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KB
约6页
文档ID:47207887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_第1页
1/6

一、基本概念?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接触 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二、职业暴露的危险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身体危害? 心理危害? 经济危害? 社会危害三、职业暴露的预防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 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 HBV、 HCV、HIV 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标准预防? 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 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原则: 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标准预防? 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包括:? 手卫生? 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安全注射? 防护用品接触后预防? 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 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 优先等级原则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暴露后的预防措施1. 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 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 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暴露源情况不明,按乙肝阳性的情况处理追踪、随访? 6 个月? 1 年? 再次检查乙肝标志物2. 暴露源:艾滋病毒 (接触后 4h 内,最迟不超 24h. 但即使超过 24h 也应预防用药育龄妇女预防用药期间,避免或终止妊娠 )?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连续使用 28 天HIV 职业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HIV 职业暴露级别?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粘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轻, 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深部伤口或者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类型? 轻度: 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重度: 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高,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预防性用药方案? 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一级暴露 +病毒载量水平轻度? 基本用药程序 =一级暴露 +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二级暴露 +病毒载量水平轻度? 强化用药程序 =二级暴露 +病毒载量水平重度或三级暴露 +病毒载量水平轻度或重度?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随访和咨询? 包括:在暴露后的第 4 周、第 8 周、第 12 周、 6 个月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 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 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职业暴露后的 HIV 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接触 HIV 污染物的多少污染物中 HIV 的含量针头刺伤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污染源来自于晚期 HIV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哪些情况暴露不会导致 HIV 感染? 由于职业暴露而导致的 HIV 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 并不是每一次职业暴露都会导致 HIV 感染的发生,许多情况下可以不必过度紧张担心,如:(1) 经证实接触的可疑血液或体液为 HIV 阴性;(2) 完整无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 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3)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感染性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4) 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 1500 拷贝 /毫升)HIV阳性血液或感染性体液;?。

暴露后药物预防效果如何?? 虽然暴露后有些药物可以预防 HIV 感染,但并不是 100%有效有资料报道,服用药物后可以减少 81%的危险目前国外已经至少有 21 例预防失败的报道,所以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暴露 AZT作为母婴传播阻断 67%暴露后的预防措施暴露源:丙肝病毒? 不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4-6 个月后 HCV抗体、转氨酶、 HCV RNA检测梅毒暴露后处理? 梅毒可经皮肤刺伤传播? 预防性用药:注射青霉素? 暴露 3 个月后回访,检查梅毒抗体防护措施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术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到面部、眼部、口腔、鼻腔黏膜时,必须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和防护镜穿隔离服: 有可能发生血液、 大面积飞溅或操作时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衣服时,应当穿上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