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3MB
约14页
文档ID:50538290
埃德加斯诺(EdgarSnow)_第1页
1/14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半属于中国,一半属于全人类中国永远的朋友个人简介• 姓名: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 ) • 籍贯: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 出生日期:1905.7.19 • 职业:新闻记者、作家 • 就读院系:密苏里大学新闻系 • 曾任职业:欧美数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 逝世日期:1972.2.15 总有一天,我会到太平洋的那一边去 ——埃德加·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 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 的报道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 端 9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 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 所没有料想到的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 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 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 1936年,斯诺在注射了北平所能找到的所有疫苗后,带着 他的电影摄影机,照相机和一些生活必须品以及离不开的 咖啡和香烟启程了。

• 在保安,斯诺采访毛泽东之后,访谈了上百位中共领导人 和红军指战员 • 8月下旬,斯诺在陕北的采访计划大体完成,就出发去红 军在宁夏的前线 • 在采访中,斯诺十分注重眼见为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并 拍摄了大量照片 周恩来接见斯诺斯诺的采访方法——激将法• 在进行对毛泽东的采访过程中,斯诺遇到了麻烦许 多天过去了,毛泽东只对斯诺谈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红 军发展,始终不愿谈及个人斯诺苦想之后,对毛泽东说“人家新闻界说,你们红军 啊,你啊,都是一帮土匪,青面獠牙,共产共妻等话 语激他毛泽东起初不说话,后说一两句话说不清,而后促膝 长谈数夜斯诺的主要作品纪实体作品 :《远东前线》、《西行漫 记》、《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 一边》、《苏联力量的格局》、《斯大 林需要和平》、《红色中国杂记》、《 今日红色中国》、《漫长的革命》 自传体《复始之旅》短篇小选集《活的中国》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 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 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 :“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 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 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 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 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离开中国后的斯诺•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钦点埃德加斯诺上苏德 战争前线进行采访,亲眼目睹斯大林格勒战 • 斯诺在战地上采访了崔可夫将军和许多普通士兵 ,真实地报道了苏联居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 英雄壮举 • 1944年夏,斯诺又随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军队进 入刚刚解放的巴黎斯诺和苏联儿童在一起斯诺的三次访华• 1960年7月初斯诺来华访问 斯诺访华后于1963年初,出版 了《大河彼岸》一书,系统详细 地介绍了新中国 • 1964年10月19日,斯诺再 次访华31日,周恩来和邓颖 超接见了斯诺并宴请同年12月 ,周恩来又两次会见了他 • 1970年8月10日斯诺第三次 访华周恩来先后五次会见斯诺 新中国建立之后,斯诺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 次访华,三次受到周恩来热情周到的接待小故事与中国割不断的情意:1971年二月初,我(黄华)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正在国外出席 安全理事会会议,接到北京的特急电报,说斯诺病危,周总理要我 赶往瑞士去看望斯诺,代毛主席和周总理本人向斯诺问候我赶到 斯诺家,他刚从前几天的昏迷中清醒过来,马海德对他说:“你看谁来 了?是黄华!”斯诺立即睁大眼睛,脸上出现极兴奋的笑容。

他伸出 瘦骨嶙峋的双手紧抓住我和马海德的手,用尽全身的气力说:“啊!咱 们3个‘’又凑到一起来了1936年,我们3人一起在延安时,斯 诺常把反动派咒骂红军为“”当作笑料现在听他这样说,我既感 动,又心酸!我在斯诺家看望他两天,同他的儿女谈了很久我问 斯诺的女儿,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取名为“西安”她回答,“中国 有座古城叫西安,爸爸年轻时就是从那里出发去寻找毛泽东,寻找 东方的魅力的儿子克里斯朵夫说,“妹妹的名字多好,那么我的名 字就叫‘延安’吧!爸爸也去过延安• 斯诺的遗愿:我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有一部分能留在那里,就 像我生前一样我还希望有一部分留在哈德逊河 边,在这里,哈德逊河汇入大西洋流向欧洲和其 他人类的彼岸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我结识了 几乎每一片大陆上杰出的人们 故事化的报道风格•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施展了记者 最了不起的绝技之一——用讲故事 的新闻体裁,完成了这一史诗般的新 闻杰作追踪的是事实、事实、事 实,获取的是第一手材料正如斯 诺所言,“从未亲眼目睹的事情,我 是不愿意写的•讲故事的新闻报道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的“见闻录”, 它蕴涵着作者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出于正义而迸 发出的激情。

讲故事要求记者既要具备记者的敏锐感 ,又要有历史学家的鉴别力和政论家的推断力在《 西行漫记》中,斯诺对中共领导人和苏区普通民众的 报道, 正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走 向崇高的职业精神• 斯诺至今打动传媒人的是他追求新闻价值的敬业精神为了报道第一 时间、第一手的独家真实新闻,他不畏艰险,不惜生命•提到去往西安时的情形时,他幽默地说:“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 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此时,斯诺的身 上竟同时注射了预防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疫苗,因 为这五种病都是当时西北的流行病 • 这仅仅是来自病菌的威胁,更为冒险的是来自沿途抢劫杀戮无恶不作 的匪徒的袭击甚至在相对安全的“红区”,对于斯诺来说惟一能令他 放心的也只有那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为了保证报道的真实客观,斯诺曾要求在采访完陕北之后,到北平去 完成写作这种出自于对新闻职业的热爱,使他最终在国际新闻界享 有盛誉接触者的话:• 鲁迅说:“有几个外国人之爱中国,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 ,” • 宋庆龄说:“埃德加·斯诺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长青” • 毛泽东说:“斯诺是为建立统一战线所需的友好关系扫除 道路的第一个人,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点。

• 理查德·尼克松说:“我希望您能知道,您卓越的功绩今天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感谢 • 查尔斯· 怀特(斯诺的中学同学)说:“他人品好而且很乐 观,但当时我实在没有想到,他后来成了那么有名的一个 作家斯诺与宋庆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