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第一页,共39页内容摘要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1)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2)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第二页,共39页一、一、腕踝针疗法的含义含义 腕踝针疗法—用毫针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相应部位的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疗法系张欣曙教授发明2021/3/203第三页,共39页 1、、见效快见效快 —下针即效,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疗效2、、治疗范围广治疗范围广 —涉及临床各科如:内、外、妇、 儿、急诊、肿瘤、皮肤、五官科等3、、疗效好疗效好—只要按法操作,疗效均较满意,尤其 是痛症4、、无痛苦无痛苦—本法针刺时不要求出现针刺感应,以 无针感觉为最好 5、、易操作易操作—针刺时无需脱衣,无特殊季节、时候、 地点要求,均可随时随地操作治疗6、、取穴少取穴少—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均很少, 一般最多不超过3个刺激点。
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2021/3/204第四页,共39页三、发展简史三、发展简史1、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1966~~1975年)年)n(1)电抽搐疗法的启示:1964年张心曙教授曾应用电抽搐疗法一次治愈了一例头部外伤后遗症致聋哑达15年之久的病人,1965年在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帮助下,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治愈了数例神经性瘫痪的病人,并使原有的关节疼痛及皮肤麻木感觉也随之消失,这便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n(2)耳针刺激部位的提示:电刺激耳廓,但在耳廓上却难以放置电极,此时便想到了手腕和足踝 n(3)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与三阴经、三阳经分布相关联,使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得到了确定 n(4)用体针代替电刺激,改直刺为平刺,为后来的刺法奠定了基础 n1975年正式成为“腕踝针”向社会公布 2021/3/205第五页,共39页2、全面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76~~ ))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腕踝针》一书 ,为中国针灸史上第一部腕踝疗法的专著当时,腕踝针疗法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发展趋势表现为:(1)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2)针刺方法的多样化; (3)临床治疗的经验不断丰富;(4)作用机理趋于明确化;实验研究已开始起步 ;(5)理论假说不断出现。
随着世界针灸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无痛针灸”需求的不断提高,它将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2021/3/206第六页,共39页四、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一)人体体表分区 1、两侧与两段:左右分两侧;上下分两段 2、六区(即纵行六区) 2021/3/207第七页,共39页((1 1))左右两侧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2021/3/208第八页,共39页((2 2))上下两段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为界,将人体上下分为上段和下段2021/3/209第九页,共39页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1 1区、上区、上2 2区、上区、上3 3区、上区、上4 4区、上区、上5 5区、上区、上6 6区前面后面2021/3/2010第十页,共39页2 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2021/3/2011第十一页,共39页(1)头颈躯干六区前面后面2021/3/2012第十二页,共39页(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前面后面2021/3/2013第十三页,共39页。
(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前面后面2021/3/2014第十四页,共39页(二)区域内脏腑(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1.上上1 1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 2. 2.上上2 2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 3.上上3 3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2021/3/2015第十五页,共39页(二)区域内脏腑(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 4.上上4 4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5. 5.上上5 5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6. 6.上上6 6区的的脏器、组织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2021/3/2016第十六页,共39页n7 7、下、下1 1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n8 8、下、下2 2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n9 9、下、下3 3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2021/3/2017第十七页,共39页n1010、下、下4 4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n1111、下、下5 5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n1212、下、下6 6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 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2021/3/2018第十八页,共39页五、进针点(一)一区一个进针点(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 ——上肢六对 ——下肢六对进针点特点进针点特点:: ((1 1)一个区内一个;)一个区内一个; ((2 2)位于每区之中点;)位于每区之中点; ((3 3)位置固定)位置固定。
2021/3/2019第十九页,共39页1、上肢六对: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区~上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又分左右两侧2021/3/2020第二十页,共39页2、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分为左右两则2021/3/2021第二十一页,共39页六、主治病症主要包括两方面:①①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②②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2021/3/2022第二十二页,共39页各区所治病症:穴位主治病症:相应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该区域内的病症 如:上上1 1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上1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1区域内的病症; 上上6 6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上6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6区域内的病症 下下2 2穴主治病症穴主治病症下2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下2区域内的病症。
余同 2021/3/2023第二十三页,共39页七、临床选穴原则(一)临床选穴的依据(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n例如:近视眼,症状是看物时“能近怯远”,眼睛可归属为上1区和上2区,临床选取双上1、2穴2)引起疾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n例如:阑尾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有的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疼痛在右侧腰骶部,这时应取阑尾炎所在的区域的进针点,即在右下2穴2021/3/2024第二十四页,共39页(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1 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就取相应的腕部(上)穴位如患者所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应的踝部(下)穴位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为主2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即所患疾病在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对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右侧同理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2区,治疗应取右下2穴。
3 3)区域不明、选双上)区域不明、选双上1 1穴穴:有些疾病难确定其体表区域, 如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1穴治疗2021/3/2025第二十五页,共39页(三)变通取穴原则(三)变通取穴原则((1 1)上下同取)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如胃脘痛,应属于双下1、2区,即取双下1、2穴的同时,加取双上1、2穴2 2)左右同取)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时: 如脐周疼痛,其主要症状脐,属下1区,治疗时左下1与右下1两个穴位同取3 3)前后对应)前后对应: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 如冠心病,其主要症状或原因在心脏,心脏在前属左2区,在后为左5区,故治疗时,应取左上2穴、左上5穴4 4)三五针排刺)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 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区和右5区,则以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2个穴位2021/3/2026第二十六页,共39页八、针刺方法(一)(一)基本针法n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另一 手持针(多用30号1.5寸毫针),先以15~25°的夹角使毫针针尖快速穿过皮肤至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针身,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约1.4寸长。
n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2021/3/2027第二十七页,共39页(二)(二)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刺入深度:)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2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3 3)调针:)调针: 何时应调针:何时应调针: ①①若针下无即效时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不佳 ② ②出现针感时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调针内容::A、调深度,B、调方向 调针的目的:调针的目的: 无针觉、无疼痛2021/3/2028第二十八页,共39页(三)疗程(三)疗程n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n对一些急性病症还可每日针刺1~4次,留针15~30分钟顽固性的可持续埋针2021/3/2029第二十九页,共39页(四)其他针法(四)其他针法其他针法埋针埋线电针皮肤针2021/3/2030第三十页,共39页((1 1)埋针)埋针:方法:法腕踝针刺好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
留 针时间随疾病而定,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本法适宜病症:疼痛性、慢性疾病及有器质性损伤的疾病2 2)埋线)埋线: 方法: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适宜的羊肠线,置入所选穴位中一般是15~30天埋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本法适宜病症:同埋针 注意:①取穴宜少;②施术后在施术部位外敷敷料3~5天,预防术后感染2021/3/2031第三十一页,共39页((3 3)电针)电针: 方法:照腕踝针针刺后,针柄上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 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电针在体内形成回路时,应选择同侧治疗穴位为一组,避免跨越心脏或脊髓横断形成回路4 4)皮肤针)皮肤针: 方法:选穴消毒,然后行皮肤针叩刺,范围:宽1厘米、长2~3厘米每日1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叩刺的范围: 腕部:腕横纹上2~5寸的纵向区域 踝部:内外踝高点上3~6寸的纵向2021/3/2032第三十二页,共39页九、注意事项1、针感:一般无,如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说明进针过深,需要调针2、针刺方向:指向病所。
3、症状复杂:要分析症状的主次,如症状中有疼痛存在时,首先应在疼痛所在的区进针4、异常情况:如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同毫针刺法处理方法2021/3/2033第三十三页,共39页 手法腕踝针临床创新点 (一)(一)创新进针点创新进针点 n((1 1)上下肢段内进针,可获同效上下肢段内进针,可获同效 即即宁舍其点,勿舍其区宁舍其点,勿舍其区n(2)同一部位多点多点(3-5)刺刺2021/3/2034第三十四页,共39页2021/3/2035第三十五页,共39页n在进针点两侧约0.2~0.6cm处再各取1--2个进针点,即共针3个或5个点 使针刺方向均指向病所,通过多个进针点的刺激,即刻效应显著提高 该法对广泛疼痛性疾病,或主要症状范围较广泛的疾病疗效满意n(3)上下部位段内多点刺段内多点刺n(4)区内横向刺区内横向刺2021/3/2036第三十六页,共39页(二)(二)行针手法((1 1))上抬下压法((2 2))左右摆动法(左右各(左右各15-2015-20度)度)((3 3))左右旋转法((4 4))环 转 法2021/3/2037第三十七页,共39页。
谢谢观看!2021/3/2038第三十八页,共39页Thank You !不尽之不尽之处,,恳请指正!指正!第三十九页,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