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略论《集结号》的电影叙事表现手法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03KB
约8页
文档ID:313024839
略论《集结号》的电影叙事表现手法_第1页
1/8

    略论《集结号》的电影叙事表现手法    郭芮彤(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Reference] “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主题在《集结号》中有两个意义层面:九连46个战士舍去生命换取“义”成为英雄,惟一幸存的谷子地舍去余生的正常生活,义无反顾地为九连正名,亦是英雄,第一个意义层面的主题主要缝合了“生”与“义”,第二个意义层面的主题缝合了“个人”与“组织”本文从人物的仰拍、俯拍、慢镜头,影像符号的大小和复沓的场景及情节设计三方面,探讨影片如何运用电影叙事手法表现主题,[Keys] 《集结号》;“舍生取义”;英雄主义;电影叙事手法《集结号》表现了一个我们民族崇尚的“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主题,蕴涵了两个意义层面:九连46个战士舍去生命换取“义”而成为英雄,惟一幸存的谷子地舍去余生的正常生活,义无反顾地为九连正名,亦是英雄第一个意义层面缝合了“生”与“义”,第二个意义层面缝合了“个人”与“组织”,“生”与“义” “个人”与“组织”故事发展流线为先对立后统一影片中,“义”出现了三个变奏开战前,“义”是“正义”,体现为组织下达的命令,对于个人来说,这偏重于灌输式的、概念式的意识形态。

九连47个火热的生命为了这个“义”,履行军人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身份使命,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去执行不可能生还的阻击任务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对于朝夕相处、同生共死的战友们,“义”的含义更多融人了“兄弟情谊”的成分当情同手足的战友惨死,军人由为使命而战转向为失去兄弟的刻骨仇恨而战,是人性的“义”比如,姜茂财在日睹形影不离的兄弟吕宽沟的死去后,英勇地抱起炸药包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战后,英烈的牺牲无法被承认,谷子地放弃了凭“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衣锦还乡,娶妻生子、安享终年的生活,怀着深深的内疚走上新的“舍生取义”之路,肩负起为46个兄弟的牺牲“伸冤”的责任,为生命价值找回尊严本文初略探讨影片如何围绕这个主题运用几种电影叙事手法实现理想的表达效果一、人物的仰拍、俯拍、慢镜头影片大量运用对人物的仰拍、俯拍、慢动作镜头,极大增强了对“生”“死”“义”表现的感染力,仰拍饱含着对生命的伟大讴赞的人文情怀,俯拍饱含着对生命的脆弱的悲悯情怀,慢镜头饱含着对战争、“舍生取义”的冷静思考仰拍镜头l:谷子地站在禁闭室(粮仓)中央,从脚部往上的仰拍镜头最具表现力一束光从粮仓顶部射下来,谷子地整个人被笼罩在光束中,宛若上帝之子。

他说道:“头顶上飞枪子,裤档里塞手榴弹,就是神仙也得尿裤子!”怕死求生是人的本性,而英雄的伟大就在于能够为了“义”克服对死的恐惧,视死如归,一个昂然于世的高大英雄形象被醒目地塑造出来仰拍镜头2:吕宽沟为找到一块手表高兴地站起来却立刻被子弹击中的镜头鲜红的血像一朵奇异的花朵从他的胸口忽地绽放出来,一个前一分钟还在憧憬着未来的鲜活生命轰然倒地,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俯拍镜头1:战友用布兜裹着焦大鹏被烧焦的残体回到我方战壕把生命的脆弱及被蹂躏的惨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俯拍镜头2:谷子地和孙桂琴在无名烈士的墓地内一根细细的写有“无名烈士”的简陋木桩就是一条生命,俯拍大全景内,两人穿梭于密密麻麻的木桩之间,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亡者显得如此渺小,生者也显得如此渺小,在宏大的历史叙事面前,个体的“生”与“死”都微不足道慢镜头:以影片最后的闪回中的慢镜头最为典型谷子地在桥上的回望采用意味深长的慢动作,像是期盼,期盼集结号吹响,期盼着回家;义像是告别,向美好的生命告别,向亲人爱人告别,向美好的生活告别,凝聚了“舍生取义”的悲壮美,也引发人沉重思考一、影像符号的大小道具和人物在影片中不仅推动故事发展,也作为一种影像符号有着特定寓意,其大小变化表现价值观取向,表达、升华了主题。

一是通过道具符号影像的大小变化表现出“生”与“义”的孰重孰轻影片序幕从英烈碑上一把号的近景开始,先是号把,再是整个号身,然后镜头慢慢升拉到碑顶上的红五角星,号的影像渐小,直到只剩下巨大的红星,最后镜头摇到汶河南岸大桥的大全景一个升摇镜头所涵盖的影像符号提纲挈领地表现出影片的立意主旨号——被每一个九连战士盼望吹响的集结号,意味着任务的结束、回家,象征着“生”,个人“小历史”能够继续的可能性红星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象征着信仰、正义,社会“大历史”的继续和胜利号表现影像的先大后小,提示着“生”对个体的重要,而在巨大的“义”面前足以被忽略集结号在1948年没有吹响,“生”与“义”形成二元对立的关系,然而,影片并不是要否定牺牲,英烈碑的影像符号把“生”与“义”融合统一起来,体现出影片的人文关怀视角——为了社会“大历史”的前进需要,个体的生命可以牺牲,也不得不牺牲,可以被忽略,也不得不被忽略的时候,无法凯旋延续自己的“小历史”,那么绝对要回归到社会“大历史”中去,至少得被承认、被记[来自Www.lw5u.coM]录,集结号在1956年的吹响正是荣耀回归的仪式二是在谷子地找回身份,为九连正名的历程中,通过人物符号影像的大小表现着“组织”与“个人”的强与弱,展现出被委屈的个人在组织前抗争的艰难,强弱对比越强,也越能展示受委屈者的顽强勇气和执著。

当然,个人与组织的二元对立同样不是影片的价值观要义,二元对立是戏剧冲突的需要,冲突表现得越激烈,“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节越能够加大悲情力度,“个人”最终破涕为笑地回归到“组织”的大怀抱巾,“先悲后喜”的大团圆结局才更能达到正剧理想的审美效果,使观众压抑的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影片中,谷子地是“个人”符号,刘干事、赵二斗、中野师首长是“组织”的象征符号当“组织”和“个人”的人物形象符号同时在镜头里时,要么是后者在构图中所占面积小于前者,要么是后者矮于前者,如:后者低于画面的上框线而前者超出,或是前者对于后者有明显的身高优势,这里对几个情节段落进行分析1.谷子地被误俘进我军医院疗伤,他在血战后第一次遭遇到委屈——“失名”的委屈在与刘干事谈话的那场戏里,刘干事作为“组织”的影像符号被突出,而谷子地作为“个人”而显得渺小和委屈镜头一:谷子地说他不叫“老王”,刘千事质问“那你到底叫什么?”的镜头刘干事的腰部和胳膊作为前景整整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还多,与巾景的谷子地一暗一明形成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镜头二、三:从谷子地背后的过肩镜头刘干事询问谷子地的名字中“子地”是否为“子弟兵”的“子弟”,此时谷子地的影像仅占画面的右下角的一小部分,表现出他的弱势地位。

接下来特写镜头,谷子地暴躁地骂道“你识字识堵了你!”表现个人对委屈的抗争镜头四:谷子地申辩他不是俘虏时,从刘干事身后拍过去的镜头自然光源在谷子地身后,站立的刘干事的腰部成为逆光阴影比镜头l更加沉重,占据画面面积也更大些,压抑感增强,个人的委屈感加重接下来是谷子地向刘干事要求核实身份时的几个正打、反打的过肩镜头,刘干事虽已坐下,位置与谷子地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在刘干事作为前景的镜头里,总占满构图画框的上下线,依然对谷子地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暗示着谷子地无法如愿2.援朝战胜利后,谷子地拜托赵二斗“三件事”讲第一件和第三件事时,影片采用正面二人镜头,两人并坐在长椅上,谷子地着洗得褪色的军服款黄布衫(一个为国家奉献过的、依然有军魂的退伍老兵形象)身着新军装戴有军衔领章的赵二斗作为“组织”的代言人,比谷子地明显高出一截,形象亮丽夺目当谷子地提出要求赵二斗找部队的第二件事时,采用侧面镜头赵二斗劝道“咱们再把自己当回事,顶多是那大河里的一滴水珠吧,谁在乎咱们从哪个泉眼里冒出来的?”镜头聚焦在赵二斗年轻鲜亮的脸上,谷子地被虚化,衬托出个人的“卑微”接下来,镜头反打到谷子地身上,聚焦在谷子地脸上,他说“人家不在乎,咱们自己得在乎!”谷子地脸上伤疤和荫翳的左眼倍添了“个人”执著抗争的悲情形象的感染力。

3.巾野首长在九连英烈碑前授解放奖章个人”终于得到“组织”承认,被接纳表面上这是“个人”奋争的胜利,归根结底仍[来自www.lw5U.coM]是“组织”的胜利在俯拍大全景中,谷子地依然是着旧黄布衫、带着伤残的退伍老兵,前后左右被身着新军服的现役军人包围着;在群体人物的全景中,灰白色的老符紧贴灰白色的英烈碑站着,显得极不起眼,而周围都是与环境色彩对比度极大的着绿色军装的军人两个镜头在色块比重上体现出“组织”对“个人”强烈的挤压感三、复沓的场景、情节设计汶河大桥的全景在影片中共出现五次,像是影片章节的间隔符它是座生死桥,亦象征通往“舍生取义”的道路第一次:序幕中,升摇镜头定格在白雪皑皑的汶河大桥的全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又营造出凄荒悲凉的悲剧气氛第二次:1948年某个寒冷的冬夜里,连长谷子地率领九连46个兄弟,肩挑手扛着从敌人那儿缴来的、从团长那讨来的弹药军需,奔向“一个营顶四个小时都费劲”的战场,踏上惨烈的不归路桥的一头是战士们生机勃勃的生命,另一头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沙场,连接着“生”与“死”“生”与“义”第三次:1955年,谷子地退伍后坐着长途汽车来到魂牵梦绕的曾经的战场,这次全景第一次浮现了春意,没有冰雪覆盖的死景,一边是小溪流水和有人洗衣的活景,另一边是初春冒出新绿的树林。

现实虽是一片“生”的景象,然而在谷子地心中却仍是挥之不去的尸横遍野的战场,影片用一个闪回镜头表现战争给个体带来的心灵创伤,即使在欣欣向荣的和平年代也难以平复第四次:谷子地和孙桂琴坐上汽车找赵二斗帮忙找部队,踏上另一条“舍生取义”的艰辛征程第五次:中野首长为九连英烈树碑授勋,序幕的升摇镜头复现,主题被突出强调大桥,成为谷子地及其战友共47个英雄的“舍生取义”终得承认的永久见证吃”及“家信”的情节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焦大棚手里总爱捧着烙饼嚼;刘团长啃烤红薯;谷子地烤馒头,在关禁闭的粮仓里吃土豆,即使被误俘在我军医院疗伤也胃口很好;赵二斗以大啃烙饼的形象登场,等等,影片中有许多“吃”的情节吃”是维持生命、强壮生命的必须行为,战时的好胃口、大嚼大咽的情节设计完全可以视为人物热爱生命的表现,反映的是个体珍惜自我生命,迫切积极地想活下去的心态家信”情节牵出每个英烈的身后都有一群牵挂与被牵挂的亲人,增加了“生”的重量,加重了“义”的砝码生”是对于个人而言的,“义”是对于组织和他人而言的;“生”之越美、越重,毁之则越悲、越痛一个热爱生命、拥有着爱和憧憬的人“舍生取义”,彰显出的是何等伟大的英雄气概!如何讲故事往往比故事本身更具魅力,《集结号》吸得了高额票房,感动了万千观众,在2009年还捧得金鸡奖,其巨大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一个好的故事,更取决于其在叙事表现上的精心筹谋。

[Reference][1]檀秋文记录整理.冯小刚、郑洞天、王一川、陈墨对话《集结号》[J].当代电影,2008(03).[2][美]詹尼弗·范茵秋.电影化叙事[M].王旭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李保平.《集结号》:个体对历史湮没的突围[N].辽宁日报,2008 - 01 - 09.[作者简介]郭芮彤(1977-),女,云南昆明人,硕士,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