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信念、坚守与收获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19KB
约7页
文档ID:187090499
信念、坚守与收获_第1页
1/7

信念、坚守与收获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文学和纸质图书出版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自豪和庆贺的大喜事因为,很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让中国文学界最为纠结的一块心病;仿佛得不到诺贝尔奖,中国文学就拿不到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就没有资格与西方文学平起平坐似的莫言获奖,彻底解除了这块心病,在打破这项世界级文学大奖神秘感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原创文学的自信心而对于我们的纸质图书出版来说,莫言获奖不仅带动了文学图书市场的爆炸性销售,也有力推动了包括造纸、印刷、物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文化产业链”,或者说“文化产业族群”的高速运转到目前为止,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卷“莫言作品系列”就已经造货近2亿元码洋,而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唯一一家“独自拥有莫言全部小说作品出版权的体制内出版社”,其社会影响也是水涨船高,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为此,出版社的同仁们无不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喜悦,因为在原创文学上的坚守和追求终于有了标志性的收获的确,因为得到莫言等几位中国实力派作家的支持和厚爱,这几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硕果2011年,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让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界取得了在这一国内最高文学奖项上的零突破。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刚一公布,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系列”一下子就成为图书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作为给莫言编辑出版过10多年书的责任编辑,还特别荣幸地受到瑞典学院的邀请,跟随莫言前往瑞典参加了一系列诺贝尔奖庆典活动,现场见证了中国作家首次走进诺贝尔奖殿堂的历史性情景作为唯一一名受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中国出版人,这种荣誉不仅属于个人,同时也属于上海文艺出版社,属于整个上海出版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本逻辑无孔不入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谈论信念,无疑会让与资本逻辑俱进的人们瞧见堂吉诃德飘忽的影子但是毫无疑问,任何受人尊敬的收获,都离不开对有价值的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家或学者来说,从事文学创作或著书立说的出发点既不是为了赚取高额版税,也不是为了获得某个奖项,而是怀着对人类精神创造的敬重和执著,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成果同样,对于有信念的编辑和出版人来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坚守这样的理念和追求回顾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等众多作家所走过的合作之路,其所秉持和坚守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敬重有益的精神文化,坚守有价值的理想和信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注意到了在文坛上初出茅庐的莫言。

那个时代也是整个社会都充满文学的朝气和热情的时代,每一位有创作潜力的作家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自己的伯乐当时的莫言还没有发表奠定其文坛地位的“红高粱系列”,还在用其本名管谟业1984年,时任《小说界》编辑的郏宗培(后来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怀着发现新作者的热情,向在文坛上尚没有什么名气的莫言约稿,并得到他的一篇短篇小说——《石磨》这篇小说刊登在《小说界》1985年第5期上这可以说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作家莫言合作的序曲和开端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再续前缘、重新开始合作,是在20世纪即将逼近尾声的时候1998年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登门拜访了在北京安家的莫言那时,莫言已经出版了《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酒国》等重要作品,在文坛上已是相当有名气的大作家在那次见面过程中,聊了很多文学方面的问题从他出版数年不被评论家关注的《酒国》谈到塞尔维亚作家帕维奇的作品《哈扎尔辞典》,谈到未来小说开放的文体结构;从乡村的苦难和复杂的现实,谈到日本译者翻译《丰乳肥臀》可能碰到的语言难题;从中国民间的狂化、戏谑、苦中作乐现象和精神,谈到巴赫金关于拉伯雷的研究;等等之后,随着与莫言接触次数的增多和对他的作品的深入了解,笔者感到他旺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放到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中去观照,也是出类拔萃的,堪与君特格拉斯和拉什迪那样的大师相媲比。

他所创造的文学王国是那么丰富,那么无边无际,一个人若想对其做出某种概括,一定会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但是作为一位知名作家,莫言从不把自己摆在高于平民大众的位置上他经常谦逊地说自己是一个农民,虽然他所读过的书不比任何号称读了万卷书的人少,他对文学的见解也不比任何夸夸其谈的理论家逊色他身上这种谦卑的品格,恐怕是与他出生于纯朴的农民家庭,对乡村现实具有丰厚的感性认识有关对他来说,谦卑绝不仅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美德或姿态,它同时也使他获得了一种观察现实和世界的独特方式他把这种谦卑自觉地渗透到了他的所有写作之中;他不需要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而是把写作的根深深扎入肥沃的民间土壤这样的作家,毫无疑问是值得尊敬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更是值得出版人去争取的1998年春天的那次见面,重新开启了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合作的局面最初只是约他为《小说界》杂志撰稿一年之后,又开始酝酿编辑出版他的短篇小说系列作品这套系列作品就是于2000年出版的“莫言精短小说系列”——《老枪宝刀》、《苍蝇门牙》和《初恋神嫖》在这套短篇小说系列的编选思路上,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莫言可谓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当时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主要想法是,无论文学界还是政府或读者,对长篇小说的出版极其重视,但对在创作中要求极高的短篇小说却比较忽视;而我们中国文学在短篇小说方面不仅富有深厚传统,而且有许多短篇小说方面的经典名作,比如明清时期有“三言两拍”,现代文学中很多作家更是以短篇著称,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则更是只有3本短篇小说结集。

至于国外,有很多优秀作家在短篇小说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令人敬服,如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等;而且外国许多重要的文学奖项也经常奖给一个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哪怕那是作家的第一本书而上海文艺出版社当时之所以选择编辑出版莫言的短篇小说,主要也是基于当时对莫言作品的认识和由衷的喜爱因为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如同从肥沃而复杂的中国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朵朵奇葩,那些故事既有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不乏黑色幽默的传奇述说,也有对乡村纯朴人情的感人描摹,更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挖掘在“莫言精短小说系列”出版后,笔者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自办的内部刊物《书海知音》曾写过一篇题为《描写乡村的大师莫言》的文章如果要我选择一位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莫言这不仅仅是因为莫言创作的那些想象奇谲丰富的鸿篇巨制《红高粱家族》、《十三步》、《食草家族》、《丰乳肥臀》,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了那部描写农民苦难的带血的愤怒之书《天堂蒜薹之歌》,更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了唯独他可以、而所有别的中国作家、当然也包括所有外国作家都不可能创作得出来的那部十足完美而又完全开放的、使批评家们瞠目结舌的《酒国》我选择莫言,是因为除了上述长篇杰作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像北方的乡村一样复杂丰富的中短篇小说,同时他又是一位始终保存着一颗谦卑的乡村之子的淳朴心灵的作家,是一位始终把自己作为艺术家的根深深地扎入肥沃而广阔的乡村现实的作家。

今天,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等,早已作为当代汉语文学中的经典被社会所接受;而且这些长篇小说大都已被翻译成多种外国语言,受到外国读者的重视和赞赏,但是莫言创作的近百万字的中短篇小说的价值却不是很多人所了解的,尽管这些中短篇小说与他的长篇巨制比较起来丝毫也不逊色毫不夸张地讲,我们完全可以拿莫言的中短篇小说去与契诃夫、莫泊桑等外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们的作品媲美甚至,对于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莫言的中短篇小说对生活的反映面之广阔、对现实的揭示之深刻、在艺术创新方面之丰富,是莫泊桑、契诃夫们也无法匹比的莫言精短小说系列”3本书的出版,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成规模出版合作的开始2004年,在这套系列印刷两次并售罄后,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联系,建议把他的所有短篇小说,包括他刚出道时的短篇作品,全部汇集起来,以“莫言短篇小说全集”的形式出版,目的是让喜欢他的读者和评论家能够系统地看到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全貌于是,就有了200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短篇小说全集”——《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与这两本短篇小说集同时出版的还有莫言的代表性作品《红高粱家族》和长篇小说《食草家族》。

这四种书组成了上海文艺版社的第一批“莫言作品系列”那时候,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虽然都是他的旧作或短篇小说汇编,但上海文艺出版社始终认为优秀的作品都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值得不断向读者推荐基于对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脉络与动态的了解和认识,在与当代外国优秀作家的作品相比较时,上海文艺出版社从来不觉得中国当代一流作家的作品质量真的逊色相反,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莫言、贾平凹、王安忆、阎连科、余华、格非等几位实力派作家的作品,不仅用真正属于汉语文学的方式,充满力量地写出了历史、现实以及人性中丰沛的荒诞,甚至也以他们非凡的敏感,预言式地写出了比他们的作品晚到的荒诞现实在这些中国作家中,莫言又是最为突出的一位,因为不仅他的作品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也已经牢牢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奠定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上海文艺出版社从和莫言开始合作之时就认为,对一家以打造原创文学出版高地为目标的文艺出版社来说,能够出版莫言等实力派作品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出版社的荣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和对莫言等实力派作家的重视,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和深入经过一段时间酝酿,“莫言获奖长篇小说系列”在2008年正式出炉。

这套书收入了莫言获得过海内外各种重要文学奖项的5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此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批“莫言作品系列”紧随这套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很快又把莫言其他4部未曾获得任何文学奖项的长篇小说汇编在一起,以“莫言长篇小说系列”的形式出版至此,等于把莫言的几乎所有长篇小说旧作争取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当时的想法是,即便上海文艺出版社可能永远无缘出版莫言的长篇新作,但能够把莫言的全部旧作不断出版也是值得去做的工作然而,日久见真情,信念有回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真诚,对优秀文学的信念,对纯文学的坚守,不仅加固了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莫言的友谊,而且赢得了丰厚的收获2009年,莫言把他酝酿10年、笔耕4载的新长篇小说《蛙》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2010年,他又把全部中篇小说作品分3卷交给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在《蛙》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他更是爽快无比地把全部小说作品(16册)的出版权交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发布莫言获奖消息时,提到的莫言5部长篇小说中有3部(《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创作出版的;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他密切合作的时间。

他这10年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檀香刑》在这部作品里,他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大踏步地撤向了中国民间,特别是融入了中国民间说唱艺术的精髓,把小说演变成一部诉诸声音、可以用耳朵阅读的神品妙构这是莫言对近代以来大面积影响中国文学的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写作的有力抵制;虽然在这部十足本土化的小说里不乏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但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民间,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现实第二部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堪称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支撑起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这部小说充分杂糅了民间想象与传统说书的精气,用气势如虹的文笔写出了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残酷与荒诞,再现了农民的苦难和乡村社会的变迁而在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蛙》中,莫言在把人物放在大陆计划生育大历史背景中的同时,更是将笔触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