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欢迎查阅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1 战国时代,强大的秦国经常欺压赵国在代表赵国出访秦国中,蔺相如智勇双全,把和氏璧平安带回赵国,在渑池大会上又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被拜为上卿,地位跃居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立了多少丰功伟绩,才有今日蔺相如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见到蔺相如,我肯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为避开和廉颇见面,蔺相如就称病不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过来,赶快退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的门客们觉得蔺相如胆小怕事,恳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扰赵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假如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廉颇知道了,赤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窄。
哪儿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惩罚我吧 “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2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残 暴无道,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后来,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 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错了,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跟前说“我曾将献公赶出了卫国,我死以后,你要把他接回来说完,就去世了 始终流 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起先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庙、祭祀的事 宁悼子有些心动,和诸位大臣们协商 大家都反对因为将卫献公接回来很简洁,问题是卫献公虽然流 亡多年,但残忍暴虐的脾气照旧没什么改变大家也不信任他的为人,于是纷纷提反对看法 其中一位大夫说:“12年前,你们宁家驱除了卫献公,没有什么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很危急这犹如下棋,棋手假如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迟疑不决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没有听从劝告,迎回了卫献公 后来,果不其然,卫献公杀了宁悼子全家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3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
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接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担心全,便打算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访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遇到了伍举,便问:“你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打算逃往晋国的想法告知了声子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短暂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也好,但我肯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于是,伍举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要胜一筹呢?”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 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战,好几次被晋国战胜。
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后大吃一惊 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不得已出走他国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惋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 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复原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4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著名天下的老将军颍(yǐng)考叔,另一个是英俊倜傥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孟子曾赞扬这位青年美男子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 公孙子都平常恃宠骄横,又武艺高强,箭术超群,百发百中,无人能比他一直对颍考叔特别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能 有一年,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安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是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始终都瞧不起颍考叔,当然不愿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
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靠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攻破城门,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觉得这么大的功劳不能让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背后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英勇善战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下来,气绝身亡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抓紧捡起大旗,指挥士兵接着战斗,最终胜利破城郑国 军队全部入城,而许国的国君许庄公则逃往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日后,人们便把像公孙子都这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状况,称为“暗箭伤人”不过,做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实行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找寻机会损害别人的,都可称为“暗箭伤人” 后来,尽管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却狠不下心严惩公孙子都同时呢,郑庄公又觉得假如不惩处这个暗害颍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犯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5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是唐代宏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般的传闻有的说李白晚年巡游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事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前来参观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非常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擅长制作精致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前卖弄自己运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这种不虚心的可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6 传闻上古时期,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对政治不闻不问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恳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虚心,便更加认为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他又派人去请他,说:假如你坚决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即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许由的挚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好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知他,并开诚布公地说:“我听入了这样不干不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却冷嘲热讽道:“哼,谁叫你以前在外面招摇过市,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苦吃,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高士传.许由》的原文是:“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不过后来人们所说的“洗耳”,却和许由的洗耳含意完全不同,变成打算领教的意思,一般都叫做“洗耳恭听”—-把耳朵先洗一洗干净,以便恭尊敬敬地听取有益的良言或观赏美丽的乐曲 中国成语故事七年级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