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52—1956年英国对埃及政策及实践姓名:尚旭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史指导教师:赵克仁20100328III 摘 要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视埃及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埃及实施强硬的殖民主义政策二战后,随着国力日渐衰落,以及埃及人民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英国不断寻求调整埃及政策,以适应形势特别是在 1952 年埃及发生“七· 二三”革命之后,直到1956 年 10 月苏伊士战争前,短短 4 年多的时间里,英国的埃及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调整本文便以这几次重大调整为主线,通过对英国埃及政策的研究,解读推动英国外交活动的背后动因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追述了英国的埃及政策笔者简述了从二战到埃及“七· 二三”革命前这段时期内,英国历届政府对埃政策的演变,及影响两国关系重大事件 第二部分论述了 1952 年埃及“七· 二三”革命后,英国对埃及采取暧昧政策的原因和过程1954 年英埃运河协定的签署,是战后英埃两国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也是英国对埃政策的分水岭之一该部分详细论述了英国埃及政策的调整原因,分析了英国新政策的出台过程及影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对英国对埃及的新政策——“软控制”政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总结了英国“软控制”失败的原因。
英国的“软控制”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屡遭尴尬,最后以失败告终,这直接导致了苏伊士危机的爆发 第四部分论述了苏伊士危机时,英国根据内外形势采取的双轨政策通过对英国双轨政策的分析,揭示了英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利益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冷战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动力包括两点:一是维护其传统利益,二是维护其冷战利益以上两种利益的的交织在一起,是决定英国政策走向的主要因素 关键字: 英国 埃及 外交政策 IVAbstract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Egypt was treat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at Britain. Great Britain was holding a hard-line policy toward Egypt. After WWII, while British influence certainly faded, and growing sense of anti-British feeling in Egypt, Britain had sought to adjust the Egyptian policy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world after the war. Especially from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July 23, 1952) to the Suez War (October, 1956), during these 4 years, the British Egyptian policy had been undergone several major adjustments. The author treats those adjustments as the main line of this stud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ritish Egyptian policy, to analyze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British diplomacy.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of this study. In the Chapter one, the author recalls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gyptian policies. The author narrates the evolution of Britain successive governments’ Egypt policies and big issues what influenced Anglo-Egyptian relation, in the period from WWII to revolution of July 23. In Chapter two,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the progress of British ambiguous policy toward Egypt, after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of July 23, 1952. Suez base agreement, which had signed in 1954, was treated as a watershed of which Anglo-Egyptian post-war relation, and British Egyptian policy.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adjustment of the British Egyptian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policy. The Chapter three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oft Control’ which is the new British Egyptian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failed reasons of British ‘Soft Control’ policy. In diplomatic practice, the ‘Soft Control’ had been repeatedly embarrassed and finally ended in failure, the growing breach between Britain and Egypt directly led to the Suez Crisis. The Chapter four in the Suez Crisis, based the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Britain drew up the two-track polic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wo-track policy, the author reveals the British core Middle East interests. So to sum up, in the early Cold War, the British foreign policy was driven by two things: First,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ritain; and second,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Britain in Cold War. These interwoven interests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British V policy’s direction. Key word: Great Britain, Egypt, foreign policy I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 《1952-1956 年英国对埃及政策及实践》 ,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殖民时期, 英国视埃及为重要组成部分, 对埃及实施强硬的殖民主义政策 二战后,随着国力日渐衰落以及埃及人民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 英国也一直在寻求调整埃及政策,以适应形势特别是在 1952 年埃及发生“七·二三”革命之后,直到 1956年 10 月苏伊士战争前,短短 4 年多的时间里,英国的埃及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调整。
因此研究这一时期英国埃及政策的演变,有其重大的学科价值和理论意义 首先,研究英国这一时期的埃及政策,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冷战初期,英国的国家利益20 世纪 50 年代初,英国中东政策的重点是:首先防止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渗透,维持西方在中东国家中的影响力;其次就是维护英国乃至全西欧的石油安全,这当中就包括保证石油补给线的畅通埃及则是这两个政策重点的关键一环,首先作为一个独立性较强的中东大国,埃及对苏联的态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英国在防范苏联战略上的成败;其次坐落在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 对英国乃至西欧的战略物资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埃及对英国的重要性,在 1952 年埃及革命后更是有增无减英国在埃及为保全以上两个重点的努力却均以失败告终英国为防范苏联而加入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反而将埃及推向了苏联在苏联的支持下,埃及在政治上具备了向英国示威的基础,这一示威的结果就是苏伊士危机的爆发 其次,研究英国这一时期的埃及政策,可以更好地理解苏伊士战争爆发的背景苏伊士危机对于主要当事国英国来说,是一场突发性的外交与内政、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危机,特别对于英国的外交来说,这更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教训,对英国外交政策留下的很少,但却难以磨灭”1。
英国在这场危机当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伊士战争之前,英国制定的外交政策对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而这一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英国对埃及的外交政策上因为危机的爆发,必然同两个主要当事国英国和埃及之间外交关系的持续恶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英国对埃及敌视政策的最终确立, 还直接导致了 1956 年 10 月底英国伙同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的入侵,即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所以对苏伊士战争前英国对埃及政策演变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这一时期英国对埃及政策得到较为深入、细致地认识,而且对于苏伊士危机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1 Marc Houben, Intern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 : The Approach of European States, London : Routledge, 2005, pp.136-137. 2 研究此时期英国对埃政策,不仅为解析苏伊士战争的背景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通过对英国决策过程的研究,还有助于把握西方国家在冷战初期对外政策的成因苏伊士运河战争也被称作第二次中东战争,更好地研究这段历史,对于阿以长久以来冲突的解决亦不无帮助。
在全球局势不甚稳定的今天,英国在危机前后处理对埃及政策的不当之处,还可以给各国政府在如何解决和处理国际纠纷、维护地区以及全球稳定以借鉴 文献方面,国内学界对于英国对埃及外交政策演变的关注并不是很多,研究成果较少专著方面,陈乐民在《战后英国外交史》2中,利用一章的篇幅,简要介绍了英国与埃及在苏伊士危机前后的外交关系的变化,但没有对英国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成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