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四大部分)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57.70KB
约26页
文档ID:47164942
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四大部分)_第1页
1/26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一文体常识类别文体解说示例古代散文常 识传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 裁《屈原列传》赋用以铺陈事物的一种散文体裁《阿房宫赋》 序用以叙述说明,用于书、文首或文尾的一种文体《滕王阁序》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文体《论积贮疏》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王的奏章或信 文《陈情表》铭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用以譬诫 自己,记述事实,称述功德的文 字《陋室铭》说用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情以期说 明一个道理的一种文体《师说》记记载,描述事物的一种文体《游褒禅山记》语记录或摘录某人言论的一种文体《论语》 论分析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六国论》书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与朱元思书》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 文体《项脊轩志》原古代推究本原的一种议论文体《原毁》策古代臣子向君王陈述政见、进献 事略的一种文体《教战守策》辨批驳错误的议论文体《桐叶封弟辨》 祭文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灵时所诵读的文章《祭妹文》古代小说常 识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上古形成《女蜗补天》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采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 作品,上古形成《塞翁失马》笔记小说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合称,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搜神记》、 《博物志》 传奇短篇小说,兴起于唐代《莺莺传》 话本古白话小说,出现于宋代《清平山堂话本》拟话本模拟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 的小说,出现于明代《今古奇观》章回小说长篇小说,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故事内容, 出现于明清时期。

《红楼梦》二文学常识表一文学发展脉络时间文学发展作品示例上古神话、寓言《羿射九日》、《愚公移山》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 秦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小说散文《搜神记》、 《世说新语》、 《三国志》、 《后 汉书》、《文心雕龙》、《水经注》唐代散文和传奇《师说》、《捕蛇者说》、《李娃传》、《会 真记》宋代散文《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元代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 明清小说和戏曲《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 《牡丹亭》 、 《镜花缘》 、 《长生殿》 、 《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近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 、 《孽 海花》、《老残游记》表二作家作品分类名称解说文人合称(不包括诗家)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 两司马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历史散文家司马迁班马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班张东汉班固、张衡(分别有《两都赋》、《二京赋》) 韩柳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韩孟中唐文学家韩愈、孟郊 苏黄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三曹汉魏文学家曹操、曹丕、曹植三班汉代班彪(父)、班固(兄)、班昭(妹)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父),苏轼(兄)、苏辙(弟)乾隆诗文三 大家赵翼、蒋士铨、袁枚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刘基、宋濂三袁明初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 相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 伦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 伟、夏侯审、李端清阳湖派恽敬、张惠言清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吴沃尧、李宝嘉、刘鹗、曾朴明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竹林七贤魏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名著合称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元明四大传 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六部古典名 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民间四大传 奇《牛郎织女》、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 蛇传》表三名著简介名著时代作者解说《论语》春秋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20 篇, 每篇又包括若干章,属于语录体 《孟子》战国孟子及其门人对话语录集,主要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共7篇. 261 章 《庄子》先秦庄子学派著作的汇编全书共33 篇,包括内篇7 篇, 外篇 15 篇,杂篇11 篇《国语》先秦传为左丘 明著分国记事的史书包括《周语》 、 《鲁语》 、《齐语》 、 《晋语》、 《郑语》、 《楚语》、《吴语》、《越语》 等共 21 卷,书中史实约始于公元前967 年,止于公 元前 453 年《吕氏春秋》战国末 期吕不韦也称《吕览》,分12 纪、8 览、6 论内容无所不包, 以儒、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之言,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左传》春秋末 期左丘明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体系 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叙史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 722 年》 , 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年》,按时间顺序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 的情况 《史记》西汉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达 3000 年左右,共130 篇,内分本纪12 篇、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

《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2 本纪、 8 表、10 志、 70 列传,共100 篇,叙史起于公元前206 年,止 于公元 23 年 《战国策》西汉刘向战国时的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分东 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十二国策,共33 篇,上接春秋,下至秦,反映 了 245 年的史事《水经注》南北朝北魏郦道 元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共40 卷,叙述了 1252 条大小水道的源流,以及沿岸的山川古迹、地理 沿革、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引书437种,篇幅比原书增加了20 倍《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笔记小说集,全书分德行、言论、政事、文学、雅量、 识鉴、品藻等36 门,记载了西汉初至东晋的士大夫的言谈和轶事 《文心雕龙》南朝齐 梁间刘勰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成于齐末,分上、下两编,各25 篇《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前半部为《南山经》、《西山经》 共 5 篇,简称《山经》 ;后半部为 《海外》 、《海内》 、 《大荒》等13 篇,简称《海经》,共18 卷内容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分内外乐律、 象数、人事、官政、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药仪等17 个门类,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音乐、 美术等许多方面,共26 卷。

《唐语林》宋代王谠一部记载唐代遗闻轶事的书,按故事类别分为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嗜好、俚俗等52 门,全书共8 卷,引据他书50 种 《容斋随笔》宋代洪迈笔记体散文集,记录作者见闻及读书所得等内容,包括“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 笔”《苕溪渔隐 丛话》南宋胡仔从许多典籍中辑录的一部谈论诗文的笔记,以时间先 后及作家为纲,书分前后两集,前集60 卷,后集40 卷 《太平广记》北宋李防、徐铉、汤悦 等人古代小说总集,全书500 卷,按题材性质分为92 类,150 余细目,采录自汉至宋初的小说、稗史、笔记等 400 种 《太平御览》宋李防等人一部类书分《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经、史、子、集共1690 余种, 1000 卷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 编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上及公元前403 年,下 迄公元 959 年,达 1362 年,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共294 卷 《今古奇观》明代拟话本选集,共40 篇,其中 29 篇选自“三言”,11篇选自“二拍”,专选明人作品 《古文观止》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合 编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选文222 篇,分为 12 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

《阅微草堂 笔记》清代纪昀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包括《滦阳消夏录》、 《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 阳续录》 5 种,共 24 卷 《清稗类钞》清代徐珂一部见闻录分时令、地理、外交、战争、文学等92类, 300 多万字,反映了从顺治到宣统268 年间的社 会情况三文化常识类别名称解说古代数量词咫八寸 仞八尺或七尺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寻八尺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常两寻,十六尺 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乘一百辆 跬半步,跨出一脚户一家步跨两脚 一乡十亭钟六斛四斗 一亭十里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 乘四匹马驾一辆兵车一口一人 一斛十斗,后为五斗一秤十斤 廛一亩半地,一户房屋一匹四丈—社五十户蓰五倍 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 古时少数民 族特称夷东方少数民族戎西方少数民族 蛮南方少数民族狄、胡北方少数民族兄弟排行称 谓兄、伯、孟老大,如刘伯温、曹孟德 仲,老二,如孔仲尼、范仲淹 叔老三,如孙叔敖、蹇叔季老小,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 古代年龄特 称晬周岁垂髫、髫龄、髫年幼年 志学、 少年、 少童、 总角、 总发、及笄(女)10—15 岁结发,束发女 15 岁,男 20 岁 破瓜女子 16 岁加冠、弱冠男子 20 岁而立、壮30 岁不惑、强40 岁 知命、艾、半百50 岁花甲、下寿、耳顺、耆60 岁 古稀、中寿70 岁上寿、耋80 岁 耄、胡耇90 岁期颐100 岁古代官场专放本义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用词语拜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除授予官职 迁升调、调动徙平职调动复恢复旧职出调出京城做地方官 铨选拔官吏下车上任 左迁贬官、降职擢由选拔而提升黜罢免革除官职 选量才授官举被举荐、推荐 罢免职外放辟招聘授官 召聘任古代礼仪斋戒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 以示诚心致敬。

设九宾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拜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再拜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 先引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虚左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兄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 一少牢用羊、猪各一头祭祀先人 不言老古礼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布让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请安清代一种问安礼节打千清代男子用的一种请安礼节,左膝前屈,右腿后 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 顶礼佛家最敬之礼,即跪拜接风设宴接待远方的客人 伏惟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朝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聘天子派卿大夫慰问诸侯的一种礼节修敬修饰礼仪以示敬意誓诸侯之间用言语表示不违约的一种仪式 盟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 庙见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封禅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稽首最隆重的一种拜礼 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 揖古人的一种拱手之礼尚右古人以右为上,表示尊敬的一种礼节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 拜将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 负荆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节侍立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辞谢婉言道歉东向坐室内最尊的上位 祖临行祭路神拱两手合抱施礼古代科举童试(院试)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 府、学政, 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 史、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

乡试(秋闱)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 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 中者为举人,又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春闱)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 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考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