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3.51KB
约15页
文档ID:53505531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doc_第1页
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836 - 199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concret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ewer pipes(节 录)目 次 前  言 ……………………………………………………… I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产品分类…………………………………………………………… 1  4 原材料………………………………………………………… 3      5 技术要求…………………………………………………………… 3      6 试验方法…………………………………………………………… 8      7 检验规则…………………………………………………………… 9       8 标志………………………………………………………………… 12       9 包装、运输、贮存………………………………………………… 12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生产和使用现状,非等效采用ASTM C76:1995《钢筋混凝土下水道、雨水和污水管标准》对GB 11836-198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与GB 11836-1989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管的外压荷载级别,扩大了产品规格范围,补充了柔性接口的排水管品种,对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章条作了较大改动这样将有利于排水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1836-1989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第三水泥管厂、上海水泥制管厂、武汉市水泥制品厂、杭州水泥制品二厂、烟台牟平兴达水利机具有限公司、上海闵行马建瓦筒厂、天津市宝坻县水泥构件厂、成都双流水泥制品厂、昆山市巴城混凝土预制二厂、秦皇岛市抚宁县水泥制管厂、西安市水泥制管厂、南京复合材料总厂水泥制品机械厂、武进市第二建材机械厂、江都市建材机械厂、江都市华光水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丽华、周正、王憬山、余科旺、居贤镛、张吟秋、卞继洲  本标准于1989年11月首次发布,本标准1999年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产品分类、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离心、悬辊、振动及立式挤压成型的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  本标准适用于雨水、污水、引水及农田排灌等重力流管道的管子  注:生产其他用途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参照本标准执行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99-1990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T 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748-1996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13788-1992 冷轧带肋钢筋  GB/T14684-1993 建筑用砂  GB/T14685-1993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672-1997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  GB50204-19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J81-198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J107-198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JG J63-1989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C 714-1996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3 产品分类3.1产品按有无钢筋分为混凝土管(CP)和钢筋混凝土管(RCP),以下简称管子,按外压荷载分级,其中混凝土管分为I、II两级,钢筋混凝土管分为I、II、III三级。

其规格、外压荷载级别和内水压力分别见表1、表2表1 混凝土管规格、外压荷载级别和内水压力公称内径D0mm有效长度L≥mmI 级 管II 级 管壁厚t≥mm破坏荷载kN/m内水压力MPa壁厚t≥mm破坏荷载kN/m内水压力MPa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100019192225303540455060128891012141617210.0225252733404547505565191412151819191921240.04表2 钢筋混凝土管规格、外压荷载级别和内水压力公称内径D0mm有效长度L≥mmI 级 管  壁厚t≥mm裂缝荷载kN/破坏荷载kN/m内水压力MPa壁厚t≥mm裂缝荷载kN/破坏荷载kN/m内水压力MPa壁厚t≥mm裂缝荷载kN/破坏荷载kN/m内水压力MPa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501500165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1000303035(40)42(50)50(55)55(60)65(70)70(75)75(85)85(95)90(100)105(115)115(125)125(140)140(150)155(170)175(185)185(200)22023525012151721252833374044485560667280849010411212018232632384250566066728390991101201301401561681800.063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51501651802002202302352552751519273240475461697481909911012013414515217218519823294148607181921001101201401501701802002202302602803000.103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515016518020022023023525527519293949606777879410811913415116618320422725027229631729445974901001151301411621792012262492743053403764074454750.10注:括号内数值为推荐壁厚。

3.2管子按连接方式分为柔性接口管和刚性接口管3.2.1柔性接口管按接口型式分为承插口管、企口管、钢承口管和双插口管3.2.1.1柔性接口承插口管型式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分别见图1、图2、图3图略)3.2.1.2柔性接口企口管型式见图4图略)3.2.1.3柔性接口钢承口管型式见图5图略)3.2.1.4柔性接口双插口管型式见图6图略)3.2.2刚性接口管按接口型式分为平口管、承插口管、企口管和双插口管3.2.2.1刚性接口平口管型式见图7图略)3.2.2.2刚性接口承插口管型式见图8图略)3.2.2.3刚性接口企口管型式见图9图略)3.2.3.4刚性接口双插口管型式见图10图略)3.3管子按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3.4管子按名称、外压荷载级别、规格(公称内径×有效长度)和标准编号顺序进行标记3.5标记示例:公称内径为600mm、有效长度为1000mm的I级混凝土管,其标记如下:  CPI600×1000GB11836  公称内径为2400mm、有效长度为2000mm的II级钢筋混凝土管,其标记如下:  RCPII2400×2000GB118364原材料4.1原材料4.1.1水泥宜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快硬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水泥性能应分别符合GB175、GB199、GB748、GB1344、JC714的规定4.1.2细骨料宜采用硬质中砂,细度模数Mx为2.3~3.0粗骨料最大粒径对混凝土管不得大于壁厚的1/2,对钢筋混凝土管不得大于壁厚的1/3,并不得大于环向钢筋净距的3/4骨料性能应分别符合GB/T14684、GB/T14685的规定4.1.3混凝土允许掺加外加剂及掺合料当掺加外加剂时,应符合GB8076的规定;当掺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符合GB1596的规定;当掺加其他掺合料时,应符合其他相应标准的规定4.1.4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 J63的规定4.1.5钢材宜采用冷扎带肋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也可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材性能应分别符合GB13788、GB1499、GB50204、GB/T701的规定4.2钢筋骨架4.2.1钢筋骨架宜采用滚焊成型4.2.2环向钢筋的搭接处理,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4.2.3钢筋骨架的环向钢筋间距不得大于150mm,并不得大于管壁厚度的三倍钢筋直径不得小于3.0mm,骨架两端的环向钢筋应密缠1~2圈4.2.4钢筋骨架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得小于3.0mm,根数不得少于六根,手工绑扎骨架的纵向钢筋环向间距不得大于300mm,滚焊骨架的纵向钢筋环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2.5公称内径小于等于1000mm的管子,宜采用单层配筋,配筋位置在距管内壁2/5处,公称内径大于1000mm的管子宜采用双层配筋5技术要求5.1混凝土强度制管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用于制作顶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5.2外观质量5.2.1管子内、外表面应平整,管子应无粘皮、麻面、蜂窝、塌落、露筋、空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