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1. 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 制和X线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 效的整复手法2. 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 生出血性休克,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临时固定或持 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3. 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 活动而进行运动,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 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 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 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对每一 个骨折,都应认真整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解剖学对位若某些骨折不 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 对位所谓功能对位,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 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 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 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亦 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 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4. 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骨折后半 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伤后4〜6 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一般成人伤后7〜10天内可考虑 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5. 选择适当麻醉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 时间不长,骨折又不复杂,可用0.5〜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如果伤 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骨折较为复杂,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上肢采 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腰麻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采用全 身麻醉6. 做好整复前的准备(1)人员准备:确定主治者与助手,并作好分工 参加整复者应对伤员全身情况、受伤机理、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进行 全面的了解与复习,将X线片的显示与病人实体联系起来,仔细分析,确 立整复手法及助手的配合等,做到认识一致,动作协调2)器材准备: 根据骨折的需要,准备好一切所需要的物品,如纸壳、石膏绷带、夹板、 扎带、棉垫、压垫,以及需要的牵引装置等还须根据病情准备好急救用 品,以免在整复过程中发生意外。
7. 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注意手下感觉,观察伤处外形的变化, 注意患者的反应,以判断手法的效果,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8. 切忌使用暴力 拔伸牵引须缓慢用力,恰到好处,勿太过或不及, 不得施用猛力整复时着力部位要准确,用力大小、方向应视病情而定, 不得因整复而增加新的损伤9. 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多次反复地整复,易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 肿胀更加严重,再复位难以成功,而且还有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或关节僵硬 之可能10. 避免X线伤害为减少X线对患者和术者的损害,整复、固定尽量 避免在X线直视下进行,若确实需要,应注意保护,尽可能缩短直视时间 在整复后常规拍摄正侧位X线片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