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赵克响提要:提要:本文在追溯和分析各种“语言能力观”和语言运用的基础上,阐述当前语言学 界和外语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和表现,并初步探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别以及 这种区别带给外语教学的一点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 外语教学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various theory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linguist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competence in current linguistic and 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elds, and mak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nd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given to 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linguistic competence linguistic performance FLT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赵克响(1963.10-),男,汉族,河北永清人,学士学位,广东海洋大学 寸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一、引言一、引言 人们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不同看法直接导致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现 在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持不同语言观 的人对它们的提法在各个时期理解各不相同尤其是关于语言能力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概念, 人们对它的提法有“linguistic competence”,“ability and skill,” “ aptitude,” “capacity,” “ knowledge and ability,” “ proficiency”等一系列术语,而且这些术语在内涵的界定上不尽相 同,存在互相重叠,或在概括和抽象的程度上不一致的问题,这就形成各种各样的“语言 能力观” 本文试图从普通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角度去分析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一般看 法,以及与它们相关的问题给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点启示 二、语言能力观和语言运用的问题二、语言能力观和语言运用的问题 (1)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各种“语言能力观” 对于“语言能力”这个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做过不同的研究和界定人们对“能力” 一词的理解不同,导致对语言能力的看法各有差异因此当今语言学理论中“能力”这一 概念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我们知道,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侧重于研究语言能 力,而结构主义理论是研究语言运用转换生成语言学奠基者乔姆斯基(Chomsky) ,1965 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首次对“能力” (competence)和“运用”或“表现” (performance)这两个概念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认为“Competence is that of the rules underlying sentence passessed by an ideal speaker / listener of a homogeneous speech community” (Chomsky, 1965:3)即在完全纯净齐一的语言社团中理想 的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关于内在语言规则知识(或者称内在语法) 乔姆斯基在论述转 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rammar)时指出, “Linguistic Competence”语言能力指 “内化(internalized)语言规则所形成的能力” ,是种“辨认什么是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 , 与语言的运用无关。
而“Performance refers to actual language behaviour as it distinct from the knowledge that under list it”即运用“涉及的是具体的语言行为” ,也即“特定的语言社团中 各人对语言的使用” 这说明:语言能力外化为言语行为就变成“performance” 乔姆斯基 认为研究语言能力是为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 “The task of linguistics is to study the underlying system of rules that has been mastered by the speaker / hearer”2(Chomsky,1965:4)[某种语言学的任务其主旨于在研究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固有的语 言规则系统]从这里可以看出,转换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 是对语言能力作出形式化的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内容表达出来[它描述句法部分,音位部 分和语义部分之间的关系,解释语言中的歧义、同义、和非选续等成分现象,是一套严谨 的形式化描写体系]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乔姆斯基所谈的“语言运用”与索绪尔(de saussure)所指出的“言语” (parole)基本相同[Parole refers to the actualized language or realization of language],但语言能力则与索绪尔所指的 language(语言)有区别。
因为索绪 尔从社会的角度观察问题,把“语言”看成社会产物,是一个社会集团所遵循的必要惯例 的集合乔姆斯基是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他将语言学视作“理论认知心理学” (1968)的 一个分支,坚持语言能力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在神经诸 原理基础上的一种心智结构,是人脑的一种特性之一索绪尔的“语言”是静态的,而乔 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动态(dynamic)的,它是无限生成语言过程中潜在能力(机制) (Competence is understood as a dynamic concept, as a muchanism that will genenate language endlessly) 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虽然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认同,但在语言学界引起不少 争议,针对乔氏的高度抽象的语言能力观,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 Hymes(海姆斯曾作 题为“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论交际能力》 )的报告与之进行商榷海姆斯认 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抽象地论述理想的事物,未把社会文化因素作为描述内容,也不 涉及语言的使用,不考虑人们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合适使用。
海姆斯指出“Chomsky’s view of lingual competence like the Garden of Eden,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ultural factors”、 “cut the human lingual life into two havlers one is grammar competence ——ideal gift competence, the other is language performance” (1972) (乔姆斯基的观点很像 伊甸园的观点,把人们的语言活动分割成两半,一半是语法能力, (理想的天赋能力) ,另 一半是语言运用) 而且海姆斯认为乔氏的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的形象是个抽象的、孤立 的人,几乎不受动机支配的能自觉认识的机械物除偶然的情况外,这并不是世俗社会中 的人因此他指出只要他把“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与美国学校中的儿童加以比较,乔氏 理论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因为本族语者的语言能力和其对语言的使用远远超出乔氏所谈 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要说明儿童作为交际者的现实问题,则需要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具有明 确的组成成份地位的理论。
于是他提出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按照海姆斯(1972 C:277)的 概括,交际能力理论要解释正常的儿童掌握句子知识时,不仅考虑是否合乎语法,而且考 虑是否得体他所掌握的语言能力涉及“what to talk about with whom, when, where, in what manner” (即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说什么的能力) ,因此他认为“语言能力”是 “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的能力是“Capabilities of a person and it is dependent upon both (tacit) knowledge and (ability for) use” (Hymes 1972:282)它“依赖于知识和能 力的运用” 乔姆斯基最初所指的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能够说出语法上正确的句子的能力而海姆 斯的交际能力则是指说话人能够从全部语法上正确的表达式中选择某些形式,这些形式能 恰当地反映制约特定交往中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换句话说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使用其语言 资源的能力,他所使用的语言不仅在语法方面正确,而且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说是得体的, 简而方之,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说得正确又说得恰当的能力,这种能力中应包括四个交际 参数:(Parameters of Communication) (1)可能性程度(degree of possibility)指某一个语 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东西。
(2)可行性(feasibility)程度: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语言容量 (3)得体性(appropriateness)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的得体表达 (4)实际操作性 (performance)程度:指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可行这四个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的,如果说一个人获得交际能力,那就是说他不但获得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 在社会交际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乔姆斯基和海姆斯所讨 论的“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乔氏的概念只涉及“内在语法,即辨认合乎语法规 则的能力 ”而海氏的“能力”即包括“内在语法” ,又包括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他们所关心的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两种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用 widdowson 的话说, 乔姆斯基和海姆斯玩的是不同的游戏(Widdowson H.G. 1989) 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观点之前,Carroll 和 Sopon 在研究语言能力的测试理论时也分析 过语言能力的构成1968 年他们在《现代语言潜能测验》 (Modern language aptitude test) 中,把语言能力(潜能)分为三个方面的能力:(1)语音编码、解码的能力(phonetic coding ability)把声音和符号联系起来的能力,能认别并能见词发音的能力。
(2)语法敏感 性(grammatical sensitivity)运用语法的能力,主要看学习者能识别语法的词法、句法、词 义各部分并能运用语法于听、说、读、写等方面 (3)学习的归纳能力(inductive learning ability)能推断、识别语言形式、语言规则的语义和语法作用的能力他们用另一 图表“语言运用能力表”说明除了能把语音、词汇、语法迅速并流畅地用于听说读写各方 面外,还要能综合运用语言 (这包括流利的说的能力,快速阅读能力以及听和写的能力 (storn H 1983 350—351)可以看出,Carroll 和 sopon 所测试的是禀赋语言能力 海姆斯所说的交际能力,范围已超越“语言能力”最初的内涵,他把语言运用能力也 纳入其中针对这个提法卡纳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