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 和意义的虚词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以”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以”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 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一) 介词1. 引进动作所凭借的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 引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 引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 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Z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 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二) 连词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 “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 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 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 "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三) 助词1. 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张衡传》)2. 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 动词1. 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 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 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 通假1. 通“己”,己经① 固以怪之矣② 日以尽矣2. 通“已”,止无以,则王乎?(七) 复音虚词【以为】1.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①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 把 作为或制成① 南取百越Z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②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 “没有什么办法用来……”① 项王未有以应,F1: “坐《鸿门宴》)②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③ 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④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学以致用】1. 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① 且吾不以一筲掩大德(《殽之战》)■②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③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④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⑥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⑦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⑧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⑨ 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⑩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⑪H削月害|」,纠趋于亡(《六国论》)⑫即除逆阉废祠Z址以葬Z(《五人墓碑记》)⑬晋侯、秦伯围郑,纠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⑭同纠怪之矣(《陈涉世家》)【参考答案】①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 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③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叫④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3⑤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什么身份3 饌词,相当于“而3表示修饰⑦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⑧ 介词,表示"在•…“时候”⑨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以"跟3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3⑪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川用来3⑬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川由于3通“已3副词「已经3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夫:句首助词,引岀下文议论,况且、再说B.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奈何:怎么办C.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以为:认为D.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答案:C (详细分析:以为:以之为,把……作为3. 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②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独……哉:“只是……吗”③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谓……曰……「'对……说……”④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⑤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之谓也• • •之谓也:……的称谓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 D.③④⑥⑦答案B (解析 ②独•・••••哉:表反冋,可译为“难道••••••吗”。
⑥之谓也:可译为“说的就是•・・・・•叫⑦以为:以之为,把・・・・・・作为4.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3400001835)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Z服,居圣王Z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敛不务其饰衣足O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橹巢②定穴而不恶,子而不取,天下不朝 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槽巢者, 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爭,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 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 君穷台榭Z高,极污池Z深而不止,务于刻镂Z巧、文章Z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 恐国Z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Z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 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 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Z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Z君曰:“齐不加我 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zeng)巢:用柴 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 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 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如此,则诸侯其至乎A J °•行李Z往來,共其乏困□[服之轻重便于身B. 」青,取之于蓝I D'然则曷以禄夫子C.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关市讥而不征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 义而归附他们。
B. 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吋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 们的节俭风尚C. 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親 武的危害性D. 本文釆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 等政治主张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 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②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④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参考答案】(1)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A 项,“说”在文言文中多翻译作通假字“悦”B项,“文”应使用该字的本义名词“花纹”延伸出的动词“装饰花纹”的含义,该项中误用了本义C项,“疾”表“痛 恨”在课内“屈平疾王听Z不聪也”(《屈原列传》)中有出现项,“宗”根据承 接的名词“君”,可翻译作“尊崇”](2) 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 解BD项,都表转折,但、去卩A项,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 代词,他们B项,介词,对于/介词,从。
C项,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3) A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本题可以依据句式结构和似或和同的特点断句冠足以修敬”和“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和“不务其美”结 构相同,“身服不杂彩”和“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4) B [木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B项,“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己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5)①那些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 因为要避开潮湿② 大王希望招彳来诸侯(或:使诸侯到来),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或:错了) 了③ 这样那么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