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急管理部官方发布丨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50KB
约19页
文档ID:428396432
应急管理部官方发布丨_第1页
1/19

应急管理部官方发布I《安全生产手册》,请转给员工!目录生产安全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特种作业的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事故预防与控制特种设备有毒环境作业安全制订应急预案机械加工安全安全使用电气设备建筑施工安全切莫忽视飞溅的焊花使用危险化学品要注意什么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的义务安全色灭火器上的字母代表什么用电安全知识火灾类型和灭火器的选择清水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简易式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国家对安全生 产工作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原则《安全生产法》对这个方针进一步予以明确,进一步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 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的范围特种作业包括:1. 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等2.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3. 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司机、司索工、安装与维修工等。

4.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 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拆除、维修工等6. 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水质化验工7. 压力容器作业,含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等8. 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操作、维修工9. 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10. 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测风测尘工等11 .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12. 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 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信号工,拥罐(把钩)工等14. 采掘(剥)作业15. 矿山救护作业16. 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运输押运工 和储存保管员17. 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国家有关部门还将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列为特种设备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 年满18周岁2.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3. 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 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4. 符合相应工作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等有关 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 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 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一)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1. 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2. 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3. 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4. 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二)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什么特点?1. 可导致死亡,属高风险作业2.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培训教育,完善 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抢险设备等3. 发生的地点形式多样化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 (井)、沼 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4. 一些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5. 可能多种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间存在硫化氢危害的同时,还存在缺氧危害6. 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有限空间检测时没有危害,但是在作业过程 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急性中毒。

三) 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1. 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 与防护器材;2. 进入作业现场后,首先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3. 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4. 通风换气;5. 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佩带氧气报警器;6. 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7. 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8. 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许可高空作业事故预防与控制(一)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预防、控制,是依据不同类型高处坠落事故的具体原因,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每类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具体预防、控制要点1. 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 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 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 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 醒目的警示标志等2. 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 270KG/M2 ;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加强施工计划和各施工单位、各工种 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悬空高处作业4. 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屋面 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使用外脚手架工程施工, 外排立杆要高出檐口 1.2m,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铺满脚手板;没有使用外脚手架 工程施工,应在屋檐下方设安全网二)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控制要点: 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控制,是依据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同类别和系列的原因规律,而提出的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综合预 防、控制的要点1. 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 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 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预 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 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 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 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3. 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 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 底防滑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下4. 要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如,架子高度达到 3m以上时,每层要绑两道护 身栏,设一道档脚板,脚手板要铺严,板头、排木要绑牢,不准留探头板使用桥式脚手架时,要特别注意桥桩与墙体是否拉顶牢固、周正升桥降桥时,均要挂好保险绳,并保持桥两端升降同步升降桥架的工人,要将安全带挂在桥架的立柱上升桥的吊索 工具均要符合设计标准和安全规程的规定使用吊篮架子和挂架子时,其吊索具必须牢 靠吊篮架子在使用时,还要挂好保险绳或安全卡具升降吊篮时,保险绳要随升降调 整,不得摘除吊篮架子与挂架子的两侧面和夕卜侧均要用网封严吊篮顶要设头网或护 头棚,吊篮里侧要绑一道护身栏,并设档脚板提升桥式架、吊篮用的倒链和手板葫芦 必须经过技术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倒链最少应用2t的,手板葫芦最少应用3t的, 承重钢丝绳和保险绳应用直径为12.5mm以上的钢丝绳另夕卜使用插口架、吊篮和桥式 架子时,严禁超负荷5. 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m宽的安全网如果高层施工时,首层安全网以上每隔四层还要支一道 3m宽的固定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 1m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并要保证规格质量,安全可靠6. 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具体方法,同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相 同7. 使用高凳和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为宜,梯子下脚 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 40°,同时两梯要牢固,移动梯子时 梯子上不准站人使用高凳时,单凳只准站1人,双凳支开后,两凳间距不得超过3m 如使用较高的梯子和高凳时,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8. 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同时 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使用的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9. 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电杆 的根部是否腐烂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

10. 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另外,还必须做好高 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如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 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 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一)特种设备的使用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监察条例 >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 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规定的相关文件3.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 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 种设备的显着位置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 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 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 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 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7.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8.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 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办理注销9. 锅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