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39KB
约16页
文档ID:291044024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_第1页
1/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二年级上传统文化(齐鲁书社)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 韩愈作品的特点:他擅长使用和提炼前人的词语,创造出了大量新的词语, 43 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动辄得咎?等这几个成语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前两个让学生记住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成语都是唐代大诗人、大文学家韩愈提炼创造出来的 这片面在自主阅读的根基上让学生分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了解了韩愈哪些方面的处境 (三)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安置学生背诵宋代诗人刘过的《书院》这首诗这首诗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学宛如致力于开垦耕种,是勤劳是懒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积累下大量的书本学识就好比农人春天播下大量种子,总有一天会等到丰收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力:即致力于某种事情,诗中的意思是致力于学习和耕种 ? 惰:即懒惰 ? 尔:你 ? 但:这里是只要的意思 ? 稔:音ren,意思是庄稼收获岁稔,就是年年收获 第24课 读书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 能纯熟背诵《读书》《劝学》这两首诗 3. 简朴了解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的生平 4. 学习古人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斟酌的良好习惯 44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课文分析 理解这首诗重要理解诗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哲理这首诗选自《陆象山语录》,陆象山即陆九渊,是一位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读书的见解颇多,这四句诗就是陆九渊在和学生谈话时引用的,主要谈的是读书方法 这首诗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有确定难度,教学时也要从?涵泳工夫?入手,即先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精心体会诗的意味,把不懂得地方标出来,再由老师讲解,在理解的根基上背诵就对比轻易了假设实在不明白也不要紧,先背出来逐渐地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也就能理解了 (二)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简朴介绍了陆九渊这一片面着重使学生了解两点:一要知道陆九渊是宋代的大学问家,他的大量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流传至今;二要知道陆九渊看法读书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思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和实践过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中安置背诵《劝学》这首诗。

背诵之前应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大体意思 《劝学》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意在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这首诗以短短的28个字,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青少年时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假设虚度光阴,就只能是?老大徒伤悲?了 诗中难解词语释义: ?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开头啼叫 45 四、小结 关于吴道子和《天王送子图》你都理解了哪些? 第15课《千里江山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赏识古代美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美术作品的表方法及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民族骄傲感 2.赏识中外小挚友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近一步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特点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挚友的美术作品的理解感受才能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美术作品和小挚友的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等 四.教学过程: 工程:第一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引入 1. 教师让学生谈一谈,今天我们一起赏识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们有谁见过《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你们细心看一看这作品都画了哪些内容? 2.赏识课件。

3.让学生赏识说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1、赏识《千里江山图》 2、议论问题 3、回复问题 初步了解我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31 讲授新课 1.教师归纳,并介绍王希孟生平简介: 王希孟生是北宋画家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擅画山水,《千里江山图》长卷是他传下来的唯一作品,大约这图作品完成一、二年后这青年画家就死去了 2.赏折:(千里江山图) 是我国古代最优良的作品之一,在这幅长卷中对绵延的山势、颠峰峻岭…… 3.向学生简介什么是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用矿质颜料等 4.赏识三幅小挚友的画 《冬泳》、《游泳比赛》《为好挚友画像》 赏识三幅小挚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4.提问:有谁见过冬天游泳场面? 有谁会游泳或加入过游泳比赛? 1.赏识三幅小挚友的画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游泳的感受 3.说一说,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4.分组议论 1.让学生自己总结你游泳时见过的场面 2.总结一下三幅小挚友的画是用形式进绘画的 学生创作 1.表示赏识作品的特点 2. 了解学生的思路 3. 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

1.在相互交谈中别人对作品的见解给了你什么启示 2.谈一谈你的想法 用最美的最通顺的语言表达你赏识后的感受 小结 教师小结: 赏识后对我国古代美术和小挚友的画有了确定了解 语言描 32 述 第16 课 清明上诃图 教学目标: 1.根本,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古代文化光芒璀璨,在浩瀚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灿的明珠(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来会意《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 (二)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新颖,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嚣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昌盛兴旺景象 2.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明确:春日中,各种各样的巧手造出产品在出售,从很远很远地方赶来的农人、商贩日夜在这里交易。

表现了汴梁城市场昌盛、人民丰衣足食充分表达了喜 33 悦之情,赞美之意 3.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到底是什么样呢?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明??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成多得的文化遗产 第17课 孙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切实、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 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仰之情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简朴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根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根基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 (二)教学活动 ? 读一读 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 34 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成不察也 释义:战役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成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2.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警惕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殆,危害对自己的处境和对方的处境都有透彻的了解, 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 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出名军事家——孙膑这项活动的安置,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导学生,又可以在亲子活动中缩短与孩子的距离,达成心灵的沟通,从而构建起学习型家庭 第18课管仲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作出了哪些付出? 3. 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义,学习结交真正的挚友 二、 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 教材分析 35 管仲出世在今安徽省的颍上。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抚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举,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提防经济,反对空谈,看法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抗争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告成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的宽容、关怀、关切、理解,使两人结下深厚的情谊,留下?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二) 教学活动 这篇课文对比简短,内容也轻易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弄明白因此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急速提取相关信息的才能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让学生在交流议论中自己解决问题为了丰富学生的学识,教师可根据教学处境,给学生再多讲点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和春秋战国时的处境,让他们对遥远的古人有更多的感性熟悉 故事链接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义让学生自己阅读,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然后议论:读完故事,你认为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管仲和鲍叔牙为什么会成为好挚友?从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挚友,正确地与挚友相处。

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如?力荐??第一霸主??春秋第一相??尊王攘夷?等,教师可赋予适当的解释,但不要求学生完全掌管 第19课 诸葛亮 36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才干,了解诸葛亮所作出的付出 3.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知道诸葛亮是个学识丰富、学问渊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能以诸葛亮为模范,努力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付出 4. 培养学生喜欢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 教材分析 诸葛亮是蜀国丞相,三国时期优良的政治家、军事家相传他出世的时候,正值清早,窗外即将亮堂,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亮?,字孔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