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自主发展,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杨志友,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校本培训讲座 之五 时间:2010年1月15日 地点:报告厅 对象:全体教师,1、教师发展研究的世界趋势,教师发展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层面进行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在英美等国首先兴起的一种旨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理论研究一、教师发展的研究现状,背景之一:教育质量的下滑 背景之二:教师数量的相对满足到质量要求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背景,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群体的专业发展(60年代----80年代) 个体的专业发展(80年代以来),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因此80年代后,人们对过去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高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批评,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这两个报告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批评美国由于师范教育改革的滞后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因而呼吁,为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彻底改革美国的教育政策.,《明天的教师》则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明示了如下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1)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2)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3)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4)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与会专家认为:教师必须学习什么才能解决好和教育学密切相关的以下主要问题: (1)为什么而教?(2)教什么人?(3)在什么地方教?(4)教什么?(5)怎么教?(6)用什么去教?(7)用什么评价和怎样评价?(8)怎样改进教学和学习?,日本早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教师教育课程要求"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2、教师发展研究的国内热点,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界定、发展取向、专业素质、发展阶段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包括四层意思:,(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课程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职业专业化、个体专业化),1993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首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和逐步实行“教师聘用制度”这是我国从法律角度正式确认教师职业是一项专门职业,也是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理智取向 (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 实践----反思取向 (关注实践、关注反思) 生态取向 (文化、环境),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 师爱(公正与慈爱) 教师的教学素质 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文化知识 教师的研究素质,本体性知识: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 叶澜先生认为包括:熟练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掌握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和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条件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 杜威认为教师要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另外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能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 是具有教师风格的经验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教学生涯中不断反思、改进和形成的知识文化知识:生活中的各方面知识 作为学生生活的领引者,教师应当具有学科知识以外的广博、厚实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朱小蔓所长(中央教科所)认为: 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职业工作,其公益性、恒常性、未来性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千家万户的幸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问题被格外重视,其方向就是走向专业化发展关于教师的专业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二是教师发展的专业性 关于教师发展的专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一是学历要逐步升高学历升高与其通识知识水平、自我成就动机、独立意识、批判意识、研究能力等的 提高都呈正相关,学历是一个必要条件二是教师培养是一生的学习生涯,持续学习要求自主性、积极性,需要大学文化来提高成就动机四年制的大学师范教育强于中师的优势在于其学术意识、研究意识、自我成就动机。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化发展就是培养一个自主发展的教师田慧生教授(中央教科所)认为: 一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在功利性的价值,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首先要满足学生学知识长本领的基本需要,天然负有给予学生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职能,以满足学生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价值容易被认识和重视二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这一价值却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受到忽视教育的内在价值就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除了赋予人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把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一个发展中的独特个体来看待,必须高度关注人的精神的成长,关注人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不断丰富二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达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现在的教师存在着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的状况 ) 三是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教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感悟、反思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的不断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和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状态和境界的基本标志,,Ⅰ.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高剑南教授认为:,宽厚的第一层含意,清楚一级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专业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中去理解专业知识的一般和特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宽厚的第一层含意,与科研工作者相比,教师对于学科前沿内容的掌握虽然不够详尽,但是应该知道那些前沿内容出现的理由、给本学科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及其那些内容的创造性之所在宽厚的第一层含意,与工程技术人员相比,教师虽不善于将科学转化为技术,但是善于: ⑴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成知识的教育形态; ⑵能清晰地确定核心概念及其在学科发展中的位置; ⑶清楚概念和理论所隐含的学科思想与科学价值,以及对于育人的意义实例:对化学的认识,化学是物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实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科学 涉及到: 对物质、原子、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认识,对物质的认识,对物质的认识范围,从可见物质扩大到暗物质、暗能量对物质的认识,可见物质分成两类:一类是实物(静止质量不为零);一类是场(静止质量为零),如光、电、磁等对物质的认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从原子、分子层次深入到夸克、轻子等层次,即深入到10-19m的极小空间 对宏观世界的认识,从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地球上的物体和太阳系,扩展到星系和宇宙,达到1017m(1010光年)以上的大尺度范围对化学的认识,恩格斯说过“在19世纪对于化学家是原子的世纪” 。
20世纪化学研究的重心移到分子,成为分子科学对分子的认识,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低分子到高分子,普通分子到超分子 结构层次从分子到分子以上层次 化学反应从大量分子的统计行为到单分子操作单分子反应:丁烯成丁炔,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STM,对吸附在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实现单个分子内的化学反应C32H16CoN8 571.47,宽厚的第二层含意,化学教育是化学与教育的交错融合 化学与化学教育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的区别 教师不只是懂一点化学,还应懂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甚至脑科学、社会学、未来学 教书育人所需要的知识和智慧不亚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所需要的知识和智慧Ⅱ.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教育”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 教育的伟大在于利用大多是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培养人才面对现在与应对未来 两种能力:从教能力、育人的能力,从教能力,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主要表现为: 会设计 会上课 会研究,也有人认为教师应具备八种其它职业不具备的能力: 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 2.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课堂教学能力 4.教学评价能力 5.班主任工作能力 6.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7.教育科研能力 8.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职业的特殊专业技能通常只有通过师范专业培训或在职教师培训才能获得它的不可替代性足以说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 (王邦佐等“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1994),,●知识范式: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 ●能力范式: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一般的知识,而且更要有综合的能力培养模式,,●情感范式:同样是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建构论“范式: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批判论"范式: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