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西南石油大学形象宣传片解说词1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为了加快石油工业发展,国家决定成立新中国第二所石油高校——四川石油学院,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三总故乡、川北重镇南充市2 首任院长马载率领一批来自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一所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高等学校这批创业者学识广博、无私奉献,为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南石油大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优良传统从此开始形成1960 年,朱德委员长和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先后来校视察,对全体师生的创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3 1970 年,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在“文革”那样的特殊日子里,仍然有一批人潜心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进入全面恢复、快速发展时期1977 年招收恢复高考后的首批本科生,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正轨5 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学校提出“全院一心,锐意改革,发挥优势,力争一流”的发展战略,取得了2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完成了许多看似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学校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1987 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1988 年, “油气田开发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89 年,加拿大政府无偿援助中国的“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在西南石油大学立项建设;1990 年,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联合国援建中国的“油井完井技术中心”正式批准在西南石油大学实施6 20 世纪 90 年代,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着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连续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走在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前沿7 【罗平亚院士】 我们学校从成立起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目标是一个,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所需要的建设人才所以,我们从头到尾,若干年来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好,学校办学也好,都贯穿一个精神,就是“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 ,而且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8 2000 年,学校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到四川省,成为中央与四川省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及时调整办学定位,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西南石油大学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39 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均获得“优秀”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两次通过科技部评估2005 年,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形成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办学格局2008 年,学校成功组织 50 周年校庆,系统总结和展示了 50 年的办学成就和经验,传承和丰富了西南石油大学文化2010 年,学校实现本科以上层次在成都一地办学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实现了“办学重心从南充到成都” 、 “学科结构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 、 “学院升格为大学”的三大转变,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 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3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1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个,博士点24 个,硕士点 78 个, 专业学位授权点 18 个,本科专业 55 个;全日制在校生 26000 余人,其中,博士生 600 余人,硕士生 2800 余人11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师资建设计划学校拥有教授、副教授近 700 人,博士生导师 93 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 1 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组部“”特聘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70 多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 150余人,建成了一支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12 4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战略,大力实施和深入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承担了 100 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建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 16 个,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 20 多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6 项教育部质量工程调研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先后来校采访报道,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青春风采大赛、周末人才讲坛等精品活动,近五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 600 多项,公开发表论文 300 多篇,获得授权专利 50 多项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 95%左右在对 50 多家大型企业、100 多个石油厅局级单位调研中,毕业生质量总体满意率达 98%13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石油、地质、机械、化工、人文社科等领域形成了 100 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或领先地位,尤其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学校成立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组建了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新能源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建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 44 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
在油气藏开发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罗平亚、李允、杜志敏、施太和、赵金洲、陈平、孟英峰、王兴志等教授领衔的 8 个科研团队,在在提高深探井、复杂井钻井成功率、储层保护、欠平衡钻井(尤其气体钻井)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复杂油气层压裂酸化、天然气开发开采和新型油田化学5剂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技术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863” 、 “97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 5000 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百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获得国家专利近 400 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 2 亿元,2010 年达到 3.7 亿元14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 ,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2008 年,四川省与三大石油公司联合签署了共建西南石油大学协议,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苏丹、巴基斯坦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石油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5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高校“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党员比例达到 40%以上,毕业研究生中党员比例达到 85%以上,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工作、就业工作等多次获得全国先进16从“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精神感召升华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品质,一批批莘莘学子铭记“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西南石大学子精神风貌17【党委书记朱世宏】 “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反映了一代又一代西南石油大学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与精神风貌,它以无形6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着师生永远传承为国增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保持不断进取、敢于争先的优良精神风采,不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850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 8 万多名毕业生,培养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周守为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教育家,涌现出了以江同文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精英,以周新建、王岚为代表的一批人民公仆,一大批奉献在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外,学校校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苏丹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9 在即将迈入“十二五”之际,学校召开了更名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提升内涵,和谐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大学” ,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20【校长杜志敏】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育人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21铁肩担道义,壮心著华章今天,西南石油大学已经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朝气蓬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带领西南石大人,以“为7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豪迈气慨,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念、心血和汗水书写着更加灿烂的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