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10KB
约35页
文档ID:233873464
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_第1页
1/35

舞蹈文献与教学法2 第一章 藏族舞蹈 第一节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是一个拥有400万人口的民族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膝部有规律的抖动、屈伸,是各藏区舞蹈的共性由于生活着装的特点,长袖、皮靴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舞蹈是身躯微前倾,身体的交叉感以及全部舞蹈的流淌过程中的髋关节都随重心的下懈,形成其沉缓、凝重的形体语言特色 其次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踢踏累:第一基本步、其次基本步、第三基本步,退踏步,抬踏步,连三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滴答步,悠踢步,悠滑步,跨悠步,二三步 2、弦子类:平步,拖布,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长靠,四二步,二步踏撩 3、锅庄类:三步一跨,单腿跨转身,刨地点地转身 4、上肢动作类:齐眉晃手,晃盖手,髋前划手,前后摆手,横向摆手,平面摆手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勾脚 2、手形:五指自然并拢 3、脚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4、手位: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蹈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外晃内盖: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的流淌为晃;右手逆时针,左手顺时针的流淌为盖臂的运动保持松弛 绕:指袖子在手腕的操作下形成360°的圆圈多为水平面的流淌绕动要松弛协调 抛:指在晃动流淌基础上小臂向上发力形成大的半弧线,臂稍用劲 (四)与上肢协作的常见步伐 齐眉晃手——配以单靠、长靠、单撩、三步一撩、点转等 晃盖手——配以抬踏步,双颤性质的步伐 前后摆手——配以腿踏步、连三步 横向摆手——配以悠踢步 平面摆手——配以悠跨步 (五)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上肢动作类 (1)齐眉晃手: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曲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画圆,左手逆时针画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双手流淌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后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摇摆,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摇摆,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摇摆,手腕带动,臂附随 2、踢踏类 (1)第一基本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其次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退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 (4)抬踏步,2/4(中速),两拍完成 (5)连三步,2/4(中速),两拍完成 (6)滴答步,2/4(中速),一拍完成 (7)第三基本步,2/4(中速),四拍完成 (8)七下退踏步,2/4(中速),四拍完成 (9)七下转身,2/4(中速),四拍完成 (10)悠踢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1)悠滑步,2/4(中速),两拍完成 (12)跨悠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3)二三步,2/4(中速),四拍完成 3、踢踏类 (1)平步,2/4(慢板),两拍完成重心下沉,脚下沉重感 (2)拖步,2/4(中速),两拍完成。

(3)斜拖步,2/4(慢板),两拍完成 (4)单撩,2/4(慢板),两拍完成重拍在上,脚悠踢出去 (5)双撩,2/4(慢板),四拍完成①上身随重心晃动②悠踢出 (6)三步一撩,2/4(慢板),四拍完成膝盖抖动柔软,重拍在下,统下沉 (7)单靠,2/4(慢板),两拍完成①重心左右交换②丁字步③重拍向上 (8)长靠,2/4(慢板),四拍完成①四拍完成,左右移动②膝盖柔软屈伸③重拍向上 (9)四二步,2/4(中速),四拍完成 (10)二步踏撩,2/4(中速),两拍完成 4、锅庄类 (1)三步一跨,2/4(中速),两拍完成 (2)单腿跨转身,2/4(中速),两拍完成 其次章 蒙古族舞蹈 第一节 蒙古族舞蹈简介 蒙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牧养生息,创建着辉煌的草原文化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的游牧民族创建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蒙古族舞包括:蒙族民间舞(含劳作、风俗、礼仪舞蹈等)、寺庙舞、宫廷舞,其中蒙族民间舞最具特色,有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生息和精神气质。

大家熟识的“安代”、“盅子舞”、“筷子舞”就是其代表 “安代”是最具群众性的即兴歌舞,它人数不限,1人领歌众人相合舞者手持绸巾,歌起舞随,动作简洁奔放,气氛欢腾热情此种歌舞形式盛传于科尔沁草原,是广阔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盅子舞”属礼仪性质的舞蹈,在民间多出现于酒宴庆典活动中舞者双手各持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旋律叩击,发出悦耳嘹亮的声响,是酒席间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之一盅子”舞蹈端庄稳健,含蓄优美,很具蒙族女性特色舞蹈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过程舞蹈技巧体现出在叩击盅子及双臂和后背的细腻表现技巧高者,头顶酒碗舞蹈时席间充溢祥和气氛 “筷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高原,是伊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它凝合着蒙古人民酷爱生活的情感和艺术创建的才智踏借筷抒情,沉稳豪放,美丽矫捷,在民歌的哼鸣下韵味十足当心情昂扬时,筷子绕身飘舞,击打身体 蒙族舞蹈男性剽悍、强健、骁勇;女性端庄、高雅、雍容大度 其次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肩类:硬肩、双肩、柔臂、双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甩肩 2、臂、腕类:柔臂、屈臂、绕臂。

提压腕、绕腕、甩手、弹拨手 3、步伐类:平步、迂回步、错步、垫步、海清步,摇篮步,碎步 4、马步类:立掌步,跺步,撩弹腿步,走马步,刨地步、勒马挥鞭步,躺身套马步、跑马步 (二)脚形、手形、脚位、手位 1、脚形:自然脚形 2、手形: (1)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 (2)五指自然张开 (3)握空心拳 3、脚位 (1)八字位 (2)丁字位 (3)后丁字位 4、手位 一位:双手空心拳叉腰 二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指尖相距一拳,屈臂于腹前 三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侧斜下前45° 四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体旁90° 五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肩前斜上位 六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曲臂于胸前,两手指尖相距一拳 七位: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直,两手于臀后一拳距离,手心朝上 (三)手、臂的动作规律 蒙族舞蹈中手与臂的动作一般为拉、抹、推、绕、铲 拉:指以腰为发力点,带动臂至手,横向拉开或向上拉起柔臂向上走的动作 抹:臂至掌从上到下为抹,强调手心抹的意识。

拉与抹通常是同时运用 推:指立掌向身体外的空间,上、中、下推出 绕:指手腕带动手掌从外至里,手心朝上,环动360°,臂附随 铲:指五指自然并拢,手心朝下,指尖带动由下至上的流淌 (四)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肩类 (1)硬肩,2/4(中速),两拍完成 (2)双肩,2/4(中速),两排完成 (3)柔肩,4/4(中速),四拍完成 (4)双绕肩,2/4(中速),两拍完成双肩前绕后绕) (5)耸肩,2/4(中速),一拍完成双提肩,重拍向上) (6)笑肩,2/4(快板),一拍完成同耸肩,重拍向下) (7)碎抖肩,2/4(快板),四拍完成肩胛骨,双肩放松感,重心后靠 (8)甩肩,2/4(中速),两拍完成肩扔出去) 2、臂、腕类 臂类: (1)柔臂,4/4(慢板),四拍完成 (2)曲臂,2/4(中速),两拍完成 (3)绕臂,2/4(慢板),四拍完成 腕类: (1)提压腕,2/4(中速),四拍完成 ①发力点,腕部上下提压,小而脆 ②腕部动作与硬肩奇妙结合,用腕部传情达意 (2)绕腕,2/4(中速),两拍完成 手类: (1)甩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

甩手甩肩同时进行) (2)弹拨手,3/4(中速),两小节完成 (3)松软手:正软手和反软手 3、步伐类 (1)平步,2/4(中速),四拍完成重心下压,气息下沉,脚拖地前进,行进时保持小八字步 (2)迂回步,4/4 2/4(中速),四拍完成 (3)错步,2/4 4/4(中速),四拍完成 (4)垫步,2/4 4/4(中速),两拍完成 (5)海青步,4/4(中速),四拍完成 (6)摇篮步,2/4(快板),一拍完成动作在左右摇摆中形成,靠脚下重心转移,留意动作下弧线的过程) (7)碎步,2/4(快板),一拍完成女性特色动作) 4、马步类 (1)立掌步,2/4(中速),两拍完成 (2)跺步,2/4(中速),四拍完成,两拍完成 ①双脚跺步:双脚一起跺掌 ②交替跺掌:双脚交替跺掌,半拍跺一脚 ③双跺掌:交替跺掌,一拍跺一脚 (3)撩弹腿步,2/4(中速),四拍完成 (4)走马步,2/4(中速),两拍完成牵马为特点,留意悠扬感和重心的转移) (5)刨地步,2/4(快板),四拍完成 (6)勒马挥鞭步,2/4(快板),四拍完成 (7)躺身套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8)跑马步,2/4(快板),四拍完成 第三章 维吾尔族舞蹈 第一节 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古丝绸之路曾穿越新疆,特别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区域维吾尔族舞蹈是新疆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多郎; 2、赛乃姆; 3、萨玛; 4、拉孜尔库姆; 5、夏地亚纳和一些道具舞蹈,如“盘子舞”等 “赛乃姆”是一种自由活泼的歌舞形式 “萨玛“是一种带有宗教色调的舞蹈,一般多出现于宗教活动之后,它只限于男性参与 “拉孜尔库姆”是一种带有风趣,诙谐情调的舞蹈形式 “亚地亚那”是快乐喜庆之意它是一种热情欢快的舞蹈形式,常出现在喜庆活动及节日中,不分男女,人们可以自由地尽情舞蹈,形式不拘 “道具舞”是手持盘子、鼓、萨巴依等道具进行的舞蹈形式在维族古典舞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中,每一个大曲都有“赛乃姆”出现,由此可见其地位 其次节 基本动作介绍 (一)基本动作名称 1、上肢动作类:托帽式、扶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

2、步伐类:垫步、自由式、滑冲步三步一抬、多郎步、跺横移,进退步、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