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震后效应”持续影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快过去一个半月,但地震对我市社会经 济发展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目前,市民普遍有信心灾后重建, 普遍关注地震对重庆的影响,关心我市的应对之策为搞清地震 对我市各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委宣传部联合市经委、 交委、商委、外经贸委、统计局、旅游局等部门以及万州、渝中 (区委宣传部)、永川、璧山等部分区县政府,对地震已经和可能 造成的正负影响进行了评估,供决策参考一、地震对我市部分行业已经造成的消极影响1、市房地产业陷入持续低靡状态5・12”大地震造成了购 房者普遍的心理恐慌,购房信心受挫,市场观望情绪将更加浓厚, 短期内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对购房者来说,尽管对房地产市场 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小,但严重影响了购房者的信心和购买偏好 目前,由于自住型购房者预期房价会下跌,观望情绪浓厚,且更 加倾向于选择低楼层或抗震能力好的住宅;投资投机型购房者普 遍看空市场,进入市场更加谨慎地震的影响将使得原本就进入 调整、消化期的重庆房市更加低靡2、旅游业震后效应强烈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游客误以 为重庆也是地震严重地区,一些国内外游客纷纷停止到重庆旅游 或中转,国外游客大量退团,目前已有50%到70%的旅游业没有业务做。
不少旅行社基本处于半停业状态,比如到九寨沟、黄龙、 川西线及西藏线旅游的入境游,70%以上都是把重庆作为中转地, 而许多入境游组团社的70%以上业务都靠这块市场眼下,不少旅 行社开始放假或轮休除此之外,眼下的航空公司、酒店业、商 品零售、旅游景区等行业经济收入至少减少了 50%根据目前地震 灾害影响的发展趋势,市统计局和市旅游局预计全市旅游收入损 失将达到12.5亿元其中:截止目前根据我们对重庆旅游业受汶 川大地震影响一个月的不完全统计,我市旅游行业共计损失约5. 03亿元3、交通行业受损较大一是地震致使我市部分道路交通受损5. 12”地震和后来连续的余震造成全市部分公路受损较严重, 交通行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因地震受损的公路桥在彻底整治 完毕前必须限重通行,导致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不畅,本地的货物 运出、外面的物资运入受到限制,而受损桥梁的维修工作又无法 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受限的情况会持续一段 时间;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大由于汶川地震所带来的 灾后重建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材料的市场需求,导致钢材、水泥、 河沙、沥青等建材价格持续攀生,这对建材在造价中占比很大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单位造价不断升高。
某些地质条件不是极端复杂的高速公路项目单公里造价已经突破 一亿元因此,建材价格的不断上涨严重阻碍了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三是重庆港口中转运输量减少货物积压增多 四川省是重庆港主要的经济腹地,主要有煤炭、矿建、化工原料 及制品、金属矿、大件设备等物资通过重庆港中转,占重庆港整 个中转量较大比重部分公路、铁路因汶川地震中断和受阻,导 致四川地区到达重庆港和经过重庆港发往四川地区的物资运输不 畅,大量货物积压港口,港口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货物中转 量减少尤其是发往四川地区的集装箱滞留港口时间长,造成港 口集装箱堆存十分紧张,集装箱中转作业困难;另外,由于中国 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厂等重庆港的重要客户受灾,直接 导致重庆港大件设备中转运输量的减少4、地震对其他行业影响情况震灾对我市消费价格影响不大 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0%,是今年以来 涨幅最低的月份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9. 3%,也 是今年的新低目前重庆消费价格仍处高位运行,特别是工业品 价格还在继续上涨,物价进一步走势仍然不明;我市会展业造成 了教大影响我市在2008年5月22-25日举办的2008中国重庆 全球采购会因汶川地震,导致四川等受灾省市代表团取消参会, 部分跨国采购商和供应商出于安全考虑,也取消了参会安排。
新 闻宣传也受到了汶川地震的冲击,会展宣传力度和影响面都不及 往届二、汶川地震对重庆造成的正面效应1、地震重创成都城市形象,客观上使重庆作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提前凸现大量的地震报道使区域和城市形象受损,尤其是 四川的精华,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天府之国”、“一座来了 就不想走的城市”的城市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这将对灾后正常 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投资者和旅游者的信心带来负面影响一直 以来,成渝之间西部龙头之争尽管更多地存在于网民的口舌之争, 但两者之间存在的竞争是无法掩饰和避免的重庆直辖和胡锦涛 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定位导航,明确了重庆将作为西 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但这并未使重 庆在与成都得竞争中占据上风而此次地震实际上打破了成都原 有的诸多优势,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重庆尽管受地震波 及,但实际损失要小得多,两相比较,重庆将在成渝新一轮竞争 中占据各种优势随着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重庆的积聚,重 庆将会赢得新的发展机遇2、震灾对商品消费有拉动作用,但难以形成长期发展态势 地震之后,四川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房屋损坏严重、居民无家 可归、物资贫瘠,大量食品类、药品类、用品类等商品都向邻省 大市重庆购买。
特别是灾后急需的蜡烛、手电筒、应急灯、棉被、 矿泉水、方便面(饭)、药品、医疗器械等各类物资向渝购买数量 多、金额大,积极拉动市内消费增长灾后房屋重建、装修原材 料,通讯及交通类、医疗保险及个人用品等类商品的庞大需求量, 也为市内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另外,灾后大量灾民来渝打工、 安家,租房需求旺盛,推动市内租房价格上涨,有效拉动住房消 费但地震对我市消费的拉动是即期的,仅限于震后短时间内, 从长远来看,不会影响消费的全年发展态势3、“破窗理论”蕴藏巨大商机,我市相关产业占据地理上的先机经济学家喜欢谈论“破窗理论”:一扇窗户打破了,就要 换新的玻璃,于是就形成了对玻璃的新需求,就会拉动玻璃的生 产所以,打破一扇窗户不但不会危害经济,反而有助于经济增 长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说,地震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反且会 拉动经济增长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关于中国震后重建对经济影响 的最新报告指出,在未来三年,灾后重建的经济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在重建高峰期,水泥、玻璃和建筑机械行业需求 被拉动的幅度最大,其次为钢铁和炼焦煤比如,在四川和重庆地 区,水泥需求的增长率在重建投资高峰期同比可达60%,远远高于 基准情景下的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
重庆作为抗震救灾的大后方, 为四川救灾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重建过程中,我市相关 产业如何利用毗邻灾区的地理优势当好灾后重建的“大后方”,将 是一个新的考验三、“震后效应”在舆论中放大,可能对我市造成持续负面影响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市成为震灾波及的地区之一,因重 庆原属四川,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四川,加之有个别地方受灾,导 致“重庆是灾区”的效应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被逐渐放大,影响 了重庆“安全”的城市形象,动摇了人们在重庆安居乐业、投资者投资兴业的信心从而可能使地震对重庆产生持续的“经济损 失有限,间接损失无穷”的负面效应1、媒体渲染重庆地震威胁影响投资者信心地震过后,由于我市震感较强,并有人员伤亡和建筑设施受损,媒体将其作为灾 区纷纷进行了大篇幅追踪报道我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 属于中强地震频发地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 城市重庆:震灾严重四家公司复牌大跌”、“震后陷入失血性 休克本地旅行社遭遇退团潮” “重庆旅游业感受强震”、“大地震 波及楼市成交量价齐跌”之类的报道不断,让人感到“震后重庆 一片肃杀萎靡之气”这些关于重庆灾情的报道,会给人造成重庆 地区是生活与经济活动的“危险”之地的形象,让本地人难以安 居,旅游者心存疑虑,投资者信心不足。
有市民对此痛心疾首道 “成都作为重灾区是巴不得和地震撇清干系,重庆仅仅局部地区 轻度受灾,媒体却巴不得和地震沾上边《21世纪经济报道》的 文章“地震延缓广东房地产商西进步伐”称,目前,广东开发商 在成都、重庆项目众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地震将使这些项 目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资金,粤籍开发商的扩张速度可能由此放 慢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后,外地的房地产开发商会逐渐撤出重 庆、成都这些受灾地区,外地的住房投资者会逐渐退出当地房地 产投资市场,而当地房地产投资者也不敢进入房地产市场,住房 需求因而迅速下降由此可见,地震对这些地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久就会表现出来,这种负面影响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都不会 消失2、对投资企业安全隐患的担忧被放大重庆、四川作为我国 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省市有舆论认为,地震中 由于一些西移企业厂房的倒塌、破损,基础设施、物流体系遭严 重破坏,人员伤亡、因断水断电导致的工厂停产,这些显然预示 着东部沿海企业梯度西移并“选址”四川、重庆的风险悲观的 论调是,在强震巨大破坏力的阴影下,人们已清楚地记住了四川 地区地下的不安全性,在距离成都并不远的地方就是地壳活跃地 带,是否会有下一次地震等担心可能成为东部沿海企业将主要产 业梯度转移至四川、重庆的障碍。
在一些人士看来,地震可能会 放大企业对重庆、四川是否安全的担心,进而造成重庆、四川与 中部五省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在承接东部沿海企业产 业梯度转移的竞争中陷入被动3、基础设施损毁可能导致外资西进的步伐放缓在外商投资方面,专家分析认为,此次特大地震虽不能改变外资西进的总体 趋势,但由于生态条件的局部改变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损 毁等因素,外资西进的步伐有可能放缓,投资布局或将适当调整 一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而此次地震给四川 及周边的重庆、陕西等省市的交通设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从运输角度来看,外商会对其布局作出新的考虑二是汶川地震 中四川、重庆通讯的“脆弱”让外商心存疑虑汶川地震发生后, 四川、重庆的通讯全部中断,远离震中的成都、重庆主城区,尽 管只有强烈震感,并未造成较大破坏,但包括座机、、小灵 通等在内的通讯完全中断,直到深夜零时才部分恢复通信系统 的脆弱让不少外商心有余悸四、消除“震后效应”的对策建议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市政府在对外宣传上把握住了一个正确 的舆论口径和方向,那就是成都不是灾区这一点对稳固成都这 座易居城市的形象,保证灾后成都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如《主流:震后成都开发商投资开发 信念不动摇》、《相信川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依然风景独好》之类的 报道不断出现在四川媒体上借专家之口称“震后四川安全两百 年”,“双重保护让成都不可能成为震中” “2000多年来,遭遇8 级以上大地震成都还是头一回”,甚至以日本、美国为例,称“地 震高风险地带往往是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强调“恢复重建对四川 科学发展意味着新的机遇”地震发生后不久,成都市就派出工作 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对震前“在谈” 项目进行跟踪促进,同时大力宣传成都市灾后重建所带来的投资 机会不仅成都,受地震波及的其他地区和城市也纷纷开始“撇开 与地震的关系”由于地震后有“震中将向西安发展”的谣言,致 使5月以来前来西安旅游、出访和商务考察洽谈的境外团组有所 减少针对这一情况,6月20日,西安市政府举行与外国驻西安 领事馆、商会及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座谈会,向代表们介绍西安上 半年以及汶川大地震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西安市长陈宝根 强调:西安是一个安全的城市,欢迎大家来此投资兴业称“西 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3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 朝在此建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质灾害,这是西安 能够延续发展几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西安还立即启动了 受地震影响暂停或推迟的各出访团组的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