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措施初探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措施初探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内涵、范畴及其节水灌溉 理论体系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分析和与传统方式灌溉进行科学对比, 体现出了节水灌溉的优越性和发展节水灌溉的前瞻性,为了有效推动 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六项“措施〃,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提 高全民节水意识关键词:节水灌溉 理论技术措施1、节水灌溉的内涵及其范畴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 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 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其内涵包括:1)节水灌溉是建立在充分利 用当地天然降水资源和供水条件基础上;2)节水灌溉应最大限度地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节水灌溉追求的不是单位面积的产量最高, 而是综合效益最大;4)节水灌溉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社 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不仅重视当前利益,更重视长远利益,保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 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前提 是要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简单地理解 为节约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 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 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 并采用务种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在整个灌溉过程中, 凡能减少灌溉水损失、提高灌溉水使用效率的措施、技术和方法均属 节水灌溉范畴事实上,从水源引水到形成作物产量的每一环节中, 都存在着节水潜力一般情况下,节水应是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消耗, 但不减少作物正常需水量的标准进行供水灌溉2、 节水灌溉理论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灌溉原理的认识不 断深化水资源的紧缺,给灌溉科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节水灌 溉的根本目标是在有限水量的条件下,能以最小的费用、最大限度的 获得单位水量的灌溉产值(或产量),即力争以最小费用获得最大净 效益节水灌溉理论可以分为两类:节水硬科学和节水软科学节水硬 科学,指从水源引水到田间灌水的全部工程技术装备,如引水纽、输 水和配水系统的防渗渠道和管道,地面灌溉方法和灌水技术、喷灌、 微灌和管灌技术等,灌溉效率测算和水费计量设施,土壤墙情监测、 采集和传感系统,土地平整、农田整治和建设技术等节水软科学, 指土壤-作物-大气的水分关系研究和水管理理论、方法与实施如作 物节水灌溉的理论,有限水量在地区间、作物间及作物生育期内的时、 空最优分配制度,计算机支持管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理论中,节水政 策和灌溉效益、成本研究,水管理质量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灌溉管 理组织改进和提高等。
3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广义的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工程、技术、农业、管 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措施,如各种水源开发利用措施,农业耕作 栽培节水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灌溉措施等,狭义的节水灌溉技术,按其 性质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儿方面3. 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输水是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 用系数一般为0. 4 — 0. 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 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采 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 85,比 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 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① 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 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3. 2管道输水技术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 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 管及金属管等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比,具有输水迅速、节水、省 地、增产等优点,其效益为: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 95;节电 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
例如:有些井灌区用低压塑 料软管输水配水进行灌溉,俗称“小白龙”灌溉,可使水的利用率达 93%-97%,单井灌溉面积扩大近一倍,可比土渠道灌溉节电4.3%3.3喷灌、微灌技术喷灌适宜于各种旱田作物,不要求地面平整,可用于地形复杂、 土壤透水性大等进行地面灌溉有困难的地方,喷灌要求有一定的机械 设备和动力,投资较大,技术也较复杂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 30%-50%o微灌属于局部湿润灌溉,即只湿润作物附近的一部分面积 它比喷灌更省水3. 4节水型地面灌溉地面灌溉,如沟灌、畦灌至今仍是广泛使用的灌水方法传统的 地面灌溉定额大、渗漏多,比其它方法费水但是改造后,可节省很 多水量例如:平整土地,长畦改短畦,大畦改小畦及利用地膜输水 (即膜上灌)等,均有显著的节水效果3.5水稻控制灌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薄、浅、湿、晒” 的控制灌溉,既节约用水,乂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改变了以往水稻大 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它不需增加工程投资,只要按照节水灌溉制 度灌水即可薄、浅、湿、晒”(薄水插秧、浅水育秧、分蕖前期 湿润、分桑后期晒田)、“旱育稀植”(旱育旱栽,稀植,适当补水) 等技术均属这一范畴,一般每亩可节水100立方米,增产稻谷25公 斤。
3. 6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 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 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 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墙作用在 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 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 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4、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4. 1科学论证,制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科学论证水土资源条件,优先利用 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制定出详实地节水发展规划4. 2加大资金,拓宽投入渠道抓住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方向倾 斜的何利时机,以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为平台,建立以国家 投入为主体的高效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同时,开辟各种资金渠道,实 行节水灌溉投入的多元化4.3强化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建立和强化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调动灌区、农民和其它方 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4.4完善服务,保障农民利益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统领,组建以村为单位的用水户协会、以 县为单位的抗旱服务队,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完善节水 灌溉技术服务网络,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4.5鼓励经营,推进节水步伐鼓励适度的集约化土地经营模式,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步伐 一方面是通过政府和企业推动土地大户承包,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 提下,通过租赁方式,形成单一经营主体的集约化土地经营方式;另 一方面是在保持现有土地分散经营方式不变的条件下,调整种植结构, 统一种植模式,通过配置统一的输配水灌溉系统,采用集中和分散相 结合的喷灌、微灌和低压灌溉等终端灌溉方式,实现施肥和灌水服务 的统一,加快推进节水步伐4.6舆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加大力度宣传节水灌溉,以节水灌溉典型示范工程为引导,向周 边启到辐射作用,营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舆论氛围,从而提高全民 的节水意识参考文献[1] 王爱国.关于发展节水灌溉的方向与对策思考中国水利, 2011, (6)o[2] 王文元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2007o作者简介:1、李洪军1974年04月出生工作单位:依兰县水 务局 现职称:工程师2、史文斌1976年11月出生 工作单位:依 兰县水务局现职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