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异常,,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和传导阻滞,第一站:窦房结 第二站:房室结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心 房,,束 支,,心 室,,,,,,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传导阻滞,传导阻滞的分类(按照阻滞程度) 1、一度传导阻滞:传导延缓 2、二度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传导脱落 3、三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一、窦房传导阻滞,定义: 存在于窦房结和心房之间的传导阻滞 特点: 常规心电图不能记录窦房结动作电位 只能通过分析P波的规律进行推断,*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性停搏*,,二、房室传导阻滞,定义: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到心室 分度:根据阻滞的程度分为I、II、III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 1、少数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2、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心电图表现: 1、P-R间期超过正常范围(0.12~0.20S),≥0.21s或前后两次心电图中心率相同而P-R间期延长超过0.04S 2、不出现心室漏搏,每个P波之后均有QRS波群。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而导致心室脱落 1、I型,(莫氏I型、文氏现象) 心电图表现: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以后又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 2、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凡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P波后出现QRS波群脱落者成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典型文氏现象(Ⅱ度Ⅰ型),P-P间隔匀齐(0.64s)、R-R间隔匀齐(1.28s),R-R间隔是P-P间隔的两倍,P-R间期固定为0.16s每两个P波下传一个QRS波群,呈2:1房室传导符合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又称完全型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阻滞部位以下的低级起搏点发放冲动,激动心室,出现逸搏性心律(交界性或室性) 心电图特点: 1、P波完全不能下传激动心室 2、P波和QRS波群无关系,各自保持固有节律,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 3、QRS波的形态取决于起搏点位置Ⅲ°房室传导阻滞,本图可见P-P和R-R都各有节律,P波和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室率缓慢而匀齐,P波频率(79次/分)大于QRS波群频率(39次/分),系窦性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
图中QRS波群有两种形态,但R-R间隔相等,说明心室处于同一起搏点呈左右束支交替传导三、束支传导阻滞,分类: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1.RBBB),右束支细长,单侧冠脉分支供血,较左束支更容易发生阻滞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 分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波时间增宽≥0.12s 2.V1导联呈rsR型或M形波,I、V5、V6导联S波增宽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 3.V1导联R峰时间≥0.05s 4.V1、V2导联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V1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 2.而V4~V6导联S波呈宽(0.04s)而有切迹的波形 3.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aVR导联呈QR型,R波宽带切迹 4.QRS时限0.12 s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2.LBBB),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脉供血,不易发生阻滞,如阻滞说明心肌病变广泛而严重 分类: 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时间增宽≥0.12s。
2.I、AVL、V5、V6导联出现宽大R波,畸 形或有切迹,其后常无S波 3.V1、V2导联多呈QS或rS型,S波宽大 4.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的时限<0.12秒 2.QRS波群的形态改变,V5导联呈宽大、平顶或有切迹的R波 3.V1、V2呈宽大、较深的S波,呈现QS或rS波Ⅱ、Ⅲ、aVF与V1相似) 4.继发ST-T波改变,凡QRS波群向上的导联(如Ⅰ、aVL、V5等)ST段下降,T波倒置在QRS波群主波向下的导联(如Ⅱ、aVR、V1等)ST段抬高、T波直立左前分支阻滞(3. LAFB),左前分支细长,支配左室左前上方,容易发生阻滞 心电图特点: ① QRS电轴左偏达-45°~-90° ②ⅠavL导联呈qR型,但q波不超过0.02s,R波较高,RaVL>RⅠ、aVR通常Ⅰ导联无S波Ⅱ、Ⅲ、aVF导联呈rS型,S波较深鶒,SⅢ>SⅡ ③QRS时间正常或稍延长,多在0.10~0.11s ④aVL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R波峰时间)≥45ms ⑤胸前导联QRS波群无明显改变左后分支阻滞(4.LPFB),左后分支阻滞比左前分支阻滞少见。
因为左后分支较短而粗,长约20mm,粗约6mm,血液供应来自左冠状动脉的左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有双重血供;左后分支又位于不易受侵犯的左心室流入道,受血流冲击较轻意义:左后分支一旦出现传导阻滞,常提示有较广泛和严重的病变左后分支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 ①QRS电轴右偏+90°~+180° ②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q波<0.02s呈SⅠQⅢ型特点 ③QRS不增宽或轻度增宽,时限<0.12s ④Ⅱ、Ⅲ导联的R波相对较高,RⅢ>RⅡ(图1) ⑤心前导联QRS波无明显改变,V1导联可呈QS型,V2导联可呈rS型 ⑥排除其他可导致电轴显著右偏的原因四、预激综合症,定义:在正常的传导途径外,激动经由附加的传导束提前到达心室,使部分(或全部)心室肌提前激动 附加传导束: 1、房室旁道(Kent束)-典型预激综合症 2、房结旁道(James束) 3、结室、束室旁道(Mahaim束),预激的特点,几种预激腔内电图的特点,,典型预激综合症,通过房室旁道(Kent束)完成心室的激动 心电图: 1、P-R间期<0.12s; 2、QRS时间>0.11s; 3、QRS波起始部粗钝,称为预激波 (亦称delta波); 4、P-J间期正常; 5、可有继发ST-T变化。
典型预激综合症(1),根据预激波及QRS波方向不同可分为: A型:(左侧旁路):预激部位在左室或右室后底部,胸导联V1-V6主波均向上 B型:(右侧旁路):预激部位在右室前侧壁,V1-V2导联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 C型:预激部位在左室外侧壁,V1-V2导联主波向上,V5-V6导联主波向下预激综合症(A型),预激综合症(B型),预激综合征(C型),,变异型预激综合症(2),L-G-L综合征又称短P-R综合征,通过James束传导 心电图特点: (1)P-R间期<0.12s (2)QRS时间正常 (3)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变异型预激综合症,Mahaim型预激综合症 心电图特点: (1)P-R间期正常 (2)QRS时间延长 (3)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 (4)可有继发性ST-T改变五、逸搏与逸搏性心律,定义: 各种原因致心率缓慢或出现长间期时,下一级起搏点代偿性发出冲动,暂时控制心脏 逸搏心律: 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逸搏 按起源点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 其鉴别同于早搏,房室交界性逸搏(1),心电图特点: 1.在一个长间歇后出现一个QRS波群 2.此QRS波群与其他QRS波群形态相同或相似。
3.P-R间期<0.10s,或无P波,或在QRS波前后有逆行P波交界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图示:箭头指房性早搏未下传 E指交界区逸搏(Escape),室性逸搏(2),图示:箭头指宽大畸形的室性逸搏,逸搏鉴别诊断,逸搏心律(3),交界性逸搏心律: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频率40-60次/分,慢而规则 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于双节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呈室性波形,频率20-40次/分,可不十分规则典型表现: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QRS频 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为交界区逸搏心律交界区逸搏心律+三度AVB*(4),*室性逸搏心律+三度AVB*(5),典型表现: 1.P波与QRS波群无关,P波频率(60bpm)>QRS频 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自规则 2.QRS波群宽大畸形,倒置T波,为室性逸搏心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