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文小說研究新稿日本漢文小說研究新稿〈〈一一〉〉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王三慶教授撰王三慶教授撰一、談叢筆記類:一、談叢筆記類:所謂談叢類者以內容叢雜,既有神話傳說,又有市井人情,偶亦兼含笑話等, 可謂類別非一,分屬於各類中皆無法概括;況其文體也成多樣,既有傳奇,也 有筆記,難以一體別類,故以「談叢」名之唯《大東世語》一書乃模仿劉義 慶《世說新語》 ,而誌日本人物各事各類,又與上述諸書性質有異,故附屬之 本輯收錄此類大抵凡有:((1)) 、、 《《啜茗談柄啜茗談柄》》1827抄本,外封面題:「南城山人 《啜茗談柄》 」 ,共二卷一冊,三十張紙 鈔成,有南成山人藍澤祇自序一篇云:自余開館於此,于今十年,七郡之髦士,挾策操觚,相徒遊者哉!滿門 論道講書之餘,恐其或■于圍碁諸戲,於是乎每五日洗沐,使各話■怪可喜之 事,以攪其情或辭以寡聞,余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皆曰: 諾乃各舉其於鄉里嘗所聞見而話之,頗可喜者余徒旁筆記之,題曰:《啜 茗談柄》 客有孔聖以不語怪難之者,余應之曰:子獨不聞漢武之事乎!漢武每 幸宮館,使學士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議者多以為淫靡不急,帝曰: 不須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于己。
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嚴可喜,辟 如女工有綺縠,音樂有鄭衛今世俗猶皆以此虞說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 諷諭焉獸草木多聞之觀,賢於倡優博奕遠矣!有味哉言也!今余於此篇,亦 以此意耳子豈以孔聖不語怪為括囊不談乎?嘗對季桓子以土木水■之怪,其 謂之何!文政十年(西元一八二七年)秋七月南城山人藍澤祗自序正文每半葉十行,行十九字,文中加有訓點各卷並有分目錄,首卷九篇,次 卷五篇,共錄怪談十五則故事篇末則有藍子自評文字,或說故事來源,或緒 論讚如〈北越天變記〉下注云:「戲傚稗史體」 2)) 、、 《《賢乎己賢乎己》》1859本書為刻本、一冊,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本,淀橋山井元行、二無為著 首封面,雙邊有界,中題:「賢乎己」 ,右署:「淀橋井元二無為著」 ,左題: 「玉洞菴開彫」 次安政己未(西元一八五九年)仁山井元行自序,雲外柴田桂 書其次正文,單邊有界,首行題:「賢乎己初編」 ,次行:「淀橋井元二無為 著」 ,有訓點句逗每半葉九行,行十九字根據柴田桂為山井元行書寫的自序,知其寫作用心及書名意義是因漫記 聞見,總比終日無為,浪擲光陰,來得有意義,故書名作「賢乎己」 凡有〈奇 夢〉 、 〈野男〉 、 〈遺物還原主〉 、 〈僕失俚魚〉等共三十則,敘述當時見聞,一論 之後更附自家評論,而以「稗史曰」作結,如傳奇體之故事結尾評語,其中曾 引及《博物新編》 ,及《異苑》二書。
山井元行,號二無為,生平年里不詳3)) 、、 《《當世新話當世新話》》1875《當世新話》:刻本,一冊,天理大學圖書館藏,藤井淑編,依田百川評 首封面,雙邊有界;中題:「當做新話」 ,右署:「藤并淑編/依田百川評」 , 左題:「明治八年(西元一八七五年)/五月刊行 奎章閣發兌」 次半醉居士 序,目次四四則.再次為正文,左右雙邊有界每半葉十行,行廿字首題: 「當世新話初篇」 有眉批、訓點最後一葉為版權葉,有:「當世新話次編近 刻」之廣告及「發兌書肆山城屋政吉」 此書乃秋風道人罷官居家自娛之作,大抵根據當時新聞報導,據實直敘, 隨聞即錄,將閭巷之瑣事,遠境之信報,忠義節烈之行,可為楷模鑒戒者,悉 數網羅所繫時間約在明治七年又書中曾有「次編近刻」之預告,然而未見, 疑因銷路不廣而罷藤井淑,生平年里未詳依田百川,幼名幸造,及長,名朝宗,其師藤森天山為之取號學海,又 有百川、贅庵、柳蔭等號,舊稱七郎,又右衛門二郎,佐倉人(下總、今東京 千葉縣)人天保四年(西元一八三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生幼時受學於藩 校,長從藤森弘庵受經史,兼修文辭藩侯*掘田正睦舉為中士,補藩學都講 安政六年(西元一八五九年) ,學海建言振興學政,激厲士氣。
又建言正藩士風 俗及息養人民二策藩侯嘗廣求直言,學海疏陳弊政二十餘條文久三年三月, 為侍讀兼近侍四月,為郡方代官學海就任,部民依例為致贈遺,皆命家人謝絕一切其在職也,理民事,釋冤橫,大著政績此年,水戶人多唱說攘夷 者,其中藉言攘夷而嘯集兇徒,擾亂民家者曾有水戶人長谷川勝七至佐倉借 軍糧,藩吏大恐,命宰臣、學海及續豐德應接學海、豐德與勝七面見辯論, 詰問擅興兵馬,騷擾所在,非人臣之禮,勝七辭屈逃去文久三年(西元一八六三年)十二月,水戶人岡部義孚、前木正明率其 黨二十餘人至藩領成田村,脅迫富家,募集軍資學海往會見,說以義理,若 有不聽者斬之,義孚等見其狀不可而引去居三十餘日,兇徒復入部內元治元年(西元一八六四年)春,學海建議曰:「藩邑在他州置鄉兵, 以備非常 」藩納其議,學海兼鄉兵頭,武藏國埼玉橫見之巡視二郡募集鄉兵, 練習執銃九月,與同僚協議辭職後移住江戶,廣交諸有志者,將朝野事情 多報與藩侯同三年二月,拔擢為江戶留守居役學海受命決心曰:「國家多 難,最重使命,請以死當之 」明治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正月,發生伏見事 變,江戶在邸諸藩士集會共謀德川氏之為,學海協力說服舊誼,大力主張應採 強應措施,事不行。
二月,藩侯與同志謀,為前將軍之行為謝罪使藩老倉次 重享,學海為副上京三月,至京,上書請太政官解救,不報是月,藩侯上 京,朝廷責其延遲,閒居待命藩老佐治延平議重享,學海屢屢上書明無他意 六月,學海補為公務員,尚留於議政對策時朝廷大革弊政,學海上書輔相岩 倉具視,論陳今言廢門閥而門閥猶存,開言路而言路猶塞,又專用西南之士而 不用東北之士,大失公平學海歸東京,十一月進班大寄合?二年七月,為 少參事,尋進權大參事學海與大參事平野重久、西村茂樹謀議,改民政,定 軍事十二月,移住東京十一年七月,任修史局三等修撰,尋任四等編修, 又進三等十四年,陞文部少書記官十八年十二月,被命非職,尋特旨敘以 正六位,爾來絕意仕途,專事著述漫遊時大興文學,著少年才子稗史小說, 根據西洋之說而語多鄙俚淫靡,學海所著一以勸善懲惡為主,世人譏其陳腐 學海毅然曰:「西洋小說主才後德,今之少年稍長年齡必定後悔 」明治四十二 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歿,享年七十七,葬於東京市下谷區谷 中墓地學海為人沈毅,不妄屈於人,最善詩文,好讀小說,尤所嗜好觀劇 著述凡有《芳野拾遺名歌譽》 、 《俠美人》 、 《譚海》 、 《話園》 、 《譚叢》 、 《學海日 錄》及《吉野拾遺名歌譽》 、 《拾遺日連枝楠》 、 《政黨美談淑女操作》劇作腳本 等作品。
11要了解依田學海的家世生平可以參考《談叢》一書〈依田家傳〉 、 〈伯兄柴浦先生傳〉及〈依田百川自傳〉 本段文字則參閱佐藤義亮編纂兼發行, 《日本文學大辭典、附補遺、索引、年表》 (昭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新潮社第二回增刷)第 1327~1329 頁又參見《新潮日本人名辭典》 1840 頁又有關研究其人及著作的篇章凡有〈依田學海著作目錄〉 (《藝術殿》2-10、昭 7) , 依田百川〈依田百川自傳〉 (《談叢》二、吉川半七、明 33) ,昭和女子大近代文學研究室編 《近代文學研究叢書 10》 (同大學、昭 33) ,木洖修等編〈人與文學作品—現代文學講座一〉 (明治書院、昭 36) ,玉林晴朗〈歌川真秀與依田學海〉 (《浮世繪界》 三之九、昭 13) , 刀畔子〈紅葉山人與學海翁〉 (《心之花》300、大 12) ,久松潛一〈「出版月評」與篁村學海 的近世小說論〉 (《書物展望》3—11、昭 8) ,越智治雄〈新文學胎動期的依田學海〉 (《文學》 33—10、昭 40) ,依田美狹古〈出自父百川的思想〉 (《傳記》3—7、12、4—2、4、昭 11—12) ,((4)) 、、 《《日本虞初新誌日本虞初新誌》》1882本書為刻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近藤元弘編輯。
首封面,雙邊有界, 中題:「日本虞初新志」 ,右署:「近藤元弘編輯」 ,左題:「版權免許、風詠 舍藏版」 次為明治辛巳夏高松片山達序及甫崧樵史自撰之凡例五則目錄之後 再接正文,雙邊無界,每半葉十行,行廿宇有訓點句逗據高松片山達序,此書體例乃本之於清人張潮《虞初新志》 ,自寬政以降 至今日諸家集中,廣采奇事異聞,定為七卷然取之於諸家集者實不及一二, 亦補張氏之未嘗有者也另據南崧樵史識于松山城西時習書院之五則凡例,首 則說明本書作意乃仿清張山來《虞初新志》及鄭醒愚《虞初續志》 ;其次說明寫 作資料來源乃自彼邦文士名家集中,輯錄可喜、可愕、可歌、可泣之事,至於 狐狸之妖,厲鬼之怪,荒誕不經者,則不上筆端,故其所選,多屬實錄又怕 采輯無多,更從近人著作史傳雜誌凡事涉奇節偉行者皆在蒐羅範圍,因合為七 卷,名曰《日本虞初新志》 若非異聞,事又不涉於奇者不選最後說明書成於 明治四年,直到宦途仕退講學,才於十四年(西元一八八一年)出版,並自謙 難免遺漏作者原有續編之意,未見刊行又本書較菊池純刊行《本朝虞初新 誌》早二年,唯菊池氏說明成書四十年前,名曰《消夏閑誌》 二書前後關係若 何,需待詳加考訂又本書據稱有七卷七冊,今日所見僅存首二冊,疑因銷路 不廣,或因他故而不再續刊。
5)) 、、 《《奇文觀止本朝虞初新誌奇文觀止本朝虞初新誌》》1882本書為刻本,三卷三冊,天理大學圖書館藏,菊池純著首封面,單邊 無界,題:「奇文觀止/本朝虞初/新誌 東京書估/文玉圃梓」 次有明治十 五年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依田百川學海序文、鹽谷誠安政丙辰敘、市河兼 書及菊池純自序序後又有依田百川批語其後為〈凡例〉六則及目錄再次 為正文,單邊有界,每半葉十行,行廿一字有眉批和訓點正文後有松園道 人鹽田泰跋、市河三兼書跋後為文玉圃發書廣告及版權葉,題署:「明治十 六年一月卅一日版權免許/仝年十月一日刻成發兌」 根據依田學海所撰序文,認為言若不文,傳之不遠,所謂知有文章,然 後有事跡;非有事跡,然後有文章也而三溪弱冠以文章著名江門,仕陞幕府依田美狹古〈天山先生與父百川〉 (《傳記》3—10、昭 11) ,金澤 hiro 子〈文學遺蹟巡禮-日本 文學篇 99-依田學海〉 (《學苑》13—11、昭 26) , 〈依田學海翁〉 (《太陽》11—1、明 38) ,關 良一〈依田學海的日記〉 (《國文學解釋及教材的研究》9—11、昭 39) ,協阪安治〈依田百川〉 (《太陽》2—1.2、明 29) , 〈依田百川自傳〉 (《女學雜志》340、明 26)等,可資參考。
儒員,夙有修史之志,著有《國史略》 、 《近事紀略》 ,可見一斑然因受到史體 紀實所制,未能盡逞筆力頃近讀了張潮《虞初新志》後,意有所感,於是遍 涉群書,博纂異聞,體倣前人,文出自己,釐為若干卷,而成就了本書於是 敦請喜讀《史記》及歷代小說的學海為之作序及評至於本書筆力勁健,縰橫 變化,有如《史記》 其寫偉人傑士,則電掣雷激;寫■女艷婦,則花笑鳥啼; 寫妖怪鬼神,則梟嘯鴟號極力刻畫,活動如生,可謂化工肖物之手至於鹽谷誠的識語則對本書文辭之感人形容如難波戲場,凡忠臣孝子、 凶奸猾賊、美姬艷妾,姣童冶郎,或為爭刺擊,或為歡忻燕娛,忽而榮華, 忽而窮愁,戲嫚淫褻之狀,幽鬼怪異之變,舉世間可喜可駭、可哀可樂之事, 而盡在于目前,使人笑泣交集,喜怒更發,殆忘其躬為傍觀者尤其記怪、記 情事、記忠老節義、記寓言戲謔,殆亦使人內心笑泣交集,喜怒更發,耽然不 能釋手唯其講詩書,說仁義,論文章,宜醇粹雅正,卓然有所自立,奈何傚 稗官《虞初》 ,改與風流才子爭工拙,釆字句間耶?亦元微之作〈鶯鶯傳〉 ,李 鄴侯作〈枕中記〉 ,俱是一時之戲作,炎暑出音,聊改筆墨耳倒是自己在序文序則說明避暑未若忘暑,設有千般,不如一機一研一楮 墨足矣。
尤其習聚舉世之稗官野乘、虞初小說,苟可以為排悶抒情之資者,裒 然堆,取以置諸其架上,隨意抽讀每讀至忠僕義奴,溲腸洞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