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衰老免疫与免疫检验免疫学

san****glu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7MB
约43页
文档ID:49459291
衰老免疫与免疫检验免疫学_第1页
1/43

赵祖国 临床免疫学教研室 22896378衰老免疫与免疫检验 生物体随着年龄增长在组织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列慢性 、进行性和退行性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 退以致丧失衰老(aging,senescence) 20岁后:胸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头发出现衰老现象,肌肉的力量下降30岁后:身体机能轻微下降:皮肤失去弹性, 出现皱纹听力开始下降,心脏肌肉变厚脊 椎骨距离缩小,身体姿势前倾,人体发育达到顶点40岁后: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杀灭癌细胞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杀灭其他病菌的能力也下 降,身高降低50至55岁:皮肤松弛,味觉迟钝多数女性停经胰蛋白酶和胰岛素分泌减少55至60岁:脑细胞机能低下说话声音发颤肌肉及其他组织退化,体重减轻但由于新陈代谢低 下体内脂肪积蓄,因而体重减少并不明显而男 性精液量减少60至70岁:衰老速度相对减慢,身高比青年期降低二至三厘米,味觉更加迟钝,只有青年期功能的 30-40%肺活量较青年期下降50%60岁的人 ,肌肉力量只有25岁时的一半Ø 免疫功能随着增龄而逐步发生减退与紊乱的现象,是由基因控制的免疫 系统循序渐进的自然退化过程;Ø 表现为免疫应答反应减弱,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以及免疫功 能的紊乱。

衰老免疫 第一节 衰老时免疫系统的变化一、免疫器官的衰老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 talContent 记忆性CD8+T细胞 的相对比例↑;初始T细胞↓; 记忆性T细胞↑老化的标志性变化是 CD28-的T细胞↑CD4 CD8CD45CD28CD4+/CD8+细胞 比值变化不大3、T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变化T细胞活化早 期信号转导 障碍磷脂酰肌醇代谢率↓ PIP2水解为IP3及DAG的能力↓ PLC-γ的活性↓Ca2+流动能力↓MAP激酶途径的Mek/Erkh Jnk等蛋白激酶的活化↓1)IL-21)IL-2l初始T细胞数量↓→Th1细胞 产生的IL-2lIL-2R↓;l可溶性IL-2R↑4 4)炎性细胞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 IL-1、TNF-a),并存在趋化 性细胞因子如IL-8的分泌紊 乱3)IL-43)IL-4Th2细胞分泌的IL-4↑→克 隆B细胞激活→自身反应性 抗体↑2)IL-62)IL-6l年轻人IL-6水平很低;l随年龄↑而↑lIL-6升高→B淋巴细胞增生达 极限→自身抗体和淋巴瘤发病 率↑ CKCK4、细胞因子的变化 Th1型细胞因子生成↓,呈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化真核生物染色真核生物染色 体末端,由蛋体末端,由蛋 白质和白质和DNADNA紧紧 密结合的结构密结合的结构 。

特异性特异性T T细胞的细胞的 增生受限;增生受限;CTLCTL分化延迟分化延迟端粒功能维持染色体结 构的稳定性和 完整性5、端粒及其在衰老免疫中的作用与T细胞的关系(三)染色体端粒和衰老端粒是由简单的富含T和G的DNA片 段的重复序列组成人类端粒结构为染色 体末端重复上千次的TTAGGG序列所组成 DNA聚合酶不能完成线性染色体末端 DNA的复制, 由于RNA引物的原因,DNA聚合酶一 定会留下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一段端 粒)使其不被复制那么真核细胞染色体 末端的端粒就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 个缩短的端粒传给子细胞后,随着细胞的 再次分裂进一步缩短染色体末端端粒随着每次细胞分裂逐渐缩短,直到不能分裂 走向衰老人类种系细胞一生中维持分裂不断增殖的原 因是该细胞表达端粒酶端粒酶以自身一段RNA为模板, 通过逆转录酶,转录出一段端粒片段并使之连接于染色体 的端粒末端,使端粒不缩短,维持完整,从而保持了细胞 的永生化生长在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种系细胞中都显示出弱的端粒 酶活性而在人类正常组织的体细胞均无端粒酶活性值 得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显示明显的端粒 酶活性,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具有永生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端粒复制.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5’3’ 3’5’dGTP.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 .AACCCCAACCCC AACCCCAAC5’3’ 3’5’dGTP.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5’3’ 3’5’3’RNA templateTelomeraseDNA polymeraseprimaseprimase.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CCCCAAC5’3’.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CAACCCCAAC5’3’.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CCAACCC CAACCCCAAC5’3’.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GGGTTG .AACCCCAACCCC AACCCCAACCC5’3’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 对TI抗原应答; 与表达CD5分子的 B-1B细胞相对增 多有关。

2.血清Ig3.自身抗体1.B细胞类别和组成改变 IgM含量不变, IgG1/2/3 ↑ 部分人IgE ↑ 抗体生成能力、 亲和力↓ T、B细胞数量与 功能的紊乱;易产生自身抗体 ;(三)其他类型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1、NK细胞--总数↓,活性是否改变?2、APCMO-MØ绝对数量不变,处理抗原能力↓;朗格汉斯细胞数量下降3、RBC表面的CR1(C3bR),清除IC,作用重要老龄个体RBC的CR1明显降低,易发生IC沉淀→机体损伤第二节 老年人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免疫缺陷免疫异常 增强免疫功 能失调免疫防疫 免疫监视 功能下降识别和清除 异物障碍对自身抗原 免疫应答(一)衰老性感染杀灭病原微生 物功能减弱免疫活性细胞 数量和功能↓抗原识别能力抗原识别能力 减弱减弱老年人的反应不敏感,缺乏老年人的反应不敏感,缺乏 典型症状和特征典型症状和特征易感染接种失败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SLESLE和重症肌无力和重症肌无力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二)老年性自身免疫病衰老(三)恶性肿瘤CTL细胞功能减弱和NK细胞数量减少是老年人罹患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发于55~70岁;发达国家60%以上的恶性肿 瘤患者65岁;1、易发生多发性癌症2、隐匿癌症较多3、症状不典型(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多见于老年人,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 特征的的渐进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 呆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与脑组织中的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protein, Aβ)的产生和清除失衡有关Found by Alzheimer in 1901 -shrunken brain -unique -microscopic depositsDr. Alois AlzheimerAuguste Frau (died in 1906)PET scan 扫描对照图AD的发生机制1. Aβ的代谢异常产生多于清除,导致Aβ大量聚集并沉积,产生神经毒性作用2.病理改变脑组织萎缩、神经纤维缠结、以Aβ为 核心的的老年斑→痴呆Metabolism of APPPET scan 扫描对照图AD的病理特点1、AD免疫异常的机制 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和脑内非特异性炎性 反应失控→Aβ沉积 1)Aβ的正常代谢:lAβ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lAβ被抗体结合并被清除;l产生Aβ过多的细胞被清除; 2)异常代谢:l沉积→并与神经纤维缠结构成免疫原;l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局 部炎症;l进一步加剧Ab沉积2、炎症因子在AD中的作用IL-1IL-1IL-6IL-6CKCKTNF-aTNF-a4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合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合成; ; ADCSFIL-6RADCSFIL-6R明显增高明显增高, ,介导脑内炎症反应。

介导脑内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受小胶质细胞受A Aß刺激后产生刺激后产生; ; 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NONO、谷氨酸等、谷氨酸等; ; 通过通过N-N-甲基甲基-D--D-天门冬氨酸损伤神经元天门冬氨酸损伤神经元IL-1aIL-1a和和IL-1bIL-1b,,IL-1b;IL-1b; 过度表达促进过度表达促进A Aß沉积和沉积和SPSP形成小胶质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小胶质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1和和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1等,促进的小胶质等,促进的小胶质 细胞和炎性细胞趋化,加剧炎性反应细胞和炎性细胞趋化,加剧炎性反应3213、补体AD患者脑内的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能表达补体激活物,该作用与Aß有关第三节 衰老的免疫检验一、T细胞的检测T细胞检测数量数量&&表型表型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增生功能细胞增生功能指标:T细胞总数、初始T细胞 与记忆性T细胞的绝对数及其比 值、初始T细胞上的CD28分子 IL-2及IL-2R含量与活力均下降; IL-1a/b/6及TNF-a水平增加淋巴细胞转化抑 制因子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ELISA 放射免疫二、B细胞的检测检测方法同T细胞。

数量变化不大,但亚群变化有个体差异;CD5分子的B-1B细胞数量反比于体液免疫应答能力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相对稳定;特异性抗体减少;自身抗体水平则明显升高;或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B细胞抗体三、衰老与端粒长度的检测 (一)DNA印迹法(Southernblot,SB)原理:核酸内切酶HinfI或RsaI消化基因组 DNA--电泳分离不同大小的DNA片段--转移至 硝酸纤维素膜上--32P或生物素、碱性磷酸酶 标记的端粒特异性探针(CCCATT)n与其杂 交,末端限制性酶切片(TRF)段通过光密 度值测量带有DNA片段的凝胶基因DNA限制片段限制性酶切割琼脂糖电泳转膜杂交、显影凝胶滤膜转移DNA至膜上吸附有DNA片段的膜Southern印迹杂交的技术流程(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包括制作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以及DNA变性,与异硫氰酸(FITC)或Cy3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用DAPI或EB复染,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信号三)流式细胞计量-荧光原位杂交Flow-FISH:细胞分离,DNA变性并与DNA探针杂交,洗去多 余探针,复染后用流式细胞计量术采集和分析。

四)定量PCR法 与传统的印迹法相比,可靠、简便、快捷 、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可批处理样品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能 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无法阻止衰老,但是可以延 长青春的活力!谢 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