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仲景生平及传说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16页
文档ID:547839330
张仲景生平及传说_第1页
1/16

张仲景生平及传说《伤寒杂病论》作者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生卒年份不确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刻苦钻研,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出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世因其对临证医学的卓越奉献,而被后世医家奉为医圣 一·生卒年代   尽管医名遐迩,然令研究者困惑不解的一种问题是,仲景生平,居然在汉书及其后之正史中并无片言只语之记载!其名字首见于王叔和《脉经》序,曰:“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此乃有关仲景之最早文字记录因而其生卒年份及其生平事迹等,无据认证 洪贯之觉得<1>,仲景约生活于汉桓帝纪元(公元147年)后来至建安末年(公元2)此前    薛凝蒿觉得<2>,仲景约生于公元142年~145年,卒于2   宋向元则觉得<3>,仲景生于公元148年~152年间,卒于2~2间   而尚启东等却考证为<4>:仲景生于公元153(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卒于2(建安7年) 杜氏据《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及《针灸甲乙经》序,考证推论仲景诞生于公元151年,也许卒于公元2<5>   以上各家结论不同,是研究者所采用的根据不一。

当多种史料互相矛盾的时候,其结论自然不相一致大要而言,推论仲景生卒年份所据之资料,不外有如下几种:  1.《伤寒杂病论》自序; 2.《针灸甲乙经》序; 3.《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   4.林亿校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 5.《后汉书》、《三国志》等东汉末年有关史料 尽管结论不同,但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事实,完全可以认定   二·籍贯考证 有关仲景之籍贯,结识亦不尽一致李濂《医史·卷六》记:“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襄阳府志》记其为南阳棘阳人,而《河南通志》谓:“张机,涅阳人按《后汉书》所记,荆州剌史部郡七: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棘阳、涅阳等地,皆南阳郡所辖棘阳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南(一说今湖北枣阳县),因其地处棘水之阳而名涅阳则因位于涅水(今赵河)之阳得名,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东北(一说在今河南南阳县)南阳,作为古地区名,所指有三,其一即为今河南省西南部,战国时分属楚、韩,地居古代中原的南方,位于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作为郡治,初设于战国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汉时辖境相称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其后渐小。

1981年终,南阳张仲景研究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河南南阳市举办,与会研究者宣读论文,确认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张寨村)为仲景出生地    三·师承传授  1·师承伯祖  仲景师承,始见于唐·甘伯宗《名医录》然此书约于南宋时期失传,其有关仲景的记录见于林亿等《校正伤寒论·序》中,曰:“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明·李廉《医史·张仲景补传》曰:仲景“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经方,遂大有时誉……而有关张伯祖的记录,则见于张杲之《医说》,谓:“张伯祖,南阳人,性志沈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   2·授术卫杜    据宋·张杲《医说》所记,仲景弟子有杜度与卫汛(一说卫泛) 2人   “杜度,不知何郡人也,仲景弟子,识见宏敏,器宇冲深,淡于骄矜,尚于救济,事仲景,多获禁方,遂为名医   “卫汛,不知何郡人也,仲景弟子,知书疏,有小才,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经方》三卷,皆其所制,出名现代。

而余嘉锡在《注解伤寒论》书名下案云:“以余考之,王叔和似是仲景亲受业弟子,故编定其师之书《四库提纲辨证 》卷宗12子部) 据此可知,仲景受术于同郡名医张伯祖,传业于杜度与卫汛,而王叔和与否为其弟子,无确切史料可证 3·著述大略   据有关史料记载,除《伤寒杂病论》外,仲景尚著有如下著作:   《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始载于唐·魏征《隋书·经籍志》  《张仲景方》十五卷:始载于唐·魏征《隋书·经籍志》   《张仲景口齿论》:始载于北宋·王尧臣《崇文书目》   《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始载于唐·魏征《隋书·经籍志》 上述多种书目,也许是《伤寒杂病论》分解出来的部分内容之单行本,未必是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外另有所述 四·事迹传说 1·官守长沙    仲景曾为长沙太守之说,见于北宋林亿等校定《伤寒论·序》注:“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也,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此前并无相似文字记载《后汉书》和《三国志》均未为其立传,即如王叔和、皇甫谧等晋唐医家,在论及张仲景时,都未提及此事其为长沙太守之说,肇始于《名医录》,其后日盛,诸如《医说》、李濂《医史》、《历代名医蒙求》、《南阳府志》、《长沙府志》、《襄阳府志》、《邓州府志》等,均有其为长沙太守的记载。

  由于无确切史料为证,太守之说始终存疑待考,后世有崇仰者力图求证之陆九芝《补后汉书张机传》曰:“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黄竹斋则谓:“《襄阳府志》、丁佑祜《历代名医传》谓考《后汉书》、《三国志》,自孙坚为长沙太守,后灵、献之间无仲景为长沙太守之说云云今考《灵帝记》,自孙坚为长少太守在中平4年,上距建宁纪元,盖仲景为长沙太守在建宁年间《后汉书》所记长沙太守有南阳张羡一人,郭象升即据训诂学原理,推论张机即张羡,曰:“仲景有羡、机二名,于义允协机则与景义不相切符”(《张仲景事迹姓名考》)1981年,在南阳医圣祠发现一块古墓碑,碑座后方有隶书“咸和五年”四字查“咸和”为晋成帝年号,“五年”为公元330年据耿鉴庭研究员鉴定,觉得“碑座之字确为晋刻,然偏于一旁,当是昔日石工试刀所镌,此事在西安碑林中不乏其例碑的勒石则较晚碑正中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虽基本为楷书,但仍存隶意从所刻配画来看,即距张仲景去世不太长期此碑的发现,似乎为“仲景守长沙”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据《后汉书》,东汉守长沙者有:刘兴建、郅辉、张禁、杭徐、度尚、孙坚、张羡、苏代、韩玄、廖立、濮阳逸、中尉马俊、功曹、桓阶、吕岱、古初、刘嚣、王阜等,并无张机之名。

高等中医药教学参照丛书《中国医学史》针对郭象升之说,觉得张机和张羡并非一人张羡死于建安五年(公元2),其子张怿继任,同年即为刘表所并而仲景自序有“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之语,则著书应在建安七、八年间,故羡、机并非一人二名同步,亦觉得黄竹斋之说乃推测之言,云:“倘若仲景在建宁年间做长沙太守,不惟与王仲宣会面成为不也许,并且尚有许多地方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对仲景守长沙一事基本持否认态度  晋碑之发现,似为力证但其时仅距仲景辞世百余年,而有医圣之号,亦难令人信服考诸文献,晋唐时期,诸家言仲景者,皆未称其为圣人晋时皇甫士安曰:“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觉得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陶隐居曰:“惟张仲景一部,最为群方之祖其推崇景仰之意,跃然纸上,然并无医圣之称魏晋间人多以元化、仲景并称,若独尊仲景为圣,则于情理难合成无己曾云:惟仲景之方,最为群方之祖,是以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参今法古,不越毫末,乃大圣之所作也刘河间云:仲景亚圣也,虽仲景之书未备圣人之教,亦几于圣人焉由此可知,仲景誉称医圣,始传于宋金时期,故墓碑所记,尚局限性为凭 尽管争论不休,但仲景为长沙太守之说影响甚大,流传很广。

孙鼎宜《仲景传略》曰:“今长沙城北有公祠,民岁以祀焉湘潭俗以正月十八日为仲景生日,群然举酒作乐乐神其祠于民国时期(1938年)毁于兵火传说其为长沙太守时,每逢旧历初一、十五,即停办公事,在大堂上置案诊病,称为“坐堂”,故至今仍称药堂应诊之医生为“坐堂先生”后世尊称仲景为张长沙,其方为长沙方,皆源于太守之说   2·相交何颙   《后汉书·党锢列传·何顒传》云:“何顒,字伯求,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尝称颖川荀 ,王佐之器”仲景与其相交一事,始见于《何颙别传》《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何颙别传》云:“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明·李廉《医史·张仲景补传》:“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洛阳,顒深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两条记载内容不符,然可测知,其与何颙相识之事,当非空穴来风 3·望色仲宣   有关仲景医术卓绝之传说甚多,《抱朴子》内篇云:仲景穿胸以纳赤饼阐明仲景于外治法亦有颇高造诣后世章太炎评曰:“其绝技乃与元化相类,而法不传,魏晋间人多以元化、仲景并称,其术之工相似也。

然最出名者,当属与王仲宣诊病一事,见于多种文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汉有华佗、张仲景……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所言此……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据史书记载,王仲宣死于建安22年(公元2)正月24日,时年41岁其年轻时曾避乱荆州,依附刺史刘表据《甲乙经》所记推论,则两人会面时当是在建安2年(公元197年)左右建安2年,仲宣时年21岁,与其避难时期相符,而南阳从属荆州,因此,仲景在此时期与仲宣会面有其也许性 除《甲乙经序》外,《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亦记载:“王仲宣年十七,尝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不成,后年三十当眉落仲宣以贳长以远,不治也后至三十,疾果成,竟眉落其精如此然其所记者,与仲宣生平不符,难以解释许光歧考证觉得<6>,王仲宣死于随曹操征吴的军事路程中,当时正值是岁大疫,加之王氏体质素弱,因而死于疾疫的也许性较大,故与薛凝蒿一致觉得,仲景为其诊病一事不实,应予扬弃。

就上述记载而论,我们可以判断,仲景与王仲宣相识并予诊治这一事实,似可肯定盖皇甫氏之序所作时间,离仲景及仲宣辞世之日,仅相距40年左右,以其治学之严谨态度,似不也许杜撰虚构但所记之诊病过程,则有夸张之嫌至于《太平御览》所引,同样反映了这一基本领实但以其时代长远,而致记载或传抄有误 4·切脉老猿  据《古琴疏》所记,仲景入桐柏山中采药,遇一人求诊,曰:“子之腕有兽脉,何也?”其人实告:“吾乃峄山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药与之,一服即愈明日肩一巨木至,曰:此万年桐也,聊以相报仲景乃斫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万年    5·诊治桓帝    《神仙通鉴》记曰:元嘉冬,桓帝感寒疾,召玑调治病经十七日,玑诊视曰:正伤寒也拟投一剂,品味辄以两计,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凉留玑为侍中,玑见朝政日非,叹曰:君疾可愈,国病难医遂挂冠遁去,隐少室山,及卒,葬宛城东二里许后世尊为医圣  6·仲景入川   《三国演义》有“仲景入川”之说,其事见于第60回张松与杨修纵论蜀中人杰,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