商部批准奏明在案,颁发关防,正式成立宣统二年(1910年),渠本翘赴京供职,刘笃敬继任总理,直至民国5年(1916年)保晋公司历次修订的章程中都明文规定:“只收华股,不收洋股,附股者如有将股票售予洋人与外人,经本公司查知,或经他人转告,立将所人之股注销不认此为保晋公司立企之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并州时报》载:山西绅商集公私股2863600元平定大小村庄、商贾纷纷入股支持,先后有784户,人5767股,每股5元,共28835元。

保晋公司的酝酿创办是在1906年的山西争矿运动后期开办资金15万两,是山西当局从地亩捐项下拔发的十二月,保晋公司和英商福公司正式订立了收回矿权的合同,议定赎款为纹银275万两,1908年1月先交一半,其余分三期交清,争矿运动宣告结束1920年保晋铁厂建设中的第一座高炉农工商部请颁山西保晋矿务总公司关防具奏奉旨咨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保晋公司的初期运作,官方两次拨付的20万两白银已快用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保晋公司和官方议定,决定在山西地区发行股票300万两,作为开矿资金来源,股份分官、民两种,民股又分绅、商、学、社4种,每股纹银5两,共60万股议定大县3万两,中县1.5万两,小县1.2万两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地是主要摊派地区,但大都不愿认购认股比较积极热心的只是少数有钱的开明士绅、官吏和富商因此集股没有按计划完成当时收到的民股共1349123两,官股共50695两,外省股179175两,总共实收1624002两,已报但还没有实到的共85601两,其中以祁县的209855两,平遥的117135两为最多第一次集股没有按计划完成,除交还英福公司赎款外,所剩无几,资金困难使保晋公司营业不能顺利扩展和立足。

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又第二次发行股票上次认购股2000两的,须再续购500股,上次认购200—300股的也得再认购一次对个别不愿自动认购的小官吏、督学、教员、绅商,则以官方名义硬行摊派总之利用一切手段,按家当厚薄,人人认股,人人有股这次集股虽不清楚详细数目,但使保晋公司站稳了脚跟保晋公司组织机构比较健全主权机构是股东大会,每年开会一次领导机关是董事会,分主任和监事两种职务,由13人到20人组成,每3年改选一次,董事会每月15日开一次执行是公司的正副总理总理下面有总务、会计、工程、营业四个课,课下面是各矿矿由坑主任负总责下面再设测绘、电机、杂务、米面和领事,最下层是管理窑上的领岔(即把头)保晋公司创办初期,在阳泉各矿厂采用机器生产,逐步由机器替代人工,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使原煤产量大幅提高如1907年保晋公司年产量为2215吨,到1916年保晋公司总部由太原迁至阳泉时的年产量已增加到69072吨,是1907年产量的31.2倍;到1922年8月至1923年7月一年的产量达到了410953吨,分别是1907年和1916年的86倍和5.9倍二、扩充时期,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天地(1916~1924)民国5年(1916年)。

刘笃敬因年老卸任,崔廷献接任总理,随即动手建矿和扩充,总共资金是280万两白银8月,保晋公司总部由太原海子边迁到阳泉火车站附近的石卜咀村东庄沟口东,修建办公房舍,各矿坑主任也改为厂长,并从上到下撤减了不必要的机构当时,其在省内设有平定分公司、大同分公司、寿阳分公司、晋城分公司等四大分公司,隶属各公司的矿区遍布全省南北各府州县在省外则有北京、保定、天津、石家庄等多家销售分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公司以开采煤铁为主,同时还开采花岗岩、石英石、云母、硫磺、砂石等多种矿产保晋公司在阳泉接收了同济、固本两个公司,在寿阳接收了寿荣公司,在晋城接收了晋益公司先后在阳泉开办了6个矿,以桃河为界,桃河南岸为一、二两个矿;桃河北岸为三、四、五、六矿,这样保晋公司就慢慢扩大了1917年11月,又在阳泉开办了炼铁厂对各矿的管理和效率也大大提升,对突发事件已能得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公司总部迁至阳泉后,就近管理,添置机器,开办工程,增加产量,竭力整顿,公司营业蒸蒸日上民国11年(1922年)10月,崔廷献调任河东道尹,常旭春任总经理之后,保晋公司因田亩款继续拨还,资金较为充裕,工程力事扩充,销路逐渐推广,营业日见起色。

保晋时期在平定开设的6个煤矿共有窑工2000余人,到民国13年(1924年),石卜咀虎尾沟的2座竖井因连接其他公司矿井,又因水患严重而停办民国22年(1933年)以后,保晋公司第五、六矿厂(平潭垴煤矿、汉河沟煤矿)因效益不佳等原因相继关闭一、二、三、四矿厂依然生产保晋公司上层决策者雄心勃勃,计划将原有的矿井进行关、停、并、改,在提升、运输、排水等关键环节上更多地采用机械化,并招收一批青年矿工,提高同周边矿厂、公司的竞争力第四矿厂(先生沟煤矿)在民国23年(1934)提升使用110马力的蒸汽绞车,井下使用80马力无极绳蒸汽绞车,日提升能力提高到1100吨左右大巷局部使用照明,属于保晋公司的“现代化高产矿井”当时保晋公司采煤方法是机器与手工并用,运输是卷扬机和辘轳相结合从条件和设备上比较三、四矿厂较好,五、六矿厂较差总得来说采煤旧方法比新方法用得多,机器装备方面都已有了锅炉、抽水机、发电机等保晋公司在扩充时期,产煤最好的年份是1924年和1933年,平均年产量为13万吨左右当时只采块煤,大块的重120余斤,小块的在20斤以上碎煤不要,完全填在坑道里,每年不下20万吨保晋公司煤的销路很广,甚至销到美国的旧金山和日本的东京,不过运费太大,不能大批运往国外。

国内主要销往济南、天津、上海、汉口、沈阳等地阳泉的无烟煤储量多,质量好,但不能大量生产和供应主要原因是运费太昂贵,在当时军阀统治的中国,各地统治者各有一套,煤的运费也各地不一,阳泉煤运价最高,比井陉煤每吨每公里6.2厘超出3倍多,达每吨每公里2.5分当时正太铁路山西运段处在山西督军阎锡山统治下,一方面为了增加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也为了打击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对阳泉煤矿一直沿用法帝国主义统治正太铁路时所规定的大条价办法,使保晋公司在此重压下,兴旺不起来如阳泉煤运到上海,每吨成本不到五毛,可是加上运费、捐税就变成了每吨十八元实际上,阳泉煤在上海每吨最多卖十七元左右,因此,卖一吨就贴赔一元,所以保晋公司营业一直不好另外,欠英福公司的赎矿款逼得很紧,直到1922年左右才勉强还清这次还债,使保晋公司元气大伤,营业一直不景气,差不多年年赔钱三、呆滞时期,多变环境难以维计(1925~1930)正当保晋公司的亏损得到弥补,营业有所起色时,国内军阀混战,使保晋公司接连遭受沉重打击,从而结束了它短暂的繁荣,出现了呆滞局面民国16年(1927年),铁路因战乱连续中断,销路闭塞,保晋公司阳泉各矿厂陷于停产状态,加之捐税繁多,公司所作的努力无济于事,亏损连连,财务又重新出现赤字。

民国11年(1922年)10月,保晋公司第三任总理崔廷献调任河东道尹,1923年1月,董事会推举董事常旭春代理7月,常旭春出任“保晋公司”总经理,他是这个公司任期最长的总经理,也是最后一任总经理他刚到任时,保晋公司正处在扩展阶段的后期,总的情况还是好的建井工程进展顺利,煤炭销路畅通,经济效益显著常旭春在任期间,擢升从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采矿回国的白象锦为大同分公司经理,在大同进行重大人事改革,精简机构,取消把头,招聘人才,变推荐为考试,从而改善了经营,终于使大同分公司走出了困境这次改革使保晋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所抬头民国13年(1924年)底,公司除将创办以来所有亏损全数补清外,尚有盈余但好景不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使铁路运输经常中断,铁路联运被迫取消,铁路运费重新高昂起来,保晋公司阳泉各矿厂生产的煤炭堆积如山,无法销售同时,暂免了的出口税和井口税又被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常旭春只好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除必須进行的建设工程继续进行外,其余的一律停业民国14年(1925年),正当保晋公司的全部亏损得到弥补、营业有所起色的时候,国内封建军阀挑起的战争,使保晋公司接连遭受沉重打击,从而结束了它短暂的繁荣,出现了呆滞。

四、危机时期,外敌入侵浩劫掠夺(1931~1937)九一八事变后,保晋公司市场日渐缩小,销路接连闭塞,亏损大幅增加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军侵占阳泉,经营30年之久的保晋公司被日军劫夺民国16年(1927年),北伐战争波及北方,铁路运输中断,保晋公司阳泉各矿厂陷于停产状态,矿工失业,职员坐食,亏损剧增为了应付危机,常旭春向山西省银行订立垫款合同,贷款120万元1928年,军事稍为稳定,然而车皮却多被军队频繁调动占用车辆短缺,销路闭塞,捐税繁多,使保晋公司仍无法得到喘息的机会尽管保晋公司进行了苦苦的挣扎,将存煤运至太原、榆次等地销售,但价格低下,得不偿失民国19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保晋公司的营业再次受挫这一阶段,公司的财务又重新出现赤字1931年,中原大战之后,山西钞票票价巨跌,保晋公司到了危急阶段常旭春指示协理白象锦抓住时机,让大同分公司预售煤炭10万余吨,收到现洋30余万元,另借现洋10余万元,才把借贷山西省银行的欠款全部还清,解除了保晋公司经济危困的燃眉之急金融缓和之后,保晋公司又着手安排了一些矿井建设民国21年(1932年),常旭春进一步对矿厂管理实行改革这次改革主要针对公司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习气及把头等问题。

改革的内容是精简机构,撤换不称职矿厂长,在大部分矿厂取消封建把头制等等为了革除弊端,录用高素质的人才,改单纯推荐为考试择优公司规定:“凡有荐职员者,必须用函件通知公司,先行登记;遇有急需人才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