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5年高考试卷大揭密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KB
约10页
文档ID:44937890
2005年高考试卷大揭密_第1页
1/10

2005 年高考试卷大揭密年高考试卷大揭密 今年是我省语文、数学、英语自主命题的第二年高考一结束,省高招办即召集高考命题组 的专家,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予以公开;与此同时,省高招办还组织省内多名特级教 师,分别对高考各学科的试卷进行评析本版现刊登各位专家的分析结果(略有删节),以飨 读者命命题专题专家解家解读读出出题题思路思路语文篇稳中求变 视野开阔2005 年我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 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 美统一一、稳中求变今年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因而与去年尽可能保持一致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妨碍 我们稳中求进、求变试卷结构上,2005 年与 2004 年基本一致,7 个大题不变,主、客观题的分值不变变化的 是:小题数量由 25 题增加至 26 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 18 分增加到 20 分,第六大题 由 12 分减少为 10 分考核内容上,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我们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此 外,为引导中学注重文言文基础教学,在考纲取消了“常见文言句式和用法的理解”这个考点 星号的前提下,我们将文言文的信息筛选题改为词类活用题以加强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把原来的分析概括题改为赏析题,涵盖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评价鉴赏等各个方面, 以强化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考核方式上,抓住语用题形式自由度最大的特点,大胆创新如今年我们取消了渐入仄境 的仿写题,将修辞运用的检测调整到Ⅰ卷中,而将Ⅰ卷中的标点题调整到Ⅱ卷中,与词语的 替换相结合,从表情达意的角度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词语替换 是一种新的检测形式,它考查考生推敲语言的能力:从规范角度审视用词是否正确;从修辞 角度审视所选词语的表现能力是否较强,是否更合乎语境此外,该题还要求考生陈述替换 与否的理由,考生须将头脑中模糊的感觉变为清晰有说服力的文字,在考查推敲语言能力的 同时又检测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语用这块“实验田”的第二个创新体现在第 23 小题上针对社会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试 题提供了一幅漫画,要求考生结合漫画内容拟一则公益广告这种形式既检测了考生对漫画 的理解能力,又检测了考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贴近社会现实,充满生活气息,也是 一种新的尝试二、立意为先,视野开阔材料选择的浅层次要求是规避“题海”,防止撞车;深层次的要求则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材料具有语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今年的科技文阅读,我们选用了 R·DouglasFields《记忆是如何产生的?》一文中“大脑的构 建”一节。

此文兼具科普文与科学论文的特点,科学性强,信息量大,信息点分布均匀;语言 规范谨严又不失生动活泼;文本相关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定体现,属于既熟悉又陌 生的语料科技文选材表现了我们对人类自身研究的充分关注,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文言文阅读材料 2004 年虽然突破了《二十四史》的范围,但仍延续了全国卷多年来考查人 物传记为主的模式今年的文言文选材扩大了视野,选择了语文性强的典范文言文———唐朝孙樵的《书褒城驿壁》,从而打破了选材的单一性,更符合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实际这篇杂 文通过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兴衰,针砭朝政,具有历史借鉴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Ⅱ卷中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是一篇审视人类自身痼疾,呼唤人们追求更高 更美的精神境界的美文诚如文中所言,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往往无法泯灭自己对欲望的追求, 因而深陷“低处的池塘”无法自拔然而,孔子、李白、帕斯卡尔、爱因斯坦等先哲却告诉我们, 人活世上,还有另一种生存境界,那就是远离物欲,带着人类的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去思考、 探索,最终将“思想的星光”带回给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散文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 哲学的思辨色彩,文质兼美三、一粒“沙”中见“世界”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今年的作文话题力求于“小气”中见“大气”。

该话题由古诗名句这样一粒微沙切入,从人们认识世界的个性化角度,引发考生对自然、社 会、人生这个大“世界”作出自己的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的“世界”很大其一是它的开放度该话题的内涵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发掘内 涵,于具体形象中折射客观世界的形式与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思辨性与哲理性,为考 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考生在立意、选材、角度、体裁等方面都可自由发挥其二是它的普遍可考性该话题的材料及其体现的特征,为考生所习见;话题的指向亦切 合考生生活与认识的实际;话题的内容有较广的涉及面与较强的透视力,这些都保证了考生 有话可说其三是它的独特角度和美学色彩去年作文设题侧重于宏观性考查,今年此题侧重于微 观与宏观的关系,角度有更多的变化去年作文题属于供料话题,今年作文题题干简明直捷, 形理兼具,形象的引导与理性的概括相统一话题字面注意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给考生 留下较多空白,题干本身具有更多的美学色彩,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今年的试题命制突出了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并有意识地逐步朝知识(knowledge)、能力 (ability)、素质(quality)相结合的 KAQ 考试模式发展。

在去年总结中,我们提出要树立大语文观,其目的在于引导中学语文教育而不是迎合时 下的应试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让高考成为一生中一堂最生动、 难忘的语文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做到“开‘卷’有益”科技文阅读,我们选用的关于脑科学的材料属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领域,文本的选 择有助于考生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此外,在选项设计上,我们尽可能做到面广点精,考点 包括概念的转换、信息的衍生,话题的一致性、判断的对应性、比喻的综合分析等,通过这些 选项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判断推理能力,提升学生读解科技文的能力古诗鉴赏,我们选择了两首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七绝,这两首诗的题材、意象、手法有相似 点,但感情寄托、意境格调又各有不同我们从语言、情感、手法、意象、内容等方面,综合考 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和鉴赏能力数学篇重点突出 平稳前进试题从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处着手,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数学素质为主,遵循《教学大纲》 和《2005 年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规定,重点突出,平稳前进从中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 科能力出发,着重考查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函数、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空间线面关系等, 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一、 “稳”今年的高考数学卷,延续了 2004 年试题的风格,没有偏题怪题,解答题设问入口容易、层 层推进,整卷难易梯度合理,稳定了学生的考试心态,稳定了考试的主题内容,稳定了试卷 的难度试卷考查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和典型方法,不超纲,消除了学生对试卷难度起伏 的顾虑,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稳定发展二、 “实”从高考数学卷考查的内容来看,今年的试题考查了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文、理科试卷的 重点落实在函数、数列、不等式、圆锥曲线、空间线面关系等方面,简单的问题、常见的背景、 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备感亲切如理科卷中选择题的 1,2,3,4,5,6,填空题的 11,12,解答 题的 15,16,都是中学数学中的最基本内容,而选择题 6,7,填空题 13,14,解答题的 17,18 包含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体现出试卷的区分度和人才选拔 的功能这既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又不偏离数学教学的主方向三、 “活”今年的数学卷继续了 2004 年简洁、清楚、稳定的特点,但在稳定中渗透了灵活的数学思 维,出题思路灵活多变,注意了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利用学生熟悉的、常见的问题作背景,重 新设计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品质的试题,跳出平时的模拟试题和复习资料上的题目, 试题背景设计公平,贴近学生实际,问题设计入口宽、层次清、方法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 公平的背景下展示真实的水平。

如:理科选择题的 6,9,10,解答题的 19 都是中学数学常见 背景的变化和重新设计,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在本质,并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些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问题的本质,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为 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 “蕴”今年的数学卷试题从不同角度应用不同思维方法,创设了多种解题途径,使学生寻找数 学概念的内蕴性质如选择题 9,10 都要求学生在解答前要仔细阅读题意,深刻理解内涵, 既有代数的精确又有几何的直观,解答题 20 是一个以测量为背景的试题,它是一个由静止 观察向动态观察转变的问题,背景公平结构简单,但是过程的选择和问题的解决却体现学生 思维的深刻性这不仅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的基础水平,而且能够以 数学为载体,测量出学生在数学概念迁移到不同情景下挖掘问题内涵的能力,从而考查学生 的学习潜能今年的数学试题表达科学规范,语言简洁,学生没有在理解题意上花大量时间,消除了学 生的紧张情绪,同时减少了题量,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正视理科、文科学生的实际差异, 拉大文、理不同试题的难度差距,文科重视数学知识的认知性,理科突出数学概念的深刻性。

英语篇稳中求进 稳中求新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本学科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在特 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针对我省高考英语卷今年暂不考听力的新情况,卷子 的部分内容作了相应的适当“微调”,全卷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一、试卷难度恰当今年的英语卷在继续保持理想的全卷难度基础上,对试卷各个部分的难度作了适当的调 整与 2004 年卷相比,单项填空、完型填空、短文改错的难度略有下调;阅读理解部分则增 加了一定的梯度这一调整更好地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对控制全卷难度、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使卷子既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又保 持了对教学良好的反拨作用单项填空部分题干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地道纯正、交际性强许多题目要求考生在特定的 语境中,灵活地运用语法、词汇,考查他们的语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由原来的 15 小题增至 20 小题,总体而言,增加了在特定的语境中考查单词和词组的比例在题目设计中,充 分考虑到“词块”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所谓“词块”就是大于单个词的固定话语片断或可 扩展的半固定的话语片断,这种话语片断以一个固定的单位存储在记忆中,说话、写作需要 时随时调用。

在保证考查的语言点有足够的覆盖面的同时,避免了孤立考查语法或词汇的题 目以及偏题、怪题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再次表明:孤立地死记词汇表,脱离上下文来学习语法是 费时低效的方法,是学不好语言的在单项填空的词汇题和今年新增的单词拼写题中,考查 的词汇都属于《考试说明》中最常见的 2000 词二、考查知识 注重能力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辅相成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明确,即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强调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今年的英语卷较好地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为外 语教学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英语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高考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也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和逻辑推断能力,等等阅读理解也是多层次的阅读题在材料选择和试题设计上充分考虑 了以上因素,体现了能力至上、素质第一的思路今年的阅读理解题首次出现了考查考生对 语篇结构理解的题目,这样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注重语篇,而不拘泥于孤立 的语法、词汇的理解,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林的阅读方式这个变化有利于引导教师通过把握 语篇的结构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对语篇结构意识的提高也 有助于学生写作组篇能力的提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