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诸子百家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3.50KB
约26页
文档ID:52152077
诸子百家_第1页
1/26

•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 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 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春秋】 • 管夷吾 、老聃、孔丘、晏婴、孙武、范蠡 【战国】 • 扁鹊 、尹文、列御寇、庄周、田骈 • 杨朱 、邓析、公孙龙、惠施、孟轲 • 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 ) • 墨翟、告子 、商鞅、申不害、慎到 • 许行、 邹衍 、荀况、韩非、 吕不韦•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 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 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 代表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 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 派别。

•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 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 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 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 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 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 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的表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宋尹、田骈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 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 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 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 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 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 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法家: 代表人物:李悝、韩非、商鞅、慎到、申不害代表作品:《韩非子》 《商君书》 •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 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 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 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 想学说之大成 •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 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 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 统王朝(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代表作品:《墨子》 •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di)。

•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 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 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 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 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 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 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 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兵家 代表人物:孙武 司马穣苴 孙膑 吴起 尉缭 白起 魏无忌(信陵君) 代表作品:《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 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

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 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 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 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 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名家: •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 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 )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 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惠施和公孙龙代表了名家的“合同异”和“ 离坚白”两大派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代表作品:《吕氏春秋》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 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 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 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 ,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 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农家著作有《神农》 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国》 十七篇,《尹都尉》十七篇,《赵氏》十七篇等,可惜早 已失传关于农家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的《上农》 、《任地》、《辩土》、《审时》和《爱类》等篇,以及 《淮南子·齐俗训》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小说家小说家,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阴阳家 代表人物: 邹衍 •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 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 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 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 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 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 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 、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 ,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 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他们的出现主 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 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危逼、 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 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 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