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垓下之战》导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4页
文档ID:490828588
山东省淄川般阳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垓下之战》导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_第1页
1/4

垓下之战【学习目标】1、复习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评项羽与刘邦的为人,学习积累写作素材预习内容】一、历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二、知识积累1、读准字音阳夏( ) 深堑( ) 垓下( ) 睢阳( ) 縠城( ) 乌骓( ) 虞( )姬 数阕( ) 麾下( ) 绐( )曰 刈( )旗 自度( ) 披靡( ) 瞋( )目 辟易( ) 舣( )船 十余创( )2、通假字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楚兵罢食尽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直夜溃围南出 辟易数里 骑皆伏曰 乃持项王头视鲁 【作业】1、古今异义 期山东为三处 左右皆泣地方千里 吾知公长者2、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羽本纪》介绍: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相关史料补充 项羽 (前233~前202) 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

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

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美文链接:汉子精神 (节选) 作者:李国文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书的力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