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介 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这册教材 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 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编写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 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 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注意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 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1.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 开放的特点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 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 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 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 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 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2. 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 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 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 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 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 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 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 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 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 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 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 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 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 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 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 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 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 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 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 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 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 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 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 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3.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 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1. 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 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 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 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 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 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探索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 式教学的开始。
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2.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休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 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 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 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 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 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找规律”从 学生们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 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2)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 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 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又如教材在第6页、 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 “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 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 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 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 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10~ 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以后、第31页的牧场上、第86〜67页的小小商店等, 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如第20页的热 闹的小河边、第25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小熊■家,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 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 学知识,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安排了一 些有趣的游戏,第9页的“听反话”、第30页的“教你折飞机”、第44页的“估一估、 猜一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 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 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 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 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 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 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上述原理,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以下几点:(1)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 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 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 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 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 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 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 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2)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 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 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 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册教材安排了训练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第19〜20页的例题和练习,第22页、 第75〜77页的一些练习题等,这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 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4. 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 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