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再塑语文阅读课堂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40KB
约14页
文档ID:292658833
再塑语文阅读课堂_第1页
1/14

    再塑语文阅读课堂    周红霞语文教师能从學生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并为此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用以检测和调整课堂教学,使课堂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是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是我此次执教《再塑生命的人》后,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课教学核心意义的思考此处的“学”,指学生需要掌握何种知识与能力;“教”,指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与能力;“评”,指评价学生掌握该知识与能力的标准只有这三者做到一致了,语文课堂才可以说得上是有效的我认为,要达到学、教、评三者的一致性,需要在目标设计、流程设计上作统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作灵活变动第一,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的目标作一致性考量,即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一致性建构这个考量过程,可以简称为“学教一体”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主张从教学内容入手谈语文教学,即主张用“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的方式讨论语文教学这个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内容那么,“学教一体”的建构,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学什么”,应该依课程标准、教材要求、语料特点而定以《再塑生命的人》一课为例,本课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学习这篇课文,要关注第四学段(七——九年级)中对七年级学生的总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说,应关注第三单元的单元要求:“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重点学习默读;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还要关注教材对自读课文的要求:“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从《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本身来看,它选自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上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情感上偏于含蓄,但字里行间均流露出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写法上要点明确——标题含义丰富,开头开篇明义、提示内容,结尾情感浓烈教材简析主要着重突出安妮·莎莉文老师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意义,但是,我想,从海伦本身的成就而言,莎莉文老师固然重要,可她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她生命被再塑的根本原因故而,“再塑生命”的含义,应该更丰富、更多元精心地解读教材,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应从中学到什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语料特点,我认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要学会:1.知识上:掌握本课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感知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两个人物的特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力上:学会在默读中抓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提取文章信息的方法解决了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就能据此定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1.能在默读中圈点勾画关键信息,从而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2.能通过寻找和分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探究“我”的形象,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备课时,思考学生应“学什么”是对整堂课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量,思考教师应“教什么”则是根据文本特点对“学什么”进行细化、落实的方法途径以综合考量为基础,以细化落实为内容,能实现“学习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我们需要为学、教、评的一致性设计合适的教学流程,即给学生搭建学习台阶,并为每个台阶的达成度设置合适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以教带学”、“以学定评”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过,散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学习台阶,一个台阶就是一个学习内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一堂课中适宜搭建的,一般是两三个台阶,以循序渐进地解决两三个教学问题用此方法落实到教学《再塑生命的人》,就需思考:要搭建几个台阶,这几个台阶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这些学习内容是否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更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我在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时,为学生设置了两个台阶:1.默读验证猜想2.精读了解人物台阶1,对应“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的教学目标台阶2,对应“寻找和分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探究“我”的形象,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其分别设置过程性评价标准,以此检测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度:课堂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度评测表(一)——针对“默读验证猜想”环节序号达成度描述等级1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独立准确地圈点勾画Key句,概括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和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优秀2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结合旁批独立圈点勾画部分Key句,在讨论中补充修正自己的答案,比较准确地概括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比较准确地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良好3能在4分钟内默读完课文,会结合旁批圈点勾画,根据讨论找到Key句,理解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根据提示比较准确地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合格4默读课文的速度比较慢,不能圈点勾画出Key句,讨论后仍不能理解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之后的生活,不能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特点。

不合格课堂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度评测表(二)——针对“精读了解人物”环节序号达成度描述等级1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独立准确地画出“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准确朗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概括海伦·凯勒形象特点优秀2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画出部分“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在讨论和朗读中,比较准确地概括海伦·凯勒形象特点良好3能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结合旁批,画出部分“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在讨论和朗读中,概括海伦·凯勒的部分形象特点合格4默读课文的速度比较慢,不能画出“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或找到句子不会分析,讨论后仍不能概括海伦·凯勒的形象特点不合格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教学环节和各环节学习内容,再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即“以教带学”、“以学定评”,是实现课堂学、教、评一体化的基础第三,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作调整,即改变“台阶”的长度和宽度这可以称之为“以评定教”、“以评定学”为此次赴河源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我在顺德本校也预教了一次同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下,两堂课的课堂流程是截然不同的本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莎莉文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和经验,在初次默读《再塑生命的人》时,便能快速找到标志性句段如第1段、第5段、第13段,从而快速而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大意,并概括出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耐心,具有出色的教育才能的特点故而,我为本课设置的台阶1——“默读验证猜想”,达成度是比较高的:从学生课后学生所填写的评测表(一)可以看出,在15分钟左右的独立和合作学习后,只有3个学生勾的是“合格”栏,1个学生勾“不合格”栏,其他学生均以“优秀”、“良好”完成该台阶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当然,这些情况,在课堂上也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基于此种情况,我在第一个教学台阶中,将内容的感知淡化,重点训练学生言简意赅概括事件和准确用词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课堂生成,把课堂突破点放至台阶2——“精读了解人物”,学生通过重点赏析文中表现“我”的心理的句子,体会到一个不平凡的聋盲人形象:求知欲强、好学、坚毅、有悟性、热爱生活、情感丰富,并深入分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继而由学生自行归纳和概括标题的多元含义: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的生命,“我”也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和坚毅的品质再塑了自己的生命。

能再塑我们生命的人,有给我们帮助和指导的他人,也有美好的自己而從课后学生对评测表(二)的反馈也能看出,学生也大多能以“优秀”和“良好”作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堂课的实施,是在“学教一体”、“以教带学”、“以学定评”后达到学、教、评的基本一致性的实施而河源的许多学生只是事先阅读了一下课文,对海伦·凯勒其人、其作品并不了解,在教师导入《再塑生命的人》时,甚至有学生说到是用“捐器官”的方式去再塑生命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差距,有些学生搞不清旁批是什么,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默读很多学生在默读完一遍课文后,还不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通过抓Key句默读课文,把握大意”这一默读方法为此,在同样的教学设计下,我将重点放在台阶1——“默读验证猜想”,主要达成“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课文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这一目标,甚至将一节自读课当成一节教读课来上,学生主要要做的事情,便是在课文中筛选语句、提取信息,而我则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默读的方法和技巧:抓住标题、何事、何感三个关键点帮助阅读以期通过这一课的训练,学生去阅读其他的文章时,能快速把握大意、概括内容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习得、有生成的,课后学生的评测表(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少部分为“优秀”,大部分为“良好”与“合格”,几个学生为“不合格”。

虽然我当时有了将重点进行调整的意识,但是,拘泥于一堂课的“完整性”,我仍然想在一堂课内达成台阶2——“精读了解人物”故而,在用了近25分钟基本达成目标1后,我匆匆跳入台阶2的学习,并主观地删去了学生研读文本的时间,直接以问答代研读,以求实现对海伦·凯勒这一人物的了解和对标题含义的深层分析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基本做到答有所问,但很显然,这种认知不太具有主观能动特点,也不能深入学生思维,故而,在课后学生的评测表(二)中,反映出来的便是:大面积集中在“合格”一栏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从评价的角度,做到“以评定教”、“以评定学”,未能做到学、教、评的真正一致性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都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譬如因教学进度、考试进度、公开课等诸多因素,而忘记最关键的一点:“以评定教”、“以评定学”不管学习内容定得多么科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多么贴切、环节设置得多么巧妙,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会处于一个未知状态这个时候的评价意识就尤为重要:只有你教什么,学生学会了、会学了,才是真正的达成目标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了,就看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这个评价可以以文字方式呈现,也可以以动态的教师观察呈现,不管是何种呈现方式,评价标准必须在教师脑海中具体化。

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课堂环节进行评估,根据学生达成情况对个别“台阶”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才是真正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保证比如此次在河源执教《再塑生命的人》,我应该在课堂中拉伸台阶1的长度、拓展台阶1的宽度,来为台阶2的实现做铺垫甚至,台阶2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延伸至下一节课学教一体、以教带学、以学定评是学、教、评一致性得以实现的基础,以评定教、以评定学是学、教、评一致性得以实现的保证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的备课上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教、评一致性的考量,将会再塑语文阅读课堂,真正使阅读课教学呈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与提高Reference:①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②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附《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一)游戏导入教师布置学生二人一组,玩写字猜字游戏(一人蒙上眼睛,让另一人在手心写字,然后猜字,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猜出来的意思),简单体验盲聋哑人感受引出海伦·凯勒其人:出生后19个月便被重病夺去听力、视力,成为一个盲、聋、哑人二)猜读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