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j****l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KB
约2页
文档ID:56556522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_第1页
1/2

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骨髓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标准操作程序1.1.检验目的检验目的α-丁酸萘酚酯酶(非特异性酯酶)检查主要目的是结合瑞姬染色鉴别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2.2.检测原理(包括结果计算)检测原理(包括结果计算)细胞中非特异性酯酶将α-丁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3.3.性能特征性能特征无4.4.标本要求标本要求 4.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作骨髓穿刺时要慎重4.2 标本类型:骨髓4.3 标本容器:洁净载玻片4.4 标本存放:4.4.1 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放于细胞室未检测标本架上4.4.2 已检测标本的存放:骨髓存片柜,保存 10 年以上4.5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4.6 标本拒收标准:参照《采集手册》 5.5.仪器和试剂仪器和试剂5.1 试剂名称:α-丁酸萘酚酯酶(非特异性酯酶)5.2 试剂来源: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3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5.4 试剂贮存:2~8℃保存,有效期九个月5.5 试剂组成:Ⅰ液:30mg×5,Ⅱ液:30ml×5。

5.5.1 O.067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6) Na2HP04 8.8 gKH2P04 0.9 g蒸镏水 1000 ml5.5.2 10 g/L a-丁酸萘酚(以 50% 丙酮为溶剂)液5.5.3 底物液a-丁酸萘酚 0.8ml固蓝 BB 40mg0.067 mol/L 磷酸盐缓冲液 40ml5.5.4 10 g/L 甲基绿溶液 6.6.环境和安全环境和安全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不要入口,避免和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一旦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受损害的部位 15 分钟,接触到眼睛或吞服,立即寻找医疗保护7 7. .检测前准备检测前准备在玻片头端贴上标签编号8.8.校准校准/ /定标定标无9.9.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无10.10.标本检测标本检测10.1 新鲜涂片用甲醛蒸气固定 5~10 min10.2 水洗 5 min,晾干10.3 放入底物液中,37 ℃ 1 h,水洗10.4 10 g/L 甲基绿溶液复染 5~15 min,水洗10.5 氟化钠抑制试验在每毫升基质液中加氟化钠 1.5 mg,其余按染色法进行10.6 结果判断:细胞质内有灰黑色或棕黑色弥漫性或颗粒状沉淀为阳性。

11.11.生物参考区间生物参考区间原、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单核细胞、血小板为阳性,其他血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单核细胞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12.12.危急值危急值无13.1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急件白血病的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幼稚细胞呈强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幼稚细胞为弱阳性,但 AML-M3 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阴性,偶见局灶性颗粒状阳性氟化钠抑制试验可使单核细胞明显抑制,有助于与急性白血病鉴别14.14.注意事项(干扰、潜在变异、超检测范围结果的处理等)注意事项(干扰、潜在变异、超检测范围结果的处理等)14.1 标本必须新鲜,取材后 2 天内染色最佳14.2 试剂质量可直接影响染色效果,α-丁酸萘酚应为白色粉末14.3 底物液配制后要及时使用,以免失效或降低阳性强度 14.4 底物液配制后可能会出现混浊,但不会影响染色效果14.5 每次操作应设阳性对照15.1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5.1《全国临床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第 4 版)16.16.记录表格记录表格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