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膝关节损伤课件_3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4MB
约38页
文档ID:55804233
膝关节损伤课件_3_第1页
1/38

七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一)概述 膝关节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 胫侧副韧带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之间,有深浅两层纤维,浅层坚韧,深层与关节囊融合,部分并与内侧半月板相连 腓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远端呈腱性结构,与股二头肌腱会合成联合肌腱结构,一起附着于腓骨小头上 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拉紧,无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膝关节屈曲时,韧带逐渐松弛,膝关节的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亦增加二)损伤的机制 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膝外翻暴力所致 );膝关节外侧直接遭受外力打击致小腿外展位 韧带损伤的程度,依外力的轻重而定如遭受外力较轻,仅发生韧带的部分纤维断裂;若受外力较重,可发生韧带的完全断裂,和半月板或十字韧带的合并伤 三)症状与体征 1 膝内侧疼痛:部分断裂时,走路疼痛,尚能完成日常活动;损伤严重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疼痛剧烈,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患肢不能负重而丧失功能 2 肿胀、皮下淤血 3 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阳性 4 韧带完全断裂:膝内侧关节间隙增大,关节面分离,出现小腿异常外展活动。

四)诊断 1 膝部外伤史 2 局部症状和体征 3 常规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片)以排除骨折五)治疗: 1 现场治疗:局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 部分断裂:将膝置于150~160°屈曲位,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后可带石膏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3 完全断裂:应急症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 4 理疗,按摩(轻度损伤)六) 预防 1 准备活动 2 避免疲劳状态下训练 3 加强下肢力量及柔韧性训练 4 防止粗野动作八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一) 概述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半月形软骨板边缘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部薄,呈游离状态 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作用 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血运极差,绝大部份为无血管区,只有外侧即靠近关节囊侧的25%~30%有血液供应 ) 损伤多发生于足球、篮球、体操和田径等项目二 )损伤机制:撕裂性外力和研磨性外力 研磨性外力: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并作内、外翻或向内、外旋扭运动时,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形成扭转碾挫力,若动作突然,扭转碾挫力超过半月板的承受能力,即可发生半月板撕裂损伤。

如足球运动员急速奔跑时突然转身,篮球运动员转身跳跃,铁饼运动员的旋转投掷等 撕裂性外力:长期蹲、跪工作,由于积累性挤压损伤,加速半月板的退行性变,容易发生外侧半月板慢性撕裂性损伤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 1 受伤史:多数患者都有较确切的外伤史 2 疼痛:半月板受伤时合并有滑膜伤因而疼痛较重,特别是伤侧 3 关节肿胀:由积血积液而造成 4 响声:关节活动时伤侧可有清脆的响声 5 关节绞锁:关节在活动时突然被卡住,这是由于破碎的半月板移位卡在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间而造成 6 股四头肌萎缩:一般出现在慢性病历中四 )治疗 1 急性期治疗 主要治疗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以制动、消肿、止痛为主 关节有明显积液/积血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 夹板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伸直位,经4~6周后可愈合,仅适用于半月板外1/3区域或半月板与关节囊交界部位有不超过1cm长的新鲜撕裂的病人 2 慢性期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九 髌骨劳损,一 )概述 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面上缘宽大叫髌底,下缘尖锐叫髌尖整个形态就像一颗不规则的圆球,包在股四头肌健里,镶嵌在股骨与胫骨接头处 功能是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有助于伸直膝关节由于髌骨前面的软组织非常少,位置表浅,所以当膝关节局部负担量过重时,很容易受到损伤日积月累,便会形成髌骨劳损外力直接撞击髌骨后没有及时的治疗,也可发展为髌骨劳损 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的慢性损伤的统称篮球、排球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二)损伤机制 多由跑跳过多,膝关节长期负担过度或反复微细损伤的积累而成,也可由局部遭受一次撞击和牵扯所致 膝关节处于半蹲位置时,韧带松弛,膑骨周围腱止装置和髌韧带所受的牵拉张力及髌骨、股骨相应关节面间所承受的挤压力都较大若半蹲位时起跳“发力”或屈伸扭转,作用力超过了组织的生理负荷,就影响局部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从而引起腱纤维出血、变性、增生、钙化和软骨细胞肿胀、纤维变、龟裂、剥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三)症状与体征 1 膝痛和膝软:早期或轻者大运动量训练后感到膝痛和膝软,休息后症状缓解随着病变的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准备活动后症状减轻,训练结束后又加重。

重者走路和静坐时也痛 2 半蹲痛与上下楼梯痛:该病的重要症状,大部分人全蹲或完全将膝伸直时不痛 3 髌骨尖、髌骨周缘有压迫痛 4 单足半蹲试验阳性,抗阻伸膝试验在伸膝110-150度之间疼痛明显 5 关节面摩擦音四)治疗 1 轻者可正规训练,但改变训练方法重者停止训练,接受治疗 2 体疗:高位静力半蹲练习(站桩 ) 3 理疗、针灸、按摩、中药外敷 4 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的髌骨软骨患病者,应手术治疗五)预防 1 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局部负荷过大,严禁“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 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3 每次训练后,做单足半蹲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4 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5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负 沙 带 伸 小 腿,发展膝关节伸肌群:股四 头肌的力量以近固定收缩为主,十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一) 概述 此病是一种应力性损伤,多发生于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或因跑、跳练习过多 多发生与田径、篮球等项目 小腿屈肌群不断收缩而过度牵扯其在胫腓骨的附着部分,致使骨膜松弛,骨膜下出血,产生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二)损伤原因 1、长时间较硬的场地上运动,地面弹性差而造成的。

2、运动中落地缓冲技术掌握不好,或使屈肌群过度疲劳所致 3、运动量猛增,跑跳练习过于集中,运动时间过长,使小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三) 症状与体征1 小腿胫腓骨疼痛,大运动量后疼痛加剧,手触、走路支撑时均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夜间痛,多为隐痛、牵扯痛,严重的有刺痛和烧灼痛 2 压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压痛点,有的较局限,有的较分散 3 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4 后蹬痛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即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疼痛四) 治疗 早期症状较轻者:无需特殊治疗,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调整训练计划,减少下肢运动量或少做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休息时抬高患肢,多可痊愈 经常性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者:停训休息,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可配合中药熏洗或外敷、理疗及按摩五)预防 1 训练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易损伤的小腿胫腓骨进行重点搓揉活动 2 掌握好各种运动姿势 3 减少在弹性差、较硬地面上活动 4 加强在缓冲动作上的自我保护和做好课后的放松活动,增加运动后的营养 5 要穿着弹性较好的鞋子,以减少因身体重力落下而造成的震动 6 炎症早期要调整运动量,减小局部负荷运动时间,减小运动强度,防止突然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跳、后蹬、支撑练习。

十一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距小腿关节):关节囊前后壁松施,两侧有韧带加强(内侧为三角韧带,外侧薄弱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组成),可作背屈(伸)、跖屈(屈)一)损伤机制 踝关节过度内翻,引起外侧韧带过度牵拉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 跑、跳运动中,运动员处于腾空状态时,自然有绷脚尖、足内翻的倾向如果落地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脚上或踩球,陷入坑内等情况下,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内翻,而导致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球类、田径、 体操、滑雪均可发生,二)症状与体征 1明显受伤史 2疼痛:损伤后踝关节外侧痛,走路及活动时更明显 3肿胀:若没及时压迫,可迅速出现肿胀,并渐波及踝前部 4皮下淤斑 5跛行:出血积聚在关节间隙,或断裂韧带嵌入关节内,走路时痛,足不感着地,勉强用足外侧着地 6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时阳性如伤处剧痛,同时有踝关节不稳和异常活动表示完全断裂 7踝关节外侧压痛三) 治疗 (1)现场急救:伤后立即冷敷,然后绷带加压包扎,踝关节制动,抬高患肢运送医院 (2)轻度扭伤:用绷带将踝关节包扎于轻度外翻背屈位,制动4~7天,可同时配合外敷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中药一旦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要积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及屈伸活动。

一般4天以后可保持原固定下地走路,并配合按摩、理疗和踝背伸抬腿练习3)较重扭伤(韧带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压迫包扎止血,并用托板将足固定于轻度外翻背屈位,抬高患肢休息,可配合活血止痛中药内服治疗3天以后,去除加压包扎材料,继续托板固定约3周,并配合按摩、外敷与内服舒筋活络中药、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解除固定以后,可继续治疗,在弹力绷带的保护下,逐渐参加一般锻炼要积极从事功能锻炼,如走路、踝关节屈伸运动等,直至完全愈合为止重压患处无疼痛,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亦无疼痛时,可完全去除支持带恢复正常运动四)预防 1平时重视踝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负重提踵,跳绳,足尖走路等练习 2选择平坦的运动场地运动 3准备活动要充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