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36KB
约3页
文档ID:428296567
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_第1页
1/3

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的本文阐析了道家“知常日明〞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揭示了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现代意义论文关键词:道法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伦理思想道家思想认为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宙万物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旨.其中具有假设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均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是人性的异化所导致的结果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人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智慧,在今天愈来愈显其独特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一、问题的缘起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要想摆脱这种危机走出困境,还要靠人类自身的醒悟和能力去加以解决这其中除了靠开展科学技术、调整社会结构以及对自然保护实行立法之外,还必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重新审视与检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在20世纪中期,人们为了珍惜和蔼待自己所生存的外在环境,而创造了生态伦理学这门应用学科它试图借助道德手段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取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923年德国人施韦泽在他的?文明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指出,由于现代技术经济实践的破坏性后果到达了惊人的程度,所以应当寻找科学措施、法律措施,同时也寻找道德措施去禁止人们对自然的一些做法人类应当从自然的全局出发来认识自己与自然交往行为的正当与否至此.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尽管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20世纪中期,但这并非意味着生态伦理思想是现代人的专利实际人类文化的传统中,尤其是在中国老庄道家文化传统中就存在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这些生态伦理思想是朴素的、直观的,但却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萌动,做了良好的文化铺垫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通过“道〞的范畴表达出来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而道就是这个整体的本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道〞是“天地之始一万物之母〞此外,老子在将“道〞视作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法那么的同时,还着重阐发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地道,道法自然〞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

〞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局部,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它生化万物,而又使万物长养,但不去主宰他们,一切听其自然道家的上述以“道〞为本、道法自然和天地人一体的思想.其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把人与天地万物视作并列的关系.要求破除人类的以自我为中心主义即:既成认人是自然的一局部,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又强调人与自然不应成为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道家的这种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思想.实际上那么潜含着一种生态伦理观念它告诉人类应该通过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1.“知常日明〞与尊重自然规律老子提出的“知常日明〞的生态伦理思想是指,具有了解和把握事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智慧倘假设不认识规律,而去乱做妄为,必然会招致凶险的结果老子曾说“不知常,妄作,凶〞,实际上是在两千年前,对人们不遵守客观规律.与自然规律对着干的行为的一种警告当今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由于乱砍乱伐,导致森林资源日益贫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使环境质量急剧下降能源的不合理开采与利用,造成了惊人的浪费和损失这种种恶果的产生,都与人的任意妄为和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淡薄有着密切关系如果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只考虑眼前利益,那么未来是不堪设想的,人类也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更大惩罚2.“知和日常〞与自然和谐知和日常〞指和谐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根本规律天地万物都包含阴阳两种自然的力能.而阴阳二气的统合又形成冲气所谓冲气是指由阴阳二气相互交合而形成的一种平衡、和谐的存在,它代表了事物的理想存在状态因此,老子哲学中.“道〞作为万事万物生存开展的内在规律,也是表征事物和谐状态的一个范畴而“崇尚自然〞“崇尚和谐〞那么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所在如果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界的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使物种遭到灭亡,导致生态失衡,那么人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环境从上述意义来说,道家“知和日常〞的观念可谓一种高超的生态智慧3.“知止知足〞与可持续开展在老子看来,自然作为循环往复的开放系统,和谐乃是维持这个开发系统所应遵循的法那么故人类要想做到尊重自然就必须懂得“知止知足〞才能“可以不殆〞的深刻哲理,懂得人遇事不可随意而为的道理。

所谓“知止知足〞.就是指时刻不放纵自己的欲望.时刻使人的欲望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保持合理的张力它表达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就是根据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度开发.有限度地索取当前.环境危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只顾满足当前物欲的膨胀相关联正是在这种眼前利益和私欲的驱使下,人们去无节制地乱伐林木.过度地使用地力、开采矿藏、捕捞水产、施放污染物以及过度地自我生殖等等.更是与可持续开展的科学开展观不相符合的三、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1.理论意义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相衔接的可能性这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道家、道教“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精神,这为它与当代奠础于生态学之上的生态哲学相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其二,道家、道教由天人合一的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的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具有诸多独到之处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核在于.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同质性是非实体性的道是成己、成人、成物又升华己、人、物的善这可以作为建构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基点之一道家、道教的生态观和生态伦理思想对开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确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应该看到.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缺乏。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是科学未充分开展前思辨的产物.含有不求改造环境等消极因素这些局限性和缺乏只能在当代生态哲学的视野中得以弥补和克服2.实践意义当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存在这种错误观念和行为:只成认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的主宰和自然的征服、索取者.而不成认人也是自然的呵护者实际上,大自然不可能有什么主人人也不可能永远和完全主宰自然如果说人有优胜于自然之处.那就是他在合规律、合自然的过程中.施展其能动的主体性力量.最终实现其自己的目的.使自然为人类效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统一实现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持续开展人们假设想将自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就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些.明白善待自然,也就是善代人类自己的道理而善待自然的举措可以选择种种.但从生态理念上走出价值误区显得格外重要而从生态理念上走出价值误区.除建构健全的现代生态意识外.很重要的就是从传统文化中开掘瑰宝从这方面说.道家的生态伦理应属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瑰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