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2文档资料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32KB
约28页
文档ID:590079126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2文档资料_第1页
1/28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直径只有100nm;最大的细胞是鸟卵,肉眼可见细胞的大小和细胞的机能是相适应的例如,神经细胞、鸟卵一般说来,生物体积的加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加,而不是由于细胞体积加大单细胞生物仅有一个细胞;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数目和生物体的大小成正比 二、细胞结构(一)细胞膜和细胞壁(一)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有,在质膜之外是一无生命结构,由细胞的分泌物组成功能是支持和保护,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细胞膜:细胞膜:又名质膜,是细胞表面的膜厚7-8nm半透性(选择性透性)质膜上存在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其他细胞识别位点细胞壁:细胞壁: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有些细胞是多核的,大多数细胞则是单核的细胞核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核中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染色质和核仁等部分二)细胞核(二)细胞核 核膜核膜:    有两层膜组成两膜之间为宽约10-50nm的核周腔外膜常与粗糙内质网相连核纤层:核纤层: 在核膜内面,有核纤层蛋白组成核孔:核孔: 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1、核被膜在核的外面,包括核膜和核膜下面的核纤层 染色质:染色质:分成常染色质,即细丝状的部分;和异染色质,即染色较深的团块。

组成:组成:  DNA和蛋白质,及少量RNA组成蛋白分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组蛋白是碱性蛋白,分为H1H2A、H2B、H3、H4共5种它们与DNA相结合;非组蛋白种类多,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核小体:核小体:直径10nm4对组蛋白分子连接连接DNA::与核小体上的DNA相加,约为200碱基对2、染色质 细胞核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各种生物的核仁数目是固定的核仁富含蛋白质和RNA分子核仁是由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构成而核仁组织区是rDNA的所在地3、核仁 有由蛋白质成分组成的纤维状网,网孔中充以液体4、核基质 除细胞核和质膜外,剩下的是细胞质,而细胞质又分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质两部分三)细胞质和细胞器(三)细胞质和细胞器  内质网:内质网:彼此相通的一列囊腔和细管光滑内质网:光滑内质网:与脂类代谢有关粗糙内质网:粗糙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1、内质网和核糖体 q由一系列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是细胞分泌物的最后加工和包装场所q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分泌泡-质膜q高尔基体能合成多糖2、高尔基体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的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内含40种以上的水解酶。

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产生的碎渣食物泡+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溶酶体是酸性的,PH4.8或更低,而各种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3、溶酶体 形状:形状:颗粒状或短杆状,大小与细菌相当数目数目:随细胞而定1个到几百个4、线粒体 自主性:自主性:有自己的DNA及核糖体,编码约10%的自身蛋白  细胞呼吸及能量代谢的中心基质中有各种酶,而电子传递在内膜上进行,合成ATP的ATP合成酶复合体也在内膜上功能:功能:双层膜包裹的囊状细胞器,囊内充满液态的基质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结构:结构:  质体是植物细胞细胞器,分五类:5、质体 叶绿体的自主性:叶绿体的自主性: 叶绿体: 叶绿体:大小、形状、数目多变双层膜包裹内部的基质中有一由类囊体组成的内膜系统基粒类囊体重叠成基粒,在基粒之间是基质类囊体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类囊体膜上,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有自己的DNA和核糖体,编码部分自身蛋白真核细胞起源前质体、淀粉体、黄化质体、叶绿体和有色体前质体、淀粉体、黄化质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6、微体•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外形与溶酶体相似分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体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乙醛酸循环体两种。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乙醛酸循环体动、植物细胞都有,内含氧化酶细胞中20%的脂肪酸在其中氧化分解氧化反应产生的H2O2由所含的过氧化氢酶分解只存在于植物细胞脂类转化为糖及参与光呼吸 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有单层细胞膜包裹分生组织细胞的液泡多而小,而成熟细胞的液泡大,且占据细胞的中央7、液泡植物液泡的作用:植物液泡的作用:调节细胞渗透压以及收集代谢废物液泡中的花青素还决定花、果实和叶的颜色 秋水仙素、长春藤碱、紫杉醇:秋水仙素、长春藤碱、紫杉醇:多倍体、抗癌微管:微管:中空长管状纤维,宽约24nm纺锤体、鞭毛和纤毛都由微管构成细胞溶质中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支架蛋白质纤维有三种: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8 8、、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微管蛋白:微管蛋白:构成微管的蛋白,含和两个亚基,分子量均在55 000左右双体分子螺旋排列,盘绕成一层分子的微管管壁维管或成束存在,或分散于细胞质中,起支持作用微管在细胞中可解体成亚基,也可由亚基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微管微管蛋白没有特异性 微丝: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实心纤维,宽约4~7nm组成单体是肌动蛋白单体相连成串,两串扭缠成束,即微丝。

微丝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肌动蛋白也没有特异性微丝有运动的功能它们易于解聚成单体,单体也容易重新聚合成微丝中间纤维:中间纤维:细胞松弛素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鬼笔环肽Ø大小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8~10nm),有支持和运动的功能 鞭毛和纤毛:鞭毛和纤毛:9、鞭毛、纤毛和中心粒中心粒:中心粒:基粒:基粒:Ø细胞表面的附属物,有运动的功能两者基本结构相同,区别主要在于长度和数量它们的结构成分是微管,在横切面上呈9(2)+2排列Ø由微管构成,呈9(3)+0排列基粒与鞭毛和纤毛的基部相连Ø由微管构成的细胞器,结构和基粒相似,它们是同源器官中心粒位于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中 除细胞器以外的细胞质液体部分胞质溶胶含有多种酶,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此外,胞质溶胶中还有各种储藏物10、胞质溶胶 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生物膜厚越7~8nm,真核细胞的生物膜占细胞干重的70~80%,最多的是内质网膜生物膜把细胞空间分隔开,使细胞具有了界限分明、工作性质各异的单位生物膜的这种分隔也使膜面积加,提高了物质合成、运输等多种生命活动的效率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以非共价键组合装配而成。

骨架是脂双层脂双层,其中有以不同方式镶嵌其间的蛋白质分子此外,质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生物膜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在生物膜的总重量中,脂类约占40~50%构成脂双层的脂类包括:磷脂(主要);胆固醇;糖脂脂双层的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脂双层有屏障作用,使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有利于细胞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脂双层的脂类成分随不同生物而不同大肠杆菌质膜仅有一种,而人红细胞膜有四种一)脂双层(一)脂双层 不同生物膜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线粒体内膜75%、神经纤维髓鞘膜25%、质膜50%膜蛋白可分为两大类: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内在蛋白以其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的疏水部分共价结合这些蛋白大多两端亲水,也有仅一端亲水外在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的外端上,或结合在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物质运输、酶、电子传递体、受体、细胞识别很多膜蛋白在脂双层中能自由移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可证明也有的不能完全自由移动二)膜蛋白(二)膜蛋白 膜糖是质膜表面的糖类总称膜糖大部分以共价键与膜蛋白结合而成糖蛋白糖蛋白,少部分与脂类结合而成糖脂糖脂。

膜糖只存在于质膜表面,细胞器膜和质膜的内表面没有膜糖存在膜糖的成分主要有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葡萄糖以及唾液酸等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细胞识别有关三)膜糖(三)膜糖 扩散:扩散:一种物质的分子从相对高浓度地区移动到低浓度地区O2和CO2的跨膜运动分子的跨膜扩散速度取决于分子的浓度梯度外,还与分子的大小、溶解性和电性有关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扩散速度随浓度梯度的增加而增高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物质由载体携带穿越质膜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而扩散速度大于单纯扩散•物质出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膜,方式有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四、物质的穿膜运动(一)扩散(一)扩散 渗透:渗透: 水分子穿过膜的扩散水势:水势: 水分子的动能渗透势:渗透势:等于溶液水势减去纯水水势,为负值渗透压:渗透压:与渗透势相反的力二)渗透(二)渗透膨压和质壁分离:膨压和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在吸水而膨胀时,原生质体产生对细胞壁的压力,称为膨压原生质体因缩水而与细胞壁分离,称质壁分离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细胞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这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三)主动运输(三)主动运输 Na+-K+泵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细胞吞噬固体颗粒的作用胞饮作用: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体的过程四)内吞作用(四)内吞作用分为吞噬作用和包饮作用 外排作用:外排作用:细胞从细胞表面排出渣滓和细胞分泌物的过程五)外排作用(五)外排作用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中使用的细胞膜可循环使用   桥 粒:  桥 粒:上皮细胞间纽扣状的斑块结构中间纤维 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细胞膜紧密靠拢,无间隙肠上皮细胞五、细胞连接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Ø两细胞间有很窄的间隙(2~4nm)贯穿于间隙间有一系列通道,使两细胞的细胞质相通cAMP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植物细胞之间的通道共质体: 共质体: 植物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质外体: 质外体: 植物的细胞壁彼此连成一体附:胞间连丝附:胞间连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