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楚简?“噗〔口换言〕〞义解诂 ?包山楚简?[i]有个“噗〔口换言〕〞字,原形作〔数字为竹简号码〕: 12 15反 22 24 27 30 42 54125 126 128 128反 137 137 157凡15见,共有五种写法,主要是右边不同,15反、24、30、42、54、125、137的右部都是几个短竪画下直接加“又〞,12、126是几个短竪画下加横再加“又〞,128及128反那么是“丵〞〔下无十〕下加“又〞,22、27是在第一种写法的下面增加“人〞,157那么从与人相当的“大〞,所以我们猜想它的完全形态应是从“言〞从“菐〞,右下作“人〞者为变体,其余为省体包山简有“噗〔口换邑〕〞“僕〔右下臣〕〞“镤〞“纀〔无人〕〞等字,所从之“菐〞跟本文要考的这个字的右部写法大同小异,也有从大从人和省略等各种形体可见把上列原形统一楷定为“噗〔口换言〕〞应该是合理的这个字的用例如下〔除讨论的字外,凡字库所无之字在不影响本文结论的前提下尽量用功能相当或形近音近的库有字代替,不要求严格对应〕:1、东周之客许裎至〔致〕胙於戚郢之岁,夏夷之月甲戌之日,子左尹命漾陵邑大夫噗〔口换言〕郜室人某廑〔广换病头〕之典之在漾陵之參鉨。
〔12简〕2、五师宵倌之司败告胃〔谓〕,卲行之大夫吟执其倌人,新俈迅尹不为其噗〔口换言〕〔15简反〕3、八月己巳之日,郧〔员换云〕司马之州加公李瑞、里公隋得受期辛未之日,不噗〔口换言〕陈宔醀〔酉换首无点〕之伤之古〔故〕以告,阩门又败〔22简〕4、八月辛未之日,郧〔员换云〕司马豫之州加公李逗、里公隋得受期癸酉之日,不噗〔口换言〕陈醀〔酉换角〕之伤,阩门又败〔24简〕5、八月癸酉之日,邸阳君之州里公登贝+妟受期乙亥之日,不以死於其州者之噗〔口换言〕告,阩门又〔有〕败〔27简〕6、八月戊寅之日,郧〔员换云〕司马之州加公李偳、里公隋得受期辛巳之日,不噗〔口换言〕陈醀〔酉换首无点〕之伤以告,阩门又败〔30简〕7、八月丙申之日,霝里子州加公文壬、里公苛贓〔贝换言〕受期九月戊戌之日,不噗〔口换言〕公孙琥〔王换幸〕之侸之死,阩门又败〔42简〕8、九月辛亥之日,喜君司败史善受期丙辰之日,不噗〔口换言〕长陵邑之死,阩门又败〔54简〕9、宋客盛公邉莅楚之岁,屈奕〔大换示〕之月戊寅之日,邑+足昜公命郚国之客蔁剡、尹癸噗〔口换言〕之,东敔公鮽〔鱼换害〕痺、敔司马陽牛皆言曰:促〔人换邑〕昜之诰倌黄齐、黄 皆以曰固之爨月死于小人之敔、卲戊之芙邑。
〔125简〕10、东周之客许裎至〔致〕胙於戚郢之岁,夏夷之月癸卯之日,子左尹命漾陵之邑大夫噗〔口换言〕州里人陽鎆之与其父陽年同室与不同室〔126简〕11、羕陵邑大夫司败噗〔口换言〕羕陵之州里人陽鎆之不与其父陽年同室〔128简〕12、夏夷之月癸卯之日,戠言市以至,既涉於喬與、喬差,僕受之……其噗〔口换言〕戠言市,既,以逅郢〔128简反〕13、东周之客许裎歸〔馈〕胙於戚郢之岁,夏弈〔廾换示〕之月癸丑之日,陰司败某倝告汤公競军言曰:执事人属陰人桓〔木换亻〕娟〔女换米〕、苛冒、舒舟、舒裎、舒庆之狱於陰之正,使听之舟、裎皆言曰,苛冒、桓〔木换亻〕卯并杀舒肕〔月换日〕,小人与庆不信杀桓〔木换亻〕卯,卯自杀桓〔木换亻〕娟〔女换米〕、苛冒言曰,舒庆、舒裎、舒舟杀桓〔木换亻〕卯,庆逃夏夷之月癸亥之日,执事人为之盟证凡二百人十一人既盟,皆言曰:“信噗〔口换言〕闻智〔知〕,舒庆之杀桓〔木换人〕卯,舟、呈与庆皆〞“噗〔口换言〕闻智〔知〕,苛冒、桓卯不杀舒肕〔月换日〕〞舒裎执,未有断,越宇〔于换佝〕而逃〔131、136、137简〕14、鄢邑大夫命少宰尹佻〔人换邑〕詉噗〔口换言〕闻大梁之戠奮之客苛坦,苛坦言胃〔谓〕:鄢攻尹屈惕命解舟、釐〔里换貝〕舟、载〔车换糸〕司舟、舟戕〔戈换斤〕、車轄圣〔又换夂〕戕〔戈换斤〕、宋中之戕〔戈换斤〕古、戕〔戈换斤〕坉〔上加宀〕、竽馹倌、竽倌之奮貸〔代换戈〕解。
〔157简〕关于这个字的释读,先后提出了多种意见[ii]〔1〕?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释文楷定作“譵〔无寸〕〞,读如“對〞,解释为“应对〞〔2〕刘信芳?包山楚简司法术语考释?〔?简帛研究?第二辑,法律出版社1996〕也楷定作“譵〔无寸〕〞,读如“對〞,但解释为“审理对证〞〔3〕葛英会?包山楚简释词三那么?〔?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楷定作“噗〔口换言〕〞,读作“蔽〞,认为是“判断、判决〞的意思〔4〕胡平生?说包山楚简的“嶫〔山换言〕〞?〔?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编,1997〕楷定作“嶫〔山换言〕〞,认为是“验〞的假借字,具有“证〞“徴〞“效〞等意义〔5〕董莲池?释楚简中的“辩〞字?〔?古文字研究?第22辑,中华书局2000〕释作“辩〞字,认为是“明察〞的意思〔6〕陈伟?楚简与楚史研究?〔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2022年度第一回例会〞报告,2022〕认为例13中的“噗〔口换言〕〞是“竊〞的假借字,作谦词用〔7〕黄锡全?楚简“諦〔帝换帶〕〞字简释?〔?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释作“諦〔帝换帶〕〞字,认为是审查、审问的意思。
〔8〕广濑薰雄?包山楚簡に見ぇゐ證據制度につぃて?〔?楚地出土資料と中國古代文化?,汲古書院2022〕楷定作“譵〔无寸土换又〕〞,认为是“察〞的假借字,表示“调查〞的意思以上各说,就字形论,葛英会的楷定比较忠实;以释读言,广濑薰雄的“察〞字说较为有据;而论意义,那么都沾了点边却并不确切,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广濑氏读“噗〔口换言〕〞为“察〞的根据是裘锡圭先生的郭店楚简按语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98〕?五行?篇:“思不清不噗〔口换言〕,……清那么噗〔口换言〕,噗〔口换言〕那么安〞,马王堆帛书?五行?中相应的句子作“思不睛不察,……睛那么察,察那么安〞,于是郭店简?五行释文注释?注释[七]引裘说:“裘按:帛书本与此字相当之字为‘察’,简文此字似亦当读为‘察’此字在包山简中屡见,读为‘察’,义皆可通在郭店简中,此字及以其右旁为偏旁之字尚见于?语丛一?等篇〞?语丛一?六八简原文作“噗〔口换言〕天道以化民气〞,其注释[一五]云:“裘按:此简第一字,与?五行?当读为‘察’之从‘言’之字根本相同不过右旁下部有从‘又’从‘廾’之别,疑亦当读为‘察’〞根据异文而用“察〞的词义来解释“噗〔口换言〕〞无疑是可取的,但异文之间可以是异体字关系、同义词关系,未必一定“噗〔口换言〕〞就是“察〞的假借字,在不知道“噗〔口换言〕〞字的结构、读音和本义的情况下,断定“噗〔口换言〕〞是“察〞的假借字也许符合事实,但理由并不充分[iii]。
不过我们可以说“噗〔口换言〕〞是跟“察〞功能相当的一个字,因而可以按照“察〞的词义来解释“噗〔口换言〕〞尽管由于异文的帮助我们知道了“噗〔口换言〕〞字可以按“察〞词去理解,但在不同语境中也还有个义项的选择问题裘先生只说包山楚简里的“噗〔口换言〕〞“读为‘察’,义皆可通〞,却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义,广濑先生那么明确指出包山简里的“噗〔口换言〕〞也就是“察〞都是表示“调查〞的意思察〞当然有“调查〞的义项,“侦察〞的“察〞就是这种用法但我们认为这个义项并不适合包山楚简的辞例,至少不能算确切调查〞多用于未知事件,往往在无目标、无线索的情况下通过多方“调查〞和反复“调查〞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而包山简的语境并非如此例如15简反的“新俈迅尹不为其噗〔口换言〕〞所言事情在15简至17简有交代:仆五师宵倌之司败假设敢告视日卲行之大夫盤坷〔土换力〕吟执仆之倌登屪、登期、登仆、登臧而无古〔故〕仆以告君王,君王属仆于子左尹,子左尹属之新俈迅尹丹,命为仆至〔致〕典既皆至〔致〕典,仆又〔有〕典,卲行无典新俈迅尹不为仆断可见这个案件的关键是看“有典〞“无典〞,即所执之人在谁的名籍上,原告强调自己有典而对方无典,新俈迅尹在左尹的命令下已经调来了诉讼双方的“典〞,只要核实一下就可以断案,根本不需要“调查〞。
如果说“致典〞就是调查,那已经调查了,更不能说“不为其噗〔口换言〕〞这里一说“不为其噗〔口换言〕〞,一说“不为仆断〞,“噗〔口换言〕〞和“断〞是紧相关连的两道司法程序,“噗〔口换言〕〞指审查、核实,“断〞指判决不核实当然无法判决,不判决意味着尚未核实司败假设不担忧核实,只在乎判决结果,所以自述时强调“不为仆断〞;而司法人员转述这件事时,关注的是为什么没有断,重点在核实,所以说“不为其噗〔口换言〕〞这两种说法的大意相同,但侧重点不一样有人从异文的角度,根据“断〞推论“噗〔口换言〕〞是判断、判决的意思,其实也不准确因此我们认为,包山楚简中的“噗〔口换言〕〞其根本含义是“检验,核实,确认〞,相当于“检察〞之“察〞,与“检〞是同义词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骠骑执法以检下〞注:“〔检〕犹察也〞“检〞有查验、核实的意思,?晋书·束皙传?云:“有人於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上两行科斗书司空张华以问皙,皙曰:‘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检验果然〞“察〞也有这样的用法,如?吕氏春秋·察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这个“察〞就是指对“传言〞的核实和检验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察〞正是指对案件的核实。
庄公的意思是,作为国君,对报上来的大小案件应该争取一一核实才加判决,即使限于时间精力而有的不能核实,也要根据情理决断,不能随便马虎,所以曹刿称赞这是“忠之属也〞现代的“检察院〞主要职能就是检审核实被控告的犯罪事实,然后批准逮捕或提出公诉,而调查取证主要是公安局和警察的事,审理判决那么是法院的事如果把司法程序大致分为调查、审核、判决三个阶段,包山简“噗〔口换言〕〞的通常用法应属于第二个阶段,是指对的证据或事件的检验核实确认,不是无目标的初始调查如例1是核实郜室人某廑的名册是否在漾陵之三玺,结果“启漾陵之三玺而在之,某廑在漾陵之三玺间御之典匮〞例2是要求核实登屪、登期、登仆、登臧等人是在五师宵倌之司败假设的名册上还是在卲行之大夫盤坷〔土换力〕的名册上,结果新郜迅尹丹虽然从当地官府调来了各自的名册,却没有及时进行核实确认例3、例4、例6那么要求对陈醀的伤势及受伤的原因〔这原因应该已由当事人说明〕查验核实,结果没有记载例7、例8、例9是要求核实公孙琥〔王换幸〕之侸、长陵邑、及促〔人换邑〕昜之诰倌黄齐、黄 等人是否确实死亡,结果前两人没有记载,而黄齐和黄 “皆以曰固之爨月死于小人之敔、卲戊之芙邑〞。
例10要求核实州里人陽鎆是否跟他的父亲陽年同室而居,例11那么是对核实结果的交代:“陽鎆之不与其父陽年同室〞例12有残文,语意欠明确,但“其噗〔口换言〕戠言市〞应该是向“以至〞的戠言市核实有关案情或证据例14“噗〔口换言〕闻〞连用,“闻〞当读为“问〞,这里也是验问、核实义,亦即本来知道了事情经过,现在只是叫苛坦来问问,核实一下而已,所以苛坦“言胃〔谓〕〞,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述说了一遍可见这里的“问〔闻〕〞跟通常一问一答的问实际含义不完全相同例5的用法比较特殊,但仍然是“查验、核实、确认〞的意思,只不过用做名词,指查验报告或核实结果值得讨论的是例13所言事件前文也有交代,见132—135简:秦競夫人之人舒庆坦処陰侯之东邛〔工换窮〕之里,敢告於视日陰人苛冒、桓〔木换走〕卯以宋客盛公邉之岁刑夷之月癸巳之日,并杀仆之兄肕〔月换日〕仆以誥告子郧公,子郧公命隈右司马彭懌为仆券等,以叙侌之勤〔力换攵〕客、侌侯之庆李百宜君,命为仆搏之,得苛冒,桓卯自杀勤〔力换攵〕客百宜君既以至〔致〕命於子郧公,得苛冒,桓〔木换人〕卯自杀子郧公属之於侌之勤〔力换攵〕客,囟〔使〕断之吟〔今〕侌之勤〔力换攵〕客不为其断,而倚执仆之兄裎,侌之正或执仆之父週〔周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