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下册第4单元 学段1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宜***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847.15KB
约15页
文档ID:342487857

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段一文本前置学习文本前置学习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1.阅读本文,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提取重要信息,完成下表学说代表人物(信奉人物)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天圆地方”说孔子、曾子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郗萌(记载者)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司马迁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祖暅、朱熹等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二、把握观点,领悟写法2.盖天说与浑天说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答案盖天说:能够解释各种天象,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但这一学说与人们对水平面及光线的观测结果不相符浑天说:依据浑天说制订的历法符合实际,但它认为太阳要从水中出入的观点是不可思议的3.请简要概括浑盖之争的特点与意义,以及表现了怎样的科学传统答案(1)特点:争议延续时间长,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就丰富;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

2)意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3)传统:重视实际校验,严谨务实4.题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指的是浑天说与盖天说之间的争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之前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答案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能让读者了解不同学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了解我国古人对宇宙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介绍这些学说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兴衰历史,可以让读者感知我国古代天文学在真理判断方面重实际校验的优良传统5.本文在阐释各种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引用与比较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答案(1)引用说明如介绍宣夜说时引用了晋书天文志中的一段文字,既指出了学说出处,体现了其真实性,又完整呈现了学说观点及原理,也为作者进一步阐释提供了依据2)比较说明在介绍宣夜说时,作者注意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作比较,通过比较,证明了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发展更接近宇宙的实际,赢得了学者的高度评价通过比较,使观点更加清楚1.走近作者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

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附:助读资源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2.课文所引晋书天文志相关内容译文(1)“宣夜之书亡西没也有关宣夜之说的书都失传了,只有汉秘书郎郗萌记载先师传授的内容说:“天完全没有质地,抬头看它,又高又远没有极限,眼睛昏花,精神尽竭,所以是苍茫一片的样子譬如侧视远处的黄土山都呈现出青色,俯视千丈深谷而都显得黝黑青,并不是本来的颜色;黑,也不是因为有东西日月群星,自然地飘浮在虚空之中,它们的移动停止都依靠大气因此,七星时隐时现,时顺行,时逆行,隐伏和显现没有常规,前进和倒退也不相同,是由于它们没有根基牵系,所以各个都不相同所以北极星总是在那固定的位置上,而北斗星不和其他的星一起西沉2)“其言天似盖笠股者也它说,天就像圆形的伞盖和斗笠,地就像一个扣着的木盘,天和地都是中间高而四周低北极的下面是天地的中央,这里的地势最高,而四周则倾斜向下,日月星三光交替隐没出现,以此形成白昼黑夜。

天的中央比外衡在冬至所在处高六万里,北极低处比外衡低处也是高六万里,外衡比北极低处高两万里天与地的隆高处相互对应,太阳距离地面永远是八万里太阳附着于天而平行运转,把冬夏之间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七衡六间每一衡圆周的长度里数,都依照运算的法则,用勾股定理和重差等运算法推断晷影变得最长和最短的情况,以此作为远近的数据,这些都来自所立的表和表的投影1.字音(1)单音字附:积累卡片词语加颜色字字音安谧m炽热ch勾股u周髀b(2)多音字多音字字音组词曲q曲折q歌曲难nn责难nn困难挑tio挑战tio挑夫漂pio漂浮pio漂白pio漂亮校jio校正xio学校载zi刊载zi载货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旷世当代没有人或事物能够相比;经历很长久的时间圭臬(uni)古时测日影的器具;借指准则或法度眼瞀(mo)眼睛昏花精绝精神尽竭重差(chn)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晷影(u)晷表的投影晷,日晷,测度日影以确定时刻的仪器光曜光辉照耀曜,照耀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相形见绌(ch)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课文中此成语误用,把“不绝如缕”当成“连续不断”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