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传统养生-24式太极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6MB
约50页
文档ID:26170598
中国传统养生-24式太极_第1页
1/50

主讲人:周明燕,中国传统养生—— 二十四式太极拳,(一)太极拳概述 (二)太极拳与人类健康 (三)太极拳练习技巧 (四)太极拳相关礼仪——抱拳礼 (五)太极拳趣闻,“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 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 表示阳中有阴,黑中白点 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一)太极拳概述,1、太极拳的起源 2、太极拳的发展 3、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4、太极拳的健身作用,1、太极拳的起源,,张三丰在武当山,有一天在屋里诵经,听到院 中有喜鹊在叫,好像是和什么东西争吵张三丰从窗口往外看,只见一只喜鹊在一棵柏树上,像老鹰 一样往下注视着,而地上有一条长蛇,盘成一个圈, 头往上,盯着树上的喜鹊 这一蛇一鹊像在争论什么,争着争着,只见喜鹊鸣叫着俯冲而下, 展翅击 打地上的蛇,蛇的头稍微一摆刚好躲过喜鹊的翅膀。

喜鹊一击不中,又飞回树上隔一会儿,喜鹊性躁, 又飞下来用翅膀击打蛇身,只见蛇身蜿蜒,轻身闪过,仍作盘形如此连续多次,喜鹊都未打到地上 仍作盘形的蛇后来,张三丰从屋里走出来,喜鹊飞走了, 蛇也爬走了张三丰由此悟出太极以柔克刚之理, 并根据太极阴阳变化的原理初创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1979年国家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全套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还有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2、太极拳的发展,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很多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

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3、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4、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1、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2、现代社会对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3、太极拳的健身思想4、太极拳的中医理论5、太极拳的阴阳论,(二)太极拳与人类健康,长期练习太极拳使脊椎得到伸展,预防颈椎病1、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全球性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使得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信息产业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介入有力的提示着我们,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自己的模式,人们相互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急剧增加,迫使人们由于对事物进行自主选择的可能性增大而承受着更大的抉择压力这一切,都必然会给予人类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无论从生理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对于新异信息的接受能力以及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信息社会的剧烈变化,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过度刺激,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一旦超越了人们所能接受的限度,便会破坏人们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机制,引起人们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能力的降低,许多实验已然证明了这一点信息社会的人们一旦被迫在超越他们所能适应的范围之外做出过多反应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疾患这些现象表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疾患,其中包括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2、现代社会对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医疗界专家意识到:疾病不一定产生于如细菌或病毒等特定的单一的动因,而是由包括有人体周围的环境的总的特性在内的许多因素造成的。

人应被看作是整个自然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健康状况取决于许多难以把握的外部因素仅指一个人不为身体的疾病所困扰的传统的健康概念,已然过时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的新的定义是:“健康,不止是身体上的良好,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安宁状态(well—been).”这一全新的定义使人们对疾患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进而使得人们追求健康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并且对健康的理论与手段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健身理论的要求,3、太极拳的健身思想,人体生命整体观是太极拳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中华古老文明朴素的系统思想只有正确而全面地理解人体生命整体观,才能科学地把握太极拳健身的本质特征,了解太极拳健身的丰富内涵,从而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太极拳健身的方法,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的完善,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4、太极拳的中医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心——君主之宫”(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统率与协调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维持阴阳平衡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意气为君骨肉臣”;三调整:调心、调息、调身;九要领:静、聚、贯、顺、沉、畅、松、正、整。

在练习时要做到心神安静,内外放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形合一,意气相依还要长期锻炼,持之以恒,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5、太极拳的阴阳论,太极拳的阴阳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的规律,也是拳术的规律,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太极拳的指导思想的统领核心,并贯穿于拳术的攻防技战术各个方面,从而在总体上揭示了太极拳运动的一切内在规律2、揭示神意气力之内气、内劲的产生发放方法及规律3、揭示拳架拳势在攻防中技战术的变化规律4、从人体内部器官与外部肢体的联系上,揭示拳术的练养同修,技击养生兼得的运动特点1、太极拳呼吸的配合2、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内涵3、太极拳的境界4、太极拳的三大误区,(三)太极拳练习技巧,1、太极拳呼吸的配合,关于太极拳的呼吸,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关联。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蓄劲时为吸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都应是细、匀、深、长太极拳呼吸的配合,2、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内涵,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为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实上,任何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识的指挥,只不过太极拳更强调用意这一点它要求每一动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终都要在“意”的指挥下运行如“起势”这一简单动作,也必须在意识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轻轻下按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经系统去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一点对于只为健身而习拳者意义更大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内涵,3、太极拳的境界,太极拳的境界——舍己从人 什么是舍己从人?就是在面临对手进攻时,不是以己之力去对抗对方之力,而是顺着看对手的来力,加上弧线和螺旋运动化去对手的劲,在对手失主平衡的时 用我的劲把对手发出去这特殊的借力打力的战术原则就是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太极拳的境界,4、太极拳的三大误区,太极拳的三大误区,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

误区三,“太极拳易学”,从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禅“耍太极”可见一斑,有人认为跟在他人后面比划或者看看VCD即可学会太极拳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思考:太极拳包含了哪些科学?,,“太极拳”汇集了佛学,道学,儒学,医学,武学的精髓,将他们有机地运化于一体,是多代人锲而不舍地钻研、实践的结晶四)太极拳相关礼仪——抱拳礼,判断一下谁对谁错?,,,手掌包拳为施礼,手掌伸直为还礼,手掌立翘为应战!我们武林界抱拳讲究颇多,如左手成掌,拇指要屈,象征着不自大;四指并拢,象征着“四海武林同道”;右手握拳,象征“以武会友”;左手之掌要盖住右手,象征着“拳由礼来”;当胸抱拳,两臂形成圆形,象征“天下武林是一家”在礼节中,左手抱右拳通常是“承让”的意思;而右手抱左拳则通常被认为“随时领教”,,,,(五)太极趣闻,首个全民健身日的万人太极表演,,谢谢,联系方式:13811151859 邮件:zhoumingyan@,。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