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院校数据库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即指:“被各群体、I才I 体,优势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 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法的价值理念[J]・湖北比族学院学报,2004 (3): 27-31)冃前,我 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 “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同时,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报,2005 (14): 12-17)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体系这其中,高等 院校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耍性,尤其令人瞩目2002年10月22 口-23 □,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了我国首届高等院校非 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正式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 育宣言》,并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肩负起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肩负 起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谭寅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 式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 (3): 13-17)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高 等院校均以保护、继承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运用自身的专业特 点和地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如中 央美术学院于2002年5月率先成立了我国首个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 产研究中心”,并将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列入大学艺术教育 体系此后,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纷纷建立起相 关的科研机构或是课程体系与美术类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快速发展相比,音乐院校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脚步稍显迟缓,无论是在相关科研机构还是相关学科的创 建方面都处在起步阶段不过,尽管没有创建相应的科研机构,但大多数 音乐院校仍不遗余力地运用手中的资源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关的工作其中,以音乐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音乐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即是这方面特色较为鲜明的一种方式下 面,笔者以自身参与创建的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西安鼓乐数据库”为例, 试谈音乐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色之处,以及与音乐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Z间的关系。
一、创建“西安鼓乐数据库”的背景、目的与意义2009年,“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等等)这一源 自唐代、绵延千年,流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珍贵乐种,正式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第四次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中一时间,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团体到高等学府,都在热议如 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安鼓乐的问题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西安鼓乐研究的 音乐专业院校,西安音乐学院在此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更为难 得的是我院图书馆内就藏有大量珍贵的西安鼓乐文献资料那么,在全社 会都在讨论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人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发 挥音乐院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保护、传承和开发西安鼓乐文化资源方面突 出我们的特色?我们在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之后,选择了创建数据库这一 形式,其原因有下几点:首先,数据库(Database)作为一种数字技术集成模式,己成为为前 网络时代背景下最为常用的多介质文献资源整合手段之一通过将纸质文 本、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等传统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我们可综合海量的信 息用于呈现某一事物的全貌,并用储存、检索和研究作为高校图书馆而 言,运用数据库技术将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一方血有助于形成某一学 科的专项科教资源库,一方面也可使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和学术科研质量 得到提升。
其次,数据库是国家所提倡的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技术手 段之一2005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所媒体等各种方式,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雷 国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构: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三 峡文化研究,2009 (00): 528-538)因此,使用该手段对西安鼓乐资源进 行整合,也符合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第三,创建“西安鼓斥数据库”,既可突出学院学术科研特色、发挥 学院图书馆的馆藏优势,又可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遗产的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中特别强调:“大学现行教学知识体系中应 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大学应当积极创建国 家及社会文化遗产事业继续的新学科,为国家文化遗产事业服务作为 音乐类专业院校,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天职,建立 与之相关的学科或专业方向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在冃前现行高等音乐 教育体系还未形成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情况下,通过音斥院校图书馆自建数 据库的形式在大学中普及、传播以及进一步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疑是一种多赢的选择。
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辅职能的作 用,一方面又可为未來相关专业的形成做好文献准备和人才培养工作同 时,亦可为学院乃至国内外同类研究提供科研文献服务正是基于上述理由,以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刘荣弟教授为主持人 的研究I才I队,在2011年以“西安鼓乐数字资源整合应用研究”为题申报 了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冃,并于同年顺利通过立项审批,项冃编号为 2011KRM89该项目已于2013年3月通过验收顺利结题二、构建西安鼓乐数据库的基础与结构(一)以馆藏文献为基础,组织数据库内容构建西安鼓乐数据库的第一步,便是以馆藏文献为基础,研究馆藏文 献、整合文献资源经过检索我们发现,冃前我馆藏有西安鼓乐文献共计 五类,其中西安鼓乐乐谱35种,9525页;研究论文142篇;专著2种; 视频文件85个,总长7554. 960分钟,约126小时;音频文件63首,总 长851.84分钟,约14小时这些文献资料中,既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 我院相关研究者的采风资料;也有目前最新出版的西安鼓乐研究文集 在乐谱方面,我馆藏有20世纪70年代由本院研究者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的相关专家合作辑录的油印本《安來绪古乐谱》《僧派鼓乐曲集》《俗派鼓 乐曲集》和《城隍庙鼓乐曲选》等早期研究文献,还有一部分是克接从西 安的各个鼓乐社中复印而来的明清手抄本,如何家营乐器“古韶乐”抄本 和东仓古乐社“福寿堂”抄本等等。
此外,由我院早期西安鼓乐研究机构 存留的老艺人手抄谱也收入我馆藏内容当中,如余铸先牛传承的清代鼓乐 手抄谱等等尤其是我馆近期收藏的已故西安鼓乐研究领域巨擘李石根先 生的鸿篇长卷《西安鼓乐全书》(1-5卷),更使本数据库的规模和价值得 到提升在理论专著方面,褚丿力的《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和程天建、李宝杰 编撰的《长安古乐研究论文选集》作为廿前国内仅有的两部西安鼓乐研究 文论,也纳入了木数据库的资源整合之列视频与音频文件方面,更是本数据库建设的最大亮点及价值所在在 总约164种(首)音视频文件中,囊括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來的大量西 安鼓乐表演、采访和曲冃演岀的珍贵图像和音响,是不可多得研究西安鼓 乐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突出的科研价值其中不乏李石根的采风录像, 余铸的教学音响,关于西安鼓乐的电视纪录片,西安音乐学院赴海外演出 西安鼓乐曲冃的珍贵视频等等从文献类型入手,构建数据库框架在拥有大量实物文献的基础上,本数据库开发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数字 化转换工作出于保护版权的目的,本数据库所有的实物文献的数字化转 换工作均由本馆人员完成与此同时,关丁•本数据库的框架与模块设计也 进入了实验论证阶段。
本数据库是在ASP技术上构建的动态网页式数据库ASP是一种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可以用来创建和运行动态网页和Web应用程序使用 该技术可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ASP可以使用服务器端ActiveX组件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 例如存取数据库或访问文件系统等;第二,由于服务器是将ASP程序执行的结果以HTML格式传回客户端 浏览器,因此使用者不会看到ASP所编写的原始程序代码,可防止ASP程 序代码被窃取;第三,方便连接ACCESS与SQL数据库由于ASP技术可实现动态网页效果,因此对于音乐类文献的展示就带 来了更为优化的条件木数据库开发者,根据收集文献内容的不同,将其 框架和模块设计为六个板块,具体如下:1 •简介1.1关于本数据(本数据库的简介)1.2西安鼓乐小知识(关于西安鼓乐的入门知识,包括概念解释、具 体性质等等)1.3西安现存鼓乐社(以地图的形式展现西安市内冃前仍在演出和发 展的民间鼓乐社)2.文苑集萃2.1新闻报道2.2学术论文(涵盖1980年以来以西安鼓乐、长安古乐、西安古乐 为题的论文)2.3学术著作(以西安鼓乐研究文论为主的专门著作)3 •音乐资源3.1乐谱资源(含有出版物、油印本、手抄本和复印资料) 3.2音频资料(含有出版物和采风录音资料)3.3视频资料(含有出版物、出访演出录像以及采风资料)4 •专家学者4.1我院专家(以我院冯亚兰、焦杰、程天建三位学者为主,内含其 个人简介与学术成果)4.2知名学者(以李石根、余铸、马西平等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知名专 家为主)4.3西安鼓乐传承人(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公布的西安鼓乐传 承人为主)5 •读者留言5.1读者留言(读者可通过此处,留下口己的意见与建议)5.2文献预约(研究者可在此留言预约相关研究文献,来馆进行阅览)6 •西安音乐学院学术成果专栏6.1学术活动与掠影(含我院西安鼓乐研究方面的学术活动图片)6.2出版物与论文(由我院专家学者编著、撰写的相关出版物)6.3西安鼓乐讲堂(由超星公司采录的我院教授程天建先生主讲的 《西安鼓斥》学术视频)6.4西安鼓乐进校园(西安鼓乐民间社I才I在我院的演出视频)该数据库本数据各个板块均能够实现阅览。
在音乐资源板块,各 子栏目还有更为具体的目录呈现三、结语西安鼓乐数据库于2012年底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目前仅针对校园 网用户开放试用截至冃前,该数据库点击量已达8320次,按人均点击 率计则两倍于西安音乐学院的在校生总数其中,读者关注和点击率最高 的是“音乐资源”板块,尤其是音视频资料的点击率占总点击量的三分之 -O其次是“文苑集萃”板块,点击率达到2000余次,浏览人数最 高时达到同时80人阅览从目前该数据库的运行状态來看,各项工 作指标正常且反馈良好同年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的“西安鼓乐数据库研讨会”上,来自西安 鼓乐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均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该数据库在 西安鼓乐保护、宣传、开发和教学方面的应用性给予了积极的评价2013 年初,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验收后,对本数据库的 创建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对其中所展示内容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 对该数据库未来的应用前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国内西安鼓乐研究权 威,西安音乐学院资深教授冯亚兰在观看该数据库演示后,认为“该数据 库在西安鼓乐文献方而的收集和应用方面值得赞赏,尤其是对西安音乐学 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收集的相关音乐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的 分类和整理。
而用数据库这一新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发应用,不仅有利 于西安鼓乐的保护,更利于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斥 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乔建中先生在浏览并操作了该数据库示,对其 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音乐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样板意 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讲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