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本章学习内容本章学习内容n一、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n二、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n三、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n四、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n n 一、质的研究中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特点 ㈠整理和分析同步进行 在概念上,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这两个活动似乎可以分开进行,但在实际操作时,二者是同步进行的,整理必须也必然建立在一定分析的基础上,任何整理行为都受制于一定的分析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㈡整理和分析要求及时 在质的研究中,不仅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能作为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区别对待,而且,整理和分析资料作为一个整体与收集资料之间也不能作为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区别对待,这两者之间也是一个相互交叉、重叠发生、同步进行的过程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已收集到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资料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把握,而且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因此,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时机应该越早越好,不应拖到堆积如山后才进行。
㈢分析前的初步整理 虽然我们说资料的整理和资料分析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过程,但是,有一些比较具体可见的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分析之前完成,如检查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对多种资料来源进行相关检验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n n 二、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 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线性的、自下而上对资料进行抽象的模式,另一种是循环往返的、分析部分相互互动的模式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㈠线性模式 该模式认为,资料分析可以被看成一个阶梯,自下而上不断地对资料进行抽象它包括如下三个主要的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包装具体有两个步骤:(1)整理原始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文本; (2)对文本进行登录(coding),寻找登录类属(category),建立合适的类属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第二层次:主要任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重新汇集和包装。
具体做法是寻找资料中存在的各种意义关系,发现资料内容中的重点和空白点,确认资料内容的主题和基本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第三层次:主要工作是对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关命题进行进一步扩展或检验,以便建构一个用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具体有两个步骤:(1)对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相关检验,对主要命题进行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同时进一步浓缩资料,分析资料中呈现的基本趋势;(2)将资料整合为一个解释框架,描绘出资料的深层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㈡互动模式 质的研究中的资料分析更像是一个圆圈,圈中各部分相互关联,循环往返资料的浓缩与资料的收集、展示、建立结论和检验结论等其他的部分相互结合、相互照应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n n 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步骤 主要有如下步骤:(1)阅读原始资料;(2)登录;(3)寻找“本土概念”;(4)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一)阅读原始资料 1.“投降”的态度 既包括对资料本身投降,也包括对自己在与资料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和体悟投降。
2.寻找意义 阅读资料的过程就是寻找意义的过程,可以从很多不同层面进行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二)登录 寻找意义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登录来完成的登录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1.思考单位 2.设码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三)寻找“本土概念” 1.什么是“本土概念” 2.如何寻找“本土概念”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四)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 1.登录完成后,应将所有的码号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编码系统--编码本,它反映了资料浓缩后的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是研究者目前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 2.研究者分析资料时首次建立的编码系统通常是一个初步尝试,不必是一个惟一的、“正确的”,甚至不必是“最好的”选择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3.在建立编码系统时,不仅要考虑该系统是否反映了原始资料的“真实”面貌,而且还要考虑这个系统是否能够在今后撰写研究报告时有效地为自己服务。
第一节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4.对原始资料进行登录后,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随时可以储存和调出的系统,包括一个简明的检索系统和一个分类的档案系统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n n 一、资料的归类 ㈠资料归类的内涵 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在一起,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找到资料的联系 1.在质的研究中,归类标准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究者本人所持的理论假设的影响,其本身就是对研究现象的一种归类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2.对资料进行归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灵活的方式,但必须遵守一个重要原则,即必须结合研究目的的需要和资料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归类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㈡资料归类的方式 1.类属分析 (1)类属分析的定义 是指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过程 (2) 类属分析的根据 是一种“差异理论”,认为现实是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现象组成的,因此,对社会现实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的认识必须通过并列比较的方法。
(3)类属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设定类属的标准 设定类属应该有一定标准,这一标准就是当事人自己对事物的分类方式,我们必须按照当事人自己对事物的分类方式设定类属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②根据设定类属的标准,通过比较设定了有关类属; ③对类属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识别; ④将类属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起来后,我们还可以发展出一个或数个“核心类属”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4)类属分析的利弊 ①类属分析的长处 ②类属分析的短处 (5)类属分析的举例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2.情境分析 (1)情境分析的定义 是指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 ①情境分析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成方式,如前因后果排列、时间流动序列、圆周反复等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②情境分析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可以是研究现象中的主题、事件、人物、社会机构、时间、地点、状态、变化等。
③情境分析的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观察事件、故事等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2)情境分析的根据 是一种“过程理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具体的事件和过程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因此,资料必须复原到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寻找处于特定情境中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各因素的共时联系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3)情境分析的思路与步骤 ①情境分析的思路 把握资料中有关重要信息,找到可以反映资料内容的故事线,发展出故事的有关情节,对故事进行详细的描述 ②情境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系统认真地通读资料,发现资料中的核心叙事、故事的发展线索以及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按照已设立的编码系统为资料设码 第三步:设码完成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对资料进行归类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4)情境分析的利弊 ①情境分析的长处 ②情境分析的短处 (5)情境分析的举例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n n 一、资料的深入分析 ㈠资料深入分析的内涵 指的是将资料进一步浓缩,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题和/或故事线,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为研究结果作出初步的结论。
第二节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㈡资料深入分析的思维方式 1.因果分析 2.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阐释循环 3.回溯觉察之重组 4.直觉与想象 第三节第三节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构 n n 一、什么是理论 ㈠质的研究对“理论”的定义 ㈡质的研究对“理论”的态度 第三节第三节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构 n n 二、建构理论的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建构走的是自上而下的路线,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 第三节第三节 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质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构 n n 三、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 ㈠从资料中产生理论的思想 ㈡理论的敏感性 ㈢不断比较的方法 ㈣文献运用的方法和准则 ㈤检核和评价 四、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四、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理论建立理论建立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Ø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悬置”个人个人的的“偏见偏见”和研究界的和研究界的 “定见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Ø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 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Ø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Ø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这些联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关系、情境关系、相似关系、差异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系、类型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等策略关系等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Ø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个选择一个“核心类属核心类属”,,在核心类属与其他类在核心类属与其他类 属属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Ø核心类属应该具有如下特征:核心类属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 )核心类属必须)核心类属必须在所有类属中占据中心位置在所有类属中占据中心位置;;2 )核心类属必须)核心类属必须频繁地出现在资料中频繁地出现在资料中;;3 ))核心类属应该很容易核心类属应该很容易地与其他类属发生关联地与其他类属发生关联;; 4)) 核心类属很容易发核心类属很容易发展成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理论展成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理论;等。
等 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一)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一)广州某中学新旧教师组成广州某中学新旧教师组成“师徒制师徒制”成功经验的扎根理论分析模型成功经验的扎根理论分析模型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三级编码四级编码课时较少备课组相同办公室相同老教师有责任心老教师不怕自以为是新教师谦虚新教师不怕曝露缺点教学制度集体主义能力等级教学制度中国文化中国师徒制的成功,其表层原因在于中国的教学制度,深层原因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 在我对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际交往活动及其意义解释进行研究时(1998),我对资料进行了逐级的登录首先,在开放式登录中,我找到了很多受访者使用的“本土概念”,如“兴趣、愿望、有来有往、有准备、经常、深入、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管、留面子 、丢面子、含蓄、体谅、容忍、公事公办、情感交流、热情、温暖、铁哥们、亲密、回报、游离 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 在外、圈子、 不安定、不安全、不知所措、大孩子、低人一等、民族自尊、不舒服”等。
然后,在关联式登录中,我在上述 概念之间找到了一些联系,在七个主要类属下面将这些概念连接起来:“交往、人情、情感交流、交友、局外人、自尊、变化”在每一个主要类属下面又分别有相关的分类属,比如在“人情”下面有“关心和照顾别人 、 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 体谅和容忍、留面子和含蓄”等;在“局外人”下面有“游离在外、圈子、不知所措、不安定、不安全、孤 独、想家、自由和自在”等最后,在所有的类属和类属关系都建立起来以后,我在核心式登录的过程中将核心类属定为“文化对自我和人我关系的建构” 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举例(二)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对原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后,我建立了两个扎根理论(1)文化对个体的自我和人我概念以及人际交往行为具有定向作用;(2)跨文化人际交往对 个体的自我文化身份具有重新建构的功能 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式 n n 一、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㈠六个组成部分 ㈡与量的研究报告的比较 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式 n n 二、写作研究报告时处理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 ㈠类属型 ㈡情境型 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式 n n 三、写作的基本原则 ㈠“深描” ㈡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 ㈢考虑写作的对象—读者 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第四节质的研究成果的成文方式式 n n 四、撰写研究报告的具体步骤 ㈠进入状态 ㈡开始写作 ㈢继续写作 ㈣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