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衣言与他的琉球国弟子2012-09-20 05:04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清《琉球诗录》 ,上为孙衣言序言,右为卷一孙衣言像潘猛补明清时期,琉球国亦称中山王国,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与中国有非常深厚的渊源清光绪五年(1879 ) ,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琉球,才改称冲绳县在历史文化上,琉球的语言明显受到过福建方言的影响,官服、官帽都仿照明朝样式制作,汉学也相当兴盛,创作出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的汉诗,是很值得珍视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现象从现存的资料来看,琉球汉诗的创作,清朝顺治间形成规模,清朝光绪间式微这其中,我市瑞安先贤孙衣言辑刻的《琉球诗录》最具代表性三年教习,编选诗录道光二十年( 1840 ) ,清廷准琉球国选送陪臣子弟四人随同贡使北上,入国子监读书道光二十一年,27 岁的孙衣言,以副贡生留应京兆试,考选国子监琉球教习四月,琉球国向克秀(字朝仪, 首里府人)、阮宣诏(字勤院, 久米府人)、郑学楷(字以宏,久米府人) 、东国兴(字子祥,首里府人)四人入国子监读书孙衣言令他们泛览汉魏唐宋以来诸家作者,间语以古人作诗格法蹊径琉球人士所为诗律,大多是四韵,自阮宣诏等入监读书,始有八韵之作,皆洒然有得。
时琉球都通事梁时亭亦来质诗法,其后琉球贡使向绍元、都通事梁必达来见于太学,均问学孙衣言道光二十四年,孙衣言任国子监琉球教习期满,阮宣诏等亦学成归国,其所作古诗已很可观,孙衣言收阮宣诏、郑学楷、向克秀、东国兴四人所撰古今体诗,择其雅者,录而评定刻之,为《琉球诗录》四卷《琉球诗录》册首有孙衣言序文:“圣清有天下,四裔徼外之国称臣仆效贡赋者,南朔际天地,而琉球、朝鲜尤号礼仪之邦,父子相承,君臣辑睦,享太平之福者垂三百年,予以为此学之效也若夫四裔之外,自唐虞三代政教之所不及,而嗜好言语之不通,又不能自接于中国,以讲求先王之道,则性情之偏者,常不得其所以养,而义理之具于我心,反若非其固有也琉球处东南海外,去中国远,然尝闻其风俗,知诗书,崇礼让,有先王之遗意庠序教育之道,贤能考课之法,大约皆效中华又其国故事,凡嗣王袭位,既得天子之命,则必请以陪臣子弟读书国子监,向学之诚,视朝鲜若尤勤焉今天子之二十一年,琉球子弟复以故事入学,既则出经史百氏之书,与夫圣贤体用之道,进而求其说于师而学之最勤、为之最多者尤在于诗,盖其国以之试士,而又为酬酢应世之用,故少而习之也道光二十五年春,诸弟子学成归国,孙衣言亦以县令候吏部选,始南归, 赋诗以送其行。
道光三十年, 孙衣言请人作 《海客授经图》,并征时人题咏题诗者有邵懿辰、林鹗、金衍宗、张振夔、 徐乃康、 徐献廷等, 桐城戴钧衡为跋以纪其事:“瑞安孙君劭闻(孙衣言),教琉球子弟凡三年,讲论经义之余,授以古今体诗法,弟子皆通经,尤工诗,梓行京师,人争传诵后数年,孙君追作图, 以纪朝廷之盛, 余见而叹曰:孙君固通经工诗者,故琉球弟子成就若此,彼来学者,苟不遇君,则中国群相夸尚之时文,乃彼所不学,其所得于中国者不过排律八韵而已,弟子之遇师固有幸有不幸哉!”频频探望,互赠诗物孙衣言三年教习期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东国兴父亲顺德曾以草书、小刀、花布见贻,向克秀父亲亦以海马、笺纸、瓷器见贻,孙衣言均赋诗以谢道光二十二年,孙衣言、孙锵鸣兄弟回归葬祖,阮宣诏、郑学楷、向克秀三人并有送孙锵鸣假归温州诗琉球弟子回国后,与孙衣言依然保持联系,孙衣言十分关心他们状况除向克秀在回国途中亡于福建外,其他三人仕途平步青云咸丰二年,阮宣诏、东国兴以土物见寄,孙衣言即简诗并问郑学楷,得知阮宣诏以存留官代郑学楷留福建咸丰三年,郑学楷官正议大夫,亡故,孙衣言深表痛心咸丰七年,阮宣诏充入贡副使至北京,拜见孙衣言于澄怀园孙衣言得知东国兴消息,即赋诗并寄东生: “十年回忆授经时,万里重逢亦自疑”, “门人东生最妙年,当时文笔亦飘然”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同治初年,孙衣言过福建, 特遣人探问阮宣诏、 东国兴近状,始知阮已官至总理唐营司,东已官至耳目官,甚为欣慰,在日记中写道“总理为其国久米府达官琉球三十六姓之子孙,皆居久米府,谓之‘唐营’ ,海外人呼中国为‘唐’也耳目官则如中华之大学士矣 ”同治六年夏,阮宣诏以谢封赴京师,十一月经过杭州,携其次子克绩、成勋来谒,见孙衣言于紫阳书院,赠琉球折扇五十枚孙衣言时任紫阳书院主讲,则以琉球扇分赠各书院主讲,各系以诗师徒中外万里之别,复得相见,喜出望外又过了三日,东国兴适充贡使经过,也来相见,孙衣言认为与琉球门生别将三十年,而以数日间先后至杭,真是异事东国兴既行,孙衣言召画工为图,谓之《重谈瀛海图》 ,以纪其事,赋诗有“万里来相见,今生殊未期片刻留笑语,垂老惜颜髭”之句同治十二年二月,孙衣言以提刑淮南奉命入觐,琉球国官派国子监学生林世功随其师徐干教习来见孙衣言孙衣言询问阮宣诏、东国兴近况,得知阮为法司街紫巾大夫、唐营总理司,东为紫巾官, 皆为国王师傅 林世功在其国, 学亦出阮、东门下孙衣言笑谓: “汝亦我小门生也 ”此次官派国子监学生也是四人,一在道卒,二人入学卒,惟存林世功徐干认为自国初至今,琉球弟子入学凡七次,无如孙衣言为教习时之盛。
徐干告知,琉球人极肯读书,但见闻不广,孙衣言的《琉球诗录》,琉球人极重之,几乎家有其书今仿孙衣言前刻,作《琉球诗录》二卷,求孙衣言作序三月初九,琉球门人郑学楷之子辉煌、元功偕林世功随贡使至都,都来谒见孙衣言,孙衣言赠以《水心别集》十日,孙衣言为徐干作《琉球见闻录补》及《琉球诗录》《琉球诗课》三序十二日,林世功来索孙衣言诗稿中有涉及琉球的,孙衣言手抄五篇与之,并作书寄阮、东林世功又乞《逊学斋诗》,说琉球人以得孙衣言词翰为荣,将归贻国人,为此时相祁寯藻有“经学纷纶海国传,翰林名更重三天 洛阳纸贵寻常事,不藉鸡林贾客船”之赞在琉球为日本所吞并后,年已古稀的孙衣言还惦记琉球门生,他的再传弟子林世功曾往中国求救,但愿望破灭,愤而在北京总理衙门前挥剑自杀,以死抗议日本的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