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0年后复排,《白毛女》归来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8KB
约3页
文档ID:280130896
70年后复排,《白毛女》归来_第1页
1/3

70年后复排,《白毛女》归来 她,原本是一个乡间传说里的神秘人物,流传在晋察冀根据地,却因为一部歌剧风靡全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诞生70年来,她不断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歌剧,电影,芭蕾,木刻,连环画……从未真正淡出视野 曾经,全国6亿人口,有5亿人为观赏她而走进剧院,不是万人空巷,而是亿人空巷 她,就是白毛女 1945年,歌剧《白毛女》作为白毛女的首种艺术形式,在延安公演 2022年,首演70周年之际,在文化部的组织下,歌剧《白毛女》再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复排新版《白毛女》由原作者贺敬之亲自把关剧本,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导演是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张奇虹,音乐总监是中国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造型设计则是总政歌剧团一级舞美设计莽珊珊――阵容堪称豪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接棒传承经典重任的“第四代白毛女”,是总政歌舞团的一级演员雷佳喜儿”的a、b角分别由雷佳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蒋宁担任――两位都是80后 11月6日,新版歌剧《白毛女》在当年的首演地延安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

70年后,“白毛女旋风”再度席卷全国――延安、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所到之处,都赢得了掌声和喝彩而12月6日的上海大剧院场次,门票更是早在20多天前已经销售一空 究竟是什么,让这部70年前的作品至今长演不衰呢? 从“白毛仙姑”到歌剧《白毛女》 最初,白毛女还叫“白毛仙姑”1940年代初,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村里有个白毛仙姑,一身白,常常会在晚间行动,寄居在村头的奶奶庙,向村人要求上供村民有时稍有疏忽没有上供,就会听到从神坛后面发出的怪声:“你们,不敬奉仙姑,小心有大灾大难……”有一年区干部到村里布置村选,开大会时都没人来,才发现正值十五,村里人都给白毛仙姑上供去了区干部决定到奶奶庙去捉鬼,却发现所谓的白毛仙姑原来是个佃农孤女,1930年代年方十来岁就被村中恶霸逼死爹爹,抢去奸污,怀孕后还差点被阴谋害死,由善心老妈子放走,逃到山洞里,住了几年因为只能偷供品,吃不到盐,又不见日光,这才全身发白当被告知八路军来到,世道已经改变,“白毛仙姑”才重回村里,重新做人陈强因演黄世仁很像,遭观众痛恨贺敬之等编剧的《白毛女》 1945年延安上演歌剧《白毛女》,王昆演喜儿。

雷佳饰演新版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 没过几年,记者李满天报道了这个故事,继而又改编成万字小说,白毛女的故事逐渐流传到了延安――1942年5月,毛泽东刚刚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创造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白毛女的故事生逢其时1944年,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新型歌剧,作为向中共七大的献礼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正式首演,成为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也见证了白毛女传奇的第一种艺术改编 中国式的民族歌剧,民间戏曲结合西洋歌剧,这种混搭,即使今天看来也是一种时髦,在70年前首创就更是前无古人,一度新潮到无从下手――要不要念白?方言还是普通话?用什么曲子?怎么配乐?舞台道具是虚是实?程式化表演行不行? 虽然执笔编剧的是贺敬之,但初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却完全是集体式的当年的鲁艺没有正规排练场,在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的带领下,演喜儿的王昆,演杨白劳的凌子风,演黄世仁的陈强,就在院子里排戏而鲁艺的教员、同学、炊事员,还有桥儿沟的老乡,也在旁围看,一面看,一面评论一些不符合农村生活细节的地方,经老乡提醒,就地改正。

负责作曲的是音乐系的学生张鲁,虽然才二十出头,却做过系主任冼星海的秘书,很有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