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中字词及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了解弗罗姆及其名作《爱的艺术》2.读:理清文章结构,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3.写: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4.练:掌握引证法在论述中的表达效果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3.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4.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5.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2.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3.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乔治·华盛顿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5.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塞万提斯6.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艾·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爱的艺术》《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随笔》等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艾·弗罗姆青少年时期即为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后来,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结晶吸收到自己的学说中,创作出了《爱的艺术》等大量作品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辜负(ɡū) ②罪孽(niè) ③惶恐(huánɡ)④履行(lǚ) ⑤遵循(xún) ⑥幼稚(zhì)⑦归根结蒂(dì)(2)多音字①刹 ②横③担 ④称⑤创 ⑥节(3)辨形组词① ②③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休戚,欢乐和忧愁,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②归根结蒂:同“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③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④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⑤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2)近义词辨析①体验·体会辨析:“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着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用于书面语体会”指体验领会或体验领会到的东西着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常是思想、内容、精神、实质、意义、意思、关怀、快乐、幸福等运用:a.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______:那就是我被人爱b.要让我谈______,我就会正告大家,抓好预习很重要答案 a.体验 b.体会②休戚相关·息息相关辨析:两者都有“相互关联”的意思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主要是利益联系密切的人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运用:a.孩子逐渐长大,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 ________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环境与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任何忽视环境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有害的答案 a.休戚相关 b.息息相关四、速读感知课文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面的表格孩子各年龄段情感的变化情况年龄段情感特征婴儿期(0~1岁)幼儿期(1~8岁)童年期(8~10岁)成长期成熟期答案年龄段情感特征婴儿期(0~1岁)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幼儿期(1~8岁)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童年期(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成长期开始呼唤爱,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一、重点突破1.文章一开头说“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用假设的语气表现婴儿出生时的情况2)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作用,为下文写母爱做铺垫2.在第2段中作者认为母爱具有什么特点?母爱有什么消极的一面?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母爱是无条件的。
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3.文章在第3段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4.第5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过渡。
在这之前一直是谈母子之间休戚相关的重要性,8~10岁之后,父爱应变得重要了,这一句主要是完成这个过渡,文章开始转入谈父爱与母爱的区别5.从6~8段来看,父爱具有什么特点?父爱有什么消极的一面?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父爱是有条件的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父爱可以受人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6.在第9段中作者提到了“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这两个短语的内涵是什么?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母亲的良知”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2)“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
作者认为,这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否则,走向一面,既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7.请结合全文思考:文章标题能不能换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能与”强调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文章通过论说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母爱和父爱,阐明了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同时指出父母应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孩子应综合父母的良知,培养自己的仁义、理智和责任,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二、疑点探究8.文章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并且说,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使人生疑真是这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作者这种看法未免失之偏颇。
母爱是最少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但母亲爱孩子是希望孩子能给她慰藉和希望,这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望子成龙”正是母亲这一心理的表露,这也可以说是母爱的条件,所以,我们也能痛心地看到一些绝望的母亲无奈之下也会放弃对孩子的希望2)“通过努力换取爱”,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必然的结果,也就是爱的能力的见证,怎能说使人生疑?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换取”,不是“窃取”,不是别有用心,不是利用三、美点赏析——分析对比论证在议论文中的作用9.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母爱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以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②父爱代表思想的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2)文章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使母爱和父爱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读者心中也更加深刻四、随堂写练10.请以“包容”为话题,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议论短文妙笔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